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

工作方案 閱讀(2.99W)

良好的聽課習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從小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就必須從聽課抓起。聽課,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教師要講好課,另一方面學生要會聽,二者緊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要培養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四會”,即“會聽、會想、會說、會記。”

如何培養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

一、會聽——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

要求學生上課時既要聽老師講解,又要仔細聽同學們的發言。要使學生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老師自己必須做到:①上課時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促使他們仔細聽課;②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吸引他們仔細聽課;③運用學生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轉化的規律,保持學生良好的注意。教學中既要運用教具、實物等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又要運用數學故事、數學遊戲等手段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教師要善於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專心聽課,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形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其次,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聽的習慣進行培養和訓練。

1.重視聽講。要讓學生充分認識老師講解的重要作用。

2.專心聽講。課上應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眼睛要盯著老師或黑板,看老師的表情或板書內容,耳朵聽老師講課,頭腦思考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的同步。

3.會聽門道。一般老師講課分成幾個大步驟:開始複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接著引入新課,然後進行新課、分析講解、推理,啟發學生理解掌握新課的內容,最後還要概括小結一下。教學中要讓學生聽得出來,明白老師每一步講解的目的,並積極配合,達到老師既定的目的。對每節課的舊知複習,不要滿足於會做,而且要作深一步的觀察、思考。

4.當堂弄懂一堂新課,總要介紹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麼課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個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概念與

概念之間的關係。對數學公式、法則、性質和定律要知道怎麼推匯出來的,以及如何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講到哪裡,學生就要想到哪裡,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5.理清思路。學生的思路不但要跟著老師走,而且要把知識發展思路及教師引導思路弄清楚。知識發展思路,在預習時可能“理”過,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課時就應特別注意,弄清楚本節課所學的新內容,是怎樣從上節課內容發展來的,這樣理,有利於理解,也有利於記憶。

二、會想——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

學習數學知識,就其過程而言,實質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知疑、質疑、釋疑的.思維過程。所以,數學教學中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和訓練尤為重要。

1.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教師除了對敢於質疑問難的學生進行鼓勵外,還應根據國小數學的特點激發全體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中故意設疑激趣,如講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出示例題後,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們已會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該怎樣計算?能否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計算呢?怎樣轉化?在完成轉化後,暫不作具體的計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問:如果小數點移動後,被除數位數不夠怎麼辦?這樣一步一步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順著邏輯思維的路子,得出了計演算法則,顯然,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

2.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要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例項引導學生了解國小數學中質疑問難的主要方法。二是教會學生逐步學會質疑問難的一般方法。質疑問難的方法主要是課本中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邏輯方法,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釋疑解難,並逐步養成習慣。

三、會說——養成愛說善說的習慣

說是表達,是思維的外殼。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反映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理解過程,因此,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愛說善說的習慣。

1.操作敘述法。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有時感到無話可說,因此,要注意讓學生多種感官並用,引導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用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如,10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擺小棒,邊擺邊說:“1根小棒加上1根是2根小棒,2比1大,2排在1的後面;2根小棒加上1根是3根小棒”這樣使學生有話可說,從小養成愛說善說的習慣。

2.直觀引導法。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第一步,提供圖形,要求學生說出圖意,說出陰影部分佔整體的幾分之幾?第二步,引導學生看圖。第三步,從左往右觀察等式,初步概括為數學語言: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第四步,從右往左看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第五步,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種訓練,能使學生學會有條有理地說話。

《如何培養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