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合同協議>

勞動合同法賠款的條例

合同協議 閱讀(2.69W)

勞動合同法賠款條例

勞動合同法賠款的條例

明確了經濟補償金與兩倍賠償金的關係《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同時規定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應當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勞動合同法賠款條例。

對經濟補償與賠償金的關係,有兩種觀點:

一、重疊適用,即在支付了相當於經濟補償兩倍的賠償金後,用人單位還應當再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二、替代適用,即已經支付賠償金的,不應當再支付經濟補償。

為此,《實施條例》明確規定: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支付了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筆者以為,重疊適用會扭曲經濟補償金的市場價格,而替代適用的辦法可以儘量避免勞動者為追求高額補償纏訴的問題,也可以對用人單位施以懲戒。

  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有了明確說法

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是“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這裡關鍵是“工資”應該包含那些內容。實踐中,有按照“基本工資”計算的.,也有按照“崗位工資”計算的,還有按照所有收入打包為七折計算的,合同範本《勞動合同法賠款條例》。

  面對這種混亂現象,《實施條例》給出這樣的解釋:

1、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此項表述關鍵在於“貨幣性收入”。換句話說,只要是花錢的,都可算工資。

2、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

3、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仍可以終止

《勞動合同法》在劃定勞動合同法定終止條件的時候,拋棄了《勞動法》到達退休年齡可以依法終止的提法,而是採取了新的表述“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這種新的表述實際上和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現實嚴重脫節,由此引發了兩個重大社會問題:一是,有些勞動者不願意退休,於是不配合辦理社保退休手續,以至於造成沒有“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事實,這樣用人單位就不能採取法定終止的辦法;二是,社會保障存在城鄉差別、地域差別,很多勞動者並沒有獲得或達到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資格,是不是這些勞動者就可以一直在用人單位幹下去?這會造成新的就業歧視。

為此,《實施條例》對《勞動合同法》的表述進行了變相糾正,重新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此條相對於《勞動合同法》,表面上看是相互衝突的,按照立法法應當認定為無效,但是實質上,《勞動合同法》還授權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實施條例》屬於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有權作出新的規定,應當說還是符合立法法的。

儘管《實施條例》有上述“六大亮點”,但是筆者以為這部《實施條例》仍存在很多不足。敬請關注下期文章:《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的八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