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歷史解讀>

三國曆史故事大綱

歷史解讀 閱讀(9.41K)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這期間湧現了很多的膾炙人口的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三國曆史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曆史故事大綱
  三國曆史故事1

劉備駐兵天子城

在川東萬縣西北郊,有一座古老的城樓,高高地聳立在山峰頂上,這就是萬縣有名的八景之一——天子城。

天子城原來叫天城,相傳劉備率兵入蜀時,曾在天城駐兵。劉備為了得到民心,治軍極嚴,從不允許兵士騷擾百姓。因此,他深受百姓擁戴。川東一帶,常是冬天淫雨霏霏,夏天悶熱無雨。劉備的兵大都是北方人,水土不服,病倒了不少。

天城周圍的農民知道了,立即到深山老林去挖草藥,熬了一大鍋湯藥送到營地。兵士們喝下後,很快就痊癒了。劉備十分高興。從此,劉備更加愛惜當地的百姓。

天城這一帶地處丘陵,山包光禿禿的,既不能栽秧,也不能種麥,只能收點豌豆、胡豆、木薯等雜糧,半年就吃光了。其餘的日子只好靠挖野菜、採野果混日子。因此,農民們一個個面黃肌瘦,老人小孩餓死的不少。劉備見此情景,儘管自己軍糧不充裕,還是命令部下,將北方帶來的玉米分一半賑濟百姓。農民們捧著一粒粒金黃飽滿的玉米,哪裡捨得吃呢?他們從北方人口裡得知:玉米是一種耐旱作物,適宜山區生長。於是,天城的坡上坡下都種起了玉米。

玉米出苗了,一派生氣勃勃。不料,一場暴雨,將玉米幼苗衝得七零八落。農民只好跑去請教劉備。

劉備說:“你看,這些山包光禿禿的,一棵樹也沒有,大雨一衝,幼苗自然保不住呵!你們要在山上多栽些樹,從山頂到山下,樹成林,林成行,就能保住幼苗。”

農民作難了,他們說:“我們一家一戶的,人手少,一下子種不了這許多樹呵!”

劉備哈哈大笑,說:“不要擔憂,我叫兵士幫助你們。”接著,他就下令,全軍將士每人要栽活一棵樹,同時又叫部下選了一些玉米送給農民。

幾年以後,樹木長大。玉米有了樹林的保護,再不怕暴雨狂風了。農民豐收後,高高興興地選出金燦燦的玉米棒子,送給劉備嘗新;還給劉備送去軍糧,年年不缺。人們感謝劉備的幫助,都希望他能戰勝曹操和孫權,早得天下,便尊他為“天子”。天城從此就改名為“天子城”了。

  三國曆史故事2

真實的草船借箭

三國時期,草船借箭的故事一直受到後人的傳頌,近年來,關於草船借箭的題材電影和電視劇也層出不窮。然而真實的情況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草船借箭的主角並非諸葛亮,而是羅貫中根據曹操伐吳的事蹟加以加工而成,這次,孫權才是主角。

公元211年到公元219年,建業成為東吳的`行政中心有9年,因為孫權還沒有稱帝,所以“六朝古都”並不是從這年算起。但對建業的影響是深遠的,孫權在楚國金陵邑的故址石頭山上築城,名叫石頭城,作為軍事要塞,也就是現在清涼山一帶。南京的政治、經濟中心以前一直在秣陵,此後漸漸移到了現在市區位置。這9年相當於正式成為都城前的試用期,時間不算短,建業的表現又怎麼樣呢?

