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歷史解讀>

三國曆史的小故事

歷史解讀 閱讀(2.41W)

關於三國歷史的小故事有哪些呢?歷史故事對於歷史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歷史故事的選擇,必須遵循真實性、針對性、生動性和探究性的原則,以充分發揮歷史故事的明理啟智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三國曆史的小故事,歡迎閱讀借鑑!

三國曆史的小故事

  三國曆史的小故事篇一:曹操盛葬關羽頭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和第七十八回“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孫權擒殺關羽之後,正志得意滿,其主要謀士張昭求見。孫權問他有什麼事,張昭嚴肅道:“咱們的大禍不遠了!”

“你這是什麼意思?”孫權不解其意。

張昭道:“您殺了關公父子,關公是劉備結義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現在,劉備已擁有兩川之兵,更加上諸葛亮的謀略,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將領的英勇,一旦劉備知道關羽父子遇害,能善罷甘休麼?一定會起傾國之兵,奮力報仇。我恐怕東吳難於抵禦了!”

孫權恍然大悟,大驚失色地連連跺腳:“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應該怎麼辦?”

張昭說:“您不必憂慮,我有一計,可轉危為安。”接著就詳細講述此計內容:“現在,曹操擁百萬大軍,虎視華夏。劉備要興兵報仇,必定要與曹操講和。假如兩處聯兵而來,我們就危險了!所以,我們可先派人把關羽的頭送給曹操,以明白顯示我們之所以擒殺關羽是曹操的指使。這樣,劉備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會攻我們,轉而攻曹操。我們則坐山觀虎鬥,然後從中取事。這才是上策。”

孫權同意張昭的計策,馬上派使者把關羽之頭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裡。

曹操因為不久前關羽水淹七軍,又大挫曹仁,正坐不安席,看到關羽頭顱送到跟前,頓覺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興,“雲長已死,我終於能睡個安穩覺啦!”

曹操話音未落,階下一人站出來大聲道:“這是東吳嫁禍於我們的奸計!”

曹操定睛看,原來是主簿司馬懿。忙問他為什麼如此說。

“當年劉、關、張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現在東吳殺了關羽,怕劉備報仇,所以才把關羽首級獻給您,以使劉備遷怒於我們,不再攻打東吳,而跟我們算賬。東吳卻想在我們和劉備兩敗俱傷時,坐收漁翁之利!”

曹操一拍額頭:“你說得有道理。我該怎麼辦?”

司馬懿獻計道:“這很好辦。大王可以把關羽首級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軀,然後以大臣之禮隆重安葬。這樣一來,劉備就不會恨我們,只會恨東吳而盡全力東征了。我們卻可以觀其勝敗:劉備勝則也攻東吳,東吳勝就同東吳一起滅劉備。二處只要有一處被我們消滅,餘下那一處也就不會長久存在了。”曹操大喜。立刻召見東吳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迅速刻一香木軀體,與關羽頭顱配在一起。一切俱備後,曹操率領文武百官,大供犧牲,以王侯之禮隆重為關羽送葬。曹操還親自在靈前拜祭,並追贈關羽為荊王,派專門官員長期守護關羽之墓。這種葬禮,在魏國,可以說絕無僅有;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對關羽的尊崇禮敬,也可以說無以復加了。

劉備聞知,果然只恨東吳,發誓要傾國出動,與東吳不共戴天。

  三國曆史的小故事篇二:呂蒙攻心勝關羽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兩水關雲長敗走麥城”。

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于禁、龐德,這些戰績使他愈發驕傲輕敵。東吳的年輕將領陸遜利用了這一點。他備禮呈書給關羽,口氣極為謙恭,這使得原就輕視陸遜的關羽放鬆了警惕,不復有江東之憂,他撤走了荊州(今湖北荊門)的大半兵馬去攻打樊城。結果呂蒙乘機而入,偷襲成功,兵不血刃就佔領了荊州。

