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家長培養孩子輸得起的承受力的方法

工作方案 閱讀(7.08K)

生活中父母經常會讓國小生舉起自己的大拇指對自己大聲地說:“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這無非是想讓孩子有自信心、有上進心。但是,一些孩子在“最好”、“最棒”引導下,產生了爭強好勝的心理,凡事必爭“第一”,得不到第一就傷心、痛苦,令父母擔心。那麼,父母該如何面對只想得“第一”的國小生呢?

家長培養孩子輸得起的承受力的方法

孩子為什麼“只能贏”

1、孩子只想爭第一,肯定是有其“歷史背景”

這個“歷史背景”往往跟父母本身有關。要麼是父母有意無意間給了孩子爭第一的心理暗示,要麼是父母給予孩子關注太少,導致孩子缺乏被認同感,凡事爭第一來吸引父母的注意,贏得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

2、孩子從小在讚美中成長,缺乏合理的批評和必要的懲罰,心理很脆弱

現在提倡賞識教育,“你太棒了”、“你真聰明”,讚揚之聲氾濫無敵,父母總是把孩子誇得太強、捧得太高,讓孩子產生錯覺:我什麼都會,我什麼都行,我最厲害,我最聰明……久而久之,孩子只愛聽表揚、受不了批評,只能贏、不能輸,一旦不如意,就會失去心理平衡,精神防線崩潰,無法面對失敗。

3、父母包辦代替,孩子沒有自己經歷困難和解決困難的機會

孩子自己想疊被子,興致勃勃,手忙腳亂,媽媽卻說:“你這麼小,哪疊得了這麼大的被子,媽媽來弄,你去玩吧!”孩子自己想洗小衣服,媽媽說:“你哪裡洗得乾淨,我來吧!”父母總是幫助孩子打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務,什麼都不需要操心,沒有機會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也不會想辦法解決困難。父母的好心,讓孩子喪失了嘗試的機會和努力的慾望,這絕不是幫助!這隻能使孩子遇到挫折時無法承受,耍賴、逃避、退縮、放棄。

4、父母排除一切干擾,打造一帆風順的環境,孩子缺乏適應力和抗挫力

父母總是希望竭盡所能為孩子提供儘量好的成長環境,孩子從小便是一帆風順、養尊處優,沒有磨難。當面臨別人或者社會施加的壓力時,孩子缺乏適應環境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遇到失敗,又怎能“輸得起”呢?

怎樣才能讓孩子“輸得起”

1、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和成敗觀

不要以為孩子小,其實很多道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要讓孩子明白: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面臨挑戰、遇到挫折,唯有接受了“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乃成功之母”,才有信心和勇氣去戰勝困難。有了輸的積累,才有贏的希望!

每個人都有所長、有所短,你不可能在所有的競爭中都是強者。競爭中輸和贏都是自然的事情,我們應該坦然接受!

追求某件事情的成功,不是為了得到表揚、為了虛榮,而是因為發自內心的喜歡,興趣是一種動力,從中獲得快樂。所以,“成功”是把一件事情盡心盡力地完成,而非把別人打敗!

2、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有進步就是收穫

可能每個孩子都會經歷“輸不起”的心理階段,彆著急,讓孩子慢慢成長,慢慢理解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享受過程比贏得勝利更重要。引導孩子不要把“結果”作為唯一的關注重點,只要孩子勇於嘗試,並且付出了努力,那就是最大的進步。孩子在競爭中發現了許多的樂趣,玩的很開心,孩子有足夠的耐心,能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完,這些都是收穫。即便失敗,也不代表自己沒用,家長要幫孩子分析原因尋求解決之道。

3、父母給孩子樹立榜樣,示範自己對待輸贏的態度

身教大於言傳,當父母自己遇到問題時,展現的態度就是很好的機會。比如,媽媽燒焦了一鍋菜,與孩子分享:“好可惜啊,不過沒關係,我已經知道祕訣,下次一定能做的很好吃!”比如,爸爸修理電風扇,屢試不爽,與孩子分享:“怎麼這麼難呢,不過沒關係,我再仔細找找哪裡出問題了!”

當孩子出現“輸不起”的狀況時,等他的情緒緩和之後,父母可以情境重現,模擬孩子剛才遇到的問題,示範正確的態度。比如,下,你比我快,沒關係,我要向你學習!還可以假裝學孩子的樣兒耍賴發脾氣,讓孩子反過來安慰你、教育你。

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也有許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失敗並不“丟臉”,我們可以從失敗中學會很多東西。

4、通過遊戲讓孩子感受競爭,嘗試“輸”的滋味,父母不能總是“讓”

童年的主題是“快樂”,孩子的任務就是“玩”,遊戲大概是孩子最樂於接受的教育方式,也是最不留痕跡的教育方式。石頭剪刀布,打撲克,下棋,比賽拍球、跑步等等,通過各種遊戲,讓孩子有機會在玩樂中嘗試“輸”的滋味。

剛開始,父母可能會故意輸給孩子,激發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是,不能總是“讓”,孩子絕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孩子必須有一些輸的慘痛經驗,必須親身體會一下內心的失落,這時,父母要給予安慰和鼓勵,輸贏很正常,鍛鍊其心理承受能力。

5、讓孩子多參與集體活動和比賽,在實踐中增加認識,積累經驗

人總是要融入群體的,與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集體遊戲中,孩子一方面要學會如何和同伴友好相處,共同合作,另一方面,還要面對夥伴之間的競爭,面對比賽的規則,面對失敗,這些磨練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適應力和抗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