孫權在這裡完成的大事件,概括起來講就是:與曹操如談戀愛,關係時好時壞;與劉備如離婚,漸行漸遠,直至徹底交惡。當然其中有交錯,與曹操翻臉的時候必定與劉備笑容迎臉,與曹操消停一會必定和劉備大打出手。就像“鬥地主”一樣,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與曹操的摩擦斷斷續續,說兩次比較大的戰役。這在《三國演義》中有相似的情節,只是主角都換人了。《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主角是諸葛亮,但這是作者羅貫中虛構的,故事的原型其實是孫權。

公元213年,曹操為了復仇,經過幾年的休整,進軍濡須口(今安徽含山縣內)。這在長江以西,孫權為了防守曹軍建立的軍事據點。曹操以張遼、臧霸為先鋒,號稱有40萬人。但他們有心理陰影,上次赤壁之戰吃的苦頭大了,害怕悲劇再次上演。張遼越走腿越軟,到了半途還想撤兵回去。臧霸心裡也抖豁,壯著膽子給張遼打氣:曹公會安排好一切的,怎麼會扔下我們不管呢?千萬不要怕。第一戰,曹軍得勝,還攻破了孫權的江西大營,俘獲了都督公孫陽。孫權得到訊息後,迅速帶了7萬人抵抗,派甘寧成功地夜襲了曹操大營。

此後曹操大軍不知道中了什麼邪染上了恐懼症,如同驚弓之鳥。孫權連連挑戰,曹軍像是為逃避捱打躲到床下的小孩,死活不出來。孫權大搖大擺地坐著大船觀看曹操的水軍,曹軍不敢出擊,只能遠遠地亂箭齊發。孫權的船因為一面全被射中,船身傾斜,孫權命令手下很從容地把船轉個方向,曹軍也很配合地再次發箭,直到另一面也射滿了箭,船身得以平衡,孫權才坐著船不緊不慢地離去。史書上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孫權坐著小船看曹軍,曹操沒有派人放箭。孫權為了顯擺示威,一路敲著喧天的鑼鼓經過,曹軍眼睜睜地看著他揚長而去。不管哪種說法,都說明孫權不僅不懼怕曹操,還佔了一定的主動權。

雙方相持了一個多月,曹操看到孫權的舟船器仗軍伍整肅,長嘆了一口氣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如劉景升(死去的荊州刺史劉表)兒子,豚犬耳!”豚是豬的意思。當時正是綿綿春雨,孫權知道曹操的北方軍隊不適合作戰,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完全是嘲諷的口氣,還夾了一張紙條,另寫了八個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帶著輕蔑和詛咒。但曹操看了卻很高興,因為他一直想退軍,就是找不到藉口,這次終於找到光明正大的理由了,所以他對部下說:“孫權不欺孤。”隨後看著無邊的江水,帶著無奈和嘆息撤兵北返,留下一個傷感的背影。這一戰,長江以西有10多萬戶看到東吳勢強,搬遷到長江以東。此後曹操不服氣,又發瘋似地組織了幾次進攻,但都無功而返。孫權基本控制了合肥以南、長江以北的局勢。

南宋詞人辛棄疾曾寫下一首借古抒懷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首詞就是以孫權這個故事暗喻南宋朝廷的軟弱,沉鬱頓挫、意境高遠,三問三答,引發千古興亡之感。

生子當如孫仲謀。多少年了,這句千古之詞還那麼震撼人心。孫權雖然勇武比不上孫策,但是他也不可小視。

  三國曆史故事3

自從司馬炎統一全國之後,劉禪一心要重新創蜀,便招兵買馬,暗中弄到十萬鐵騎、三萬刀斧手,令姜維、關興、張苞與老將趙雲保護自己,率所有軍隊殺到西川,奪取了西川,又與晉帝司馬炎強行開戰。吳王孫皓聽說後,也率老將呂蒙、魯肅重整旗鼓,率軍趕到西川與劉禪會合。

司馬炎急令曹爽率二十萬精兵攻打西川,劉禪令法正、張苞率七萬鐵騎迎戰,並聽從姜維建議,帶上姜維、關興率軍從小路抄到晉軍背後,在路上放了許多易燃之物,之後令軍隊埋伏在兩側。

沒過多久,趙雲則率軍在城上向晉兵放箭,晉兵紛紛中箭。曹爽不敵張苞,被刺中一茅,敗退而去。突然,從旁邊的高處紛紛掉下滾木擂石,將晉軍困在中間。三千弓弩手在姜維的指揮下一起將箭頭點燃,射向晉軍。頃刻間,那些易燃之物紛紛著火,晉軍死傷無數,亂箭中,曹爽被射中一箭,跌下馬來被刺死。