關羽聞訊大怒,回師要奪荊州。東吳雖已佔領荊州,但形勢是很嚴峻的,因為關羽現在力量尚強,荊州是其老巢,他的復奪之志正盛,雙方一旦交手,結果實難預料。這時東吳大將呂蒙顯示了他傑出的戰略才能,他運用瓦解軍心的戰術,成功地擊潰了關羽之軍,並最終俘虜了關羽,從而使東吳在荊州之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呂蒙佔領荊州後,立刻傳令軍中:“如有妄殺一人,妄取民間一物者,定按軍法。”並且城中各級官吏,原封不動留任。他又將關羽家屬專門保護起來,優厚供養。呂蒙的軍令的確是嚴格無情的`。他的一位同鄉士卒因為拿了百姓的箬笠蓋鎧甲,被抓獲,呂蒙說:“你雖是我同鄉,但我號令已出,你既違反,當按軍法。”當即推下斬首,自此三軍震動,東吳兵士再也不敢騷擾百姓。過了幾天,呂蒙又傳下號令;凡隨關羽出征的將士之家,按月供給糧米,有患病者,派醫治療。結果“軍屬”們對東吳感激涕零,個個安居不動。

再說關羽,一路之上氣急敗壞,他先派了一個使者前去質問呂蒙的背信棄義。關羽使者到後,呂蒙親自出城迎接,待以賓禮,並解釋說奉上差遣,不得自主。設宴款待後,送使者回館驛休息。這時隨徵將士的家屬紛紛來使者處打探,並讓使者傳書傳盲,都說家門無恙,衣食不缺。使者回軍中後,將士們一聽說家中安好、呂蒙照顧周到,個個都很欣喜,全無戰心。

在行軍的路上,關羽軍中就有不少將士逃回荊州。及與東吳之軍交戰,呂蒙除了派幾路兵馬夾攻之外,又將城中將士的親屬都叫了出來,在山上喊話。四山之上,都是荊州士兵,呼兄喚弟,覓子尋爺,喊聲不住。這樣一來,關羽軍心渙散,將士們都循聲而去,無心作戰。關羽喝止不住,軍隊不戰自潰。關羽遂奔麥城。

小小麥城被圍,無有外援,關羽突圍不出,父子最終雙雙被擒。

  三國曆史的小故事篇三:孔明設疑勝曹操

這個智謀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諳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四出祁山,孔明本來已經大獲全勝,司馬懿用了一個反間計,後主劉禪相信讒言,下詔命令孔明班師,孔明接受詔書以後,仰天長嘆道:“主上年幼,身邊必有奸臣。我正要建立大功,為什麼讓我還朝?我如果不回,便是輕視幼主;若是奉命退兵,日後再也難以得到這樣的好機會了。”姜維問:“如果大軍撤退,司馬懿乘勢追殺上來,該怎麼辦才好?”孔明說:“我們這次撤軍,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這座大營。假設說營內只有一千士兵,卻要掘兩千人的灶;今天要是掘了三千人的灶,明日就掘四千人的。每天退軍,都要添灶之後再出發。”楊儀問:“當年孫臏擒龐涓,用添兵減灶的辦法,現在丞相退兵,為什麼要增灶?”孔明說:“司馬懿善於用兵,他知道我們撤退,必然追趕,可他又必然會懷疑我們有埋伏,一定會在舊的軍營內數一數灶的多少,看到咱們每天增灶,又不知道兵到底是退還是沒退,便存有疑懼,不敢追趕,我們便不會因退兵而遭受損失了。”於是傳令退兵。

司馬懿估計到他的反間計已經奏效,只等蜀兵撤退時便要追殺。正當他躊躇滿志時,忽然得到報告,說蜀軍大營已經空虛,人馬都已撤去。馬司懿因為知道孔明足智多謀,不敢輕易追趕,親自率了百餘名騎衛前來蜀軍營地察看,教軍士數數灶的數目,便回到自己的營寨中去了,第二天又教士兵趕到那個營內再一次查點灶數,士卒回來報告說:“這營內灶的數目,比原來又多了一分。”司馬懿對眾位將領說:“我猜到孔明足智多謀,現在果然添兵增灶,我若追趕他們,必然中了他們的計;不如暫且退軍,再作更好的打算。”於是他回師不再追趕。

孔明沒有損失一兵一卒,望成都從容進發。後來當地居民前來報告司馬懿說,孔明退兵之時,並沒見添兵,只見增灶。司馬懿仰天長嘆道:“孔明仿效虞詡的辦法,瞞過我了,我的謀略還是不如他呀!”也率領大軍返回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