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5最新猴王出世教學反思

教育考試 閱讀(1.56W)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2015最新猴王出世教學反思

在讓學生初讀了課文之後,抓住閱讀提示裡的兩個問題“石猴是怎麼出生的,怎樣成為猴王的?”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在精讀部分,我說,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集神、猴、人三位為一體,讓我們去課文中找找這三性。然後放手讓學生抓關鍵詞句去體悟石猴的性格特點。從石猴的出生去感受“神性”,從石猴的生活習性感受“猴性”,從石猴獨闖水簾洞,帶領群猴入洞感受“人性”。重點抓住他的“人性”展開教學,從猴子的勇敢、機智上體會石猴的特點。並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有勇有謀就可以成王?”從而明白作為王者還要有一顆仁慈之心。缺了這顆仁慈之心,就算原先說好“誰進的去出來的就是王”的,也未必能得到全部猴子的認可。

可是問題還是在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過多,學生很多感悟都是跟著老師走。一堂課下來,雖然結構清楚,可是還是很累。總覺得學生對課文的體悟並不是很深入。於是第二節課一開始,我先在黑板上寫下“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鼓勵學生敢於質疑課文,想不到還真的有漏網之魚。

一個學生揪住文中的一句話“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來提問。她說,從“應聲高叫一詞”我們感受到石猴是非常自信的,可是為什麼他在連呼了三聲之後才跳出說話嗎?這一個問題的提出,馬上讓其他孩子瞪大了眼睛:是啊,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很多孩子開始若有所思……於是,我請學生來猜猜。一個孩子說,雖然後邊是很自信的,可是畢竟這裡邊是什麼誰也不知道,說明石猴還是有點害怕的,剛開始還是有些猶豫的。一個孩子不贊同了,他說,如果他是猶豫的,那後邊就不說連聲說“我進去!我進去!”說得那麼急切,不像是猶豫的.樣子。一個孩子好像想到了什麼,高高把手舉起說:“他不是在猶豫,他是在思考。說明猴子不是衝動的,他是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的。這不僅說明石猴很勇敢,也能看出他的聰明來。”不少孩子覺得挺有道理。突然,又一個孩子舉手,說:“我知道!我知道!”在得到我的示意後,他說:“有可能是石猴故意要等三聲之後再跳出來的。”這話一說,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只見這孩子得意地說:“很明顯。連呼了三聲都沒人敢出來,這時候石猴再出來,跟大夥一比,就顯得特別威風。”嘿,別說,這一想法馬上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有孩子接著說:“對,石猴看到大家都不敢出來,所以特別得意地跳出來喊‘我進去!我進去!’。”我趁勢讓孩子想象當時的情景,這時候他們都已完全進入情景了。一個說:“連呼三聲都沒人應,當時肯定是全場一片寂靜。這時候石猴這一喊,就顯得特別響亮。”一個說:“大家的目光都會齊刷刷地投向石猴,都會很羨慕他。”一個孩子又忽有所悟:“這樣一來,就能得到所有人的關注,為後邊成為猴王埋下伏筆。”“對,這才是石猴真正高明之處!”

一個不經意的問題卻能讓我們揪出文章的精華來,不得不佩服孩子們的思考能力!

再比如,有一個學生問:“課文最後一段寫石猴端坐上面說話的時候,他怎麼會說《論語》中的句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這問題提得有些冷僻。我引導學生提問:“是啊,《論語》中的話他都能引用,而且一開始就來這麼一句,是為什麼?”有學生說,這樣一說,就能抓住問題的中心,表達的意思很清楚。也有說,這樣能讓人覺得石猴特別有學問,不愧有王者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