此戰大獲全勝,劉禪回到帳中,對姜維說:"將軍果然文武雙全、神機妙算,費了不到一千軍隊就將晉國二十萬軍隊一舉殲滅。""哪裡哪裡,"姜維笑著說,"您過獎了。""哈哈哈。"二人同時笑了起來。

過了十日,劉禪令姜維、趙雲、張苞率五萬精兵攻打荊州九郡,孫皓也派魯肅與關興一起率軍從小路攻打荊州後方,二路軍隊齊心協力,攻下荊州。

晉帝司馬炎聽說曹爽戰死,便帶領大將軍與他的三個兒子兵分兩路攻打西川,這時劉禪剛剛攻下荊州,聽說西川已被包圍,便令趙雲、關興率十萬鐵騎去救西川。姜維怕中調虎離山之計,令軍士圍著荊州加緊防守。其實,姜維並不用防守,司馬炎不懂謀略,並不會用什麼計謀。

趙雲、關興走後的十五天,劉禪接到一封信,上面寫著:主公,我與關興已殺入城中,晉軍卻不散,依然攻城,請主公速派軍隊前來救援。落款是趙雲。

劉禪慌忙派張苞率七萬精兵殺向西川,張苞率軍殺向西川,將晉兵打散,進入了西川城。

劉禪又派趙雲、姜維率三萬精兵攻打下了江東、三江二城。

司馬炎連吃敗仗,便開始召集文官,明白了計謀的重要。於是,司馬炎招募了文官之後,劉禪就不那麼容易打勝仗了,三江城也被司馬炎奪了回去。姜維很是吃驚,與法正、魯肅、呂蒙商議計策。

春天,司馬炎再次攻打西川,結果被兩面高堤上的蜀軍、吳軍一齊朝下放箭,晉軍再一次失敗,司馬炎的二兒子也死於此戰。

司馬炎聲稱要為二兒子報仇雪恨,率五萬軍隊攻城,此次司馬炎認為西川攻不了,便改攻江東,卻遭遇了吳將呂蒙的頑強抵抗,司馬炎下令架起雲梯,強行攻城,但被滾木擂石打了下來,死傷無數,司馬炎令軍隊退回七裡,在那裡安營紮寨,並寫信給主城告訴主城的將領們派三萬輕騎、一萬鐵騎與十五萬義兵來,決定與江東的吳軍決一死戰。

不料信使從江東通向洛陽時被關興帶領的軍隊發現,信被搜出。關興為何與信使相遇呢?因為,孫皓早已給蜀軍寫信,請求支援,關興、張苞二將各率五萬精兵前來救援,正巧遇上了晉軍信使。關興把信中內容報告劉禪,姜維見後,說:"此信原封不動地給晉軍主城洛陽送去,我自有妙計。"關興便派人偽裝成晉軍信使的模樣,給洛陽送去信件。

司馬炎手下大將賈充看信後,速調人馬,令楊濟、杜預帶領,直奔江東,半路上遭遇姜維從高處向下倒水,晉軍被淹死的、踩死的不計其數。

司馬炎聽完後大驚,慌忙撤兵,半路上與張苞、關興相遇,在王濬的拼死保護下殺了出來,卻又遭遇姜維設下的埋伏,趙雲、法正將晉軍殺得大敗。

司馬炎逃回洛陽後,身旁只剩七百餘士。司馬炎責怪起來:"你們收到我寫的信了嗎?"楊濟、杜預、賈充同時回答:"收到了。""那為何不給我送兵?"賈充回答說:"我派楊將軍與杜將軍去了,半路上遭遇了姜維的埋伏,中了計,大敗而歸。"司馬炎突然問道:"現在咱們所有軍隊加在一起還剩多少?""回主公,一百多萬。""其他城池的軍隊也加上呢?""大概二百多萬吧。"司馬炎覺得兵力還足,便令江統、王濬為先鋒,何曾等人守城,帶領賈充、杜預,令郭欽、楊濟斷後、做支援,浩浩蕩蕩地直奔西川。這次遠征,總共帶了一百五十萬人馬。

