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歷史解讀>

看歷史人物:韓信與李廣

歷史解讀 閱讀(2.89W)

歷史人物:韓信與李廣

看歷史人物:韓信與李廣

小時候看小人書時就知道漢朝有個飛將軍李廣,還知道有個被劉邦拜為大將的韓信。韓信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得更廣泛,母親是個家庭婦女,也知道韓信“胯下受辱”的故事。小時候看小人書只是看熱鬧,知道李廣的箭射的好,一次李廣打獵,把一塊石頭看成老虎,一箭射去,箭頭都射進石頭中,可見李廣功力之深。小人書還有韓信從市井無賴胯下爬出來的畫面,一市人都在嘲笑韓信膽怯。這是多麼侮辱人,使人羞愧的場面。那時覺得韓信是一個被人經常欺負的“窩囊廢”;雖說韓信後來被拜為大將,但對他從無賴胯下爬出來的陰影總也揮之不去。成年後,司馬遷的《史記》是必讀的史書,看史記你會不知不覺被司馬遷帶進幾千年前的場面,你會為一些巨集大、壯烈的戰爭場面時而振奮時而嘆息,有時又會為一些人物的冤屈、悲壯而掩卷扼腕。這真是“臺下看戲,替古人擔憂”。

司馬遷在《李將軍列傳》中對李廣給與高度評價:“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這是說李廣生不逢時,假如早幾年跟隨漢高帝劉邦打天下,被封為‘萬戶侯’是沒問題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這是說李廣因為迷路而延誤軍期,不願為此再吃官司而自殺了,全軍知道了此事都哭了,老百姓聽說了,知道不知道的、老的、少的都為之垂淚。“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司馬遷在最後把李廣比喻為“桃李”,“桃李”不會說話,但花的芬芳美麗和果實的甘美,引來的人把樹下都踩出小路來。唐朝詩人也贊李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李廣一生身經百戰,戰功赫赫,但總沒達到“封候”的標準,而且他一生悔恨的事是殺了已經投降的`八百個羌人。李廣因征戰失利,被免了官職,一次夜間外出,在霸陵亭被霸陵尉禁止通過,被迫留了一宿。《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李廣因為被免了職,他的隨從通報:“這位是原李將軍”,霸陵尉不買賬:回答:“就是現在的將軍也不準夜行,更不用說是原來的將軍了!”這個霸陵尉雖說喝了點酒,但他也是在執行公務,是按制度辦事,按說也無可厚非。但李廣卻耿耿於懷,在重新啟用任右北平太守時,趁機把這個霸陵尉帶到右北平斬首了。筆者未解的是:令匈奴聞風喪膽、數年不敢近右北平的“飛將軍”,何致如此心胸狹窄?!定要將一時因喝了一點酒,得罪於他的霸陵尉置之死地而後快!這是典型的“公報私仇”,我們沒法去推測李廣的心理活動,司馬遷也沒對此事作更多地評論,但李廣如此狠毒的報復心與他的英雄形象著實不符。但也有人非常寬容的說:“對於一個安邦定國,保衛邊疆的英雄來說,沒有必要計較李廣他的這一點點人格瑕疵。”是的,李廣保衛邊疆是為了國家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可對於霸陵尉來說,卻是家破人亡了,他的妻子怎麼想?他的兒子怎麼想?他的父母可怎麼過?!

相比之下,韓信倒是一位知恩圖報,恩怨分明的人。在他建立赫赫戰功,被封為“楚王”後,立馬派人找來當年給他飯吃數十天的一位漂洗絲絮的老婦人,賞千金。也找來了曾經給韓信飯吃數月之久,卻因妻子阻撓沒堅持到底的一位“亭長”,賞百錢,並狠狠訓斥這位亭長做好事不做到底。這一點我覺得韓信做得有點過,你白吃白喝數月了,什麼時候是個頭!也難怪亭長妻子不耐煩了,畢竟大家吃碗飯都不容易。韓信更找來了當年使他“胯下受辱”的那個少年;憑韓信“楚王”的地位和權利,殺一個當年曾侮辱他的人,那簡直就是“小菜一碟”,要比李廣殺霸陵尉程式簡單的多,並且韓信受到的恥辱遠遠大於李廣被霸陵尉留置一宿所受到的怨恨,理由也更充分。但是,韓信並沒殺這個人,反而給他安排了一個“楚中尉”的職務。韓信和他的部下說:“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由此看來,韓信的胸懷氣量遠比李廣大的多,韓信在窮困潦倒時就能夠審時度勢,全面長遠的看問題了。

楚漢相爭,形勢處在相持階段,當時韓信是齊王,手握重兵,韓信如果傾向劉邦,項羽就會失敗,如果傾向於項羽,劉邦就會失敗。項羽派人說服韓信,要韓信自立為王,不偏不向,使全國形勢行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但韓信對劉邦感恩戴德。《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這是說韓信以為:我在項羽手下時只不過擔任“郎中”的小官職,是一名護衛,我說的話沒人聽,計策也不被採納,所以我就投奔到劉邦這裡來了。劉邦任命我為上將軍,統領數萬部隊,把他的衣服給我穿,把他的飯給我吃,言聽計從,才有了我的今天,我要是背叛了劉邦,是不道德的,所以我不會聽從你沒的勸說,請為我謝謝項羽。

有道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從韓信千金謝“漂母”,和對策反他的人的對話中不難看出,韓信是一位“知恩圖報”的人,他對劉邦的知遇之恩的回報,是幫劉邦打下漢朝四百年的基業。韓信雖然明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但卻在全國平定,人心思治的情況下陰謀叛亂,被呂后處死。我們只能說韓信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而不是高瞻遠矚的戰略家。否則,繽彩紛呈,斑斕壯闊三國演義的故事,就不是東漢末年,而是西漢初年了!

我們且不去評論韓信的功勞和最後的下場,司馬遷在《淮陰侯列傳》裡已經對韓信充分的肯定和極大同情,韓信在對待給自己飯吃的“漂母”知恩圖報和對侮辱自己的少年寬巨集大量不計前嫌的做法,兩千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成為千古美談。“天下熙熙,為利而來;天下攘攘,為利而去”,市場經濟在追逐“利”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大力提倡“知恩圖報”的美德,放寬我們的胸懷,多一分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