劉禪聽說後,極是吃驚,急令招兵,在一個月之內召集、訓練了四十餘萬人馬,加上以前的人馬共計約一百萬,又向孫皓借來精兵五萬,決定與晉軍決一雌雄。

終於,二軍相會,司馬炎的先鋒部隊與巡邏的趙雲的軍隊相遇。江統、王濬二將齊戰趙雲,趙雲畢竟年過八十,打了三十個回合便有些支撐不住了。正在這危急時刻,張苞趕來,與江統大戰,江統不敵,敗退而去,王濬看後,心中大驚,本與趙雲平手,卻見張苞打敗江統,二人一齊向王濬進攻,王濬沒辦法了,只好朝趙雲臉上虛晃一刀,趁他躲閃之機,敗退而去。

過了一個時辰,司馬炎親率的大軍到達西川旁邊,司馬炎手下的文官向他建議以逸待勞,等蜀軍糧草耗盡之時,必將出來割麥,到時便搶蜀軍糧草,斷了蜀軍的糧道。司馬炎不聽,強行開戰,趙雲之子趙廣與晉軍大將賈充開戰,戰了三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趙雲的二兒子趙統前來助陣,杜預看不過去,衝向趙統,與趙統大戰起來。

這兩對越戰越激烈,越激烈越分不出勝負,最後,趙雲、法正、關興、張苞等蜀軍將領一齊衝了上來,這時,晉軍斷後部隊趕到,郭欽、江統、楊濟、王濬等晉軍將領也衝了上來,雙軍一場混戰,結果,趙雲、郭欽二將戰死,趙廣、王濬、楊濟負傷,雙方軍士一齊衝上,又是一場混戰。最後,蜀軍人馬死了六十餘萬,晉軍人馬死了七十餘萬,另有幾千人受傷。雙方鳴金收兵。

吳國在蜀晉大戰期間招兵買馬,組成一支有五十餘萬人的隊伍,叫做"萬神軍",由呂蒙、魯肅與諸葛恪(諸葛瑾之子)帶領,攻打晉軍後方,晉軍被兩面夾攻,情況危急,司馬炎急忙召集大臣商議,準備向主城討要援兵,為了防止再次中計,司馬炎派大將楊濟作信使,騎快馬趕奔洛陽。

從後,司馬炎苦心與蜀吳聯軍作戰,堅持了一個多月,現在,司馬炎手中只剩一萬軍士,忽然,飛馬來報:蜀軍大將關興、趙廣率四萬輕騎殺了過來。司馬炎大驚,心想:這可怎麼辦啊!正在這危急關頭,司馬炎聽見外面有很大的動靜,只見楊濟回來了。楊濟對司馬炎說:"快,何曾正與趙廣大戰,怕不是他的對手,請主公速派將領搭救。"楊濟說完便出去了,看來情況很危急,司馬炎派杜預、賈充率一萬人馬出去搭救,這時,趙統、張苞趕到,替換下受傷的趙廣,雙方又是一場混戰。

此戰很重要,到最後,姜維特從荊州趕了過來,與晉軍交戰。此戰共持續了兩個月,也就是九個星期,軍士們又乏又餓又渴,雙方均鳴金收兵。

這樣混戰中無將領死亡,也無將領受傷,但軍士可死傷無數,戰場上全是血跡。

我就不一戰一戰介紹了,就這麼說吧,司馬炎攻西川用了整整一年也沒有攻下。司馬炎在此戰中老死,其弟司馬攸繼位。司馬攸一見軍士不多,便撤回了洛陽,重新招兵買馬。

晉軍大多數城池均被蜀吳聯盟收復,到最後打到了洛陽,晉王司馬攸率軍抵禦,但最後被姜維一箭射死。晉帝司馬攸身亡之後,各個城池均投降於蜀。正在這時,劉禪去世,其子劉諶繼位,並召集大軍伐吳。

蜀軍所向無敵,推翻了吳國,活捉了孫皓。至此,蜀國重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