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社群調研報告(通用3篇)

工作報告 閱讀(1.93W)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群調研報告(通用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群調研報告(通用3篇)

  社群調研報告1

社群衛生服務是城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為了詳細瞭解南充市xxxx區社群衛生服務現狀,xxxx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人員,於今年5月分別到區衛生局和7個街道辦事處,對社群衛生服務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採取聽彙報、看現場、座談走訪、問卷調研等方式進行,其中向社會群眾發出問卷調研230份,收回問卷調研230份,滿意率70%,基本滿意26%,不滿意4%。從調研的情況看,xxxx區社群衛生服務以區域衛生規劃為指導,及時調整基礎醫療機構功能和佈局,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推進並得到穩步發展。

一、社群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一)“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得到落實。近年來,xxxx區認真抓了落實社群衛生服務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服務功能工作。舉辦健康知識講座,開展公眾健康諮詢活動,宣傳預防接種和保健知識,對高血壓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進行認真篩查和統一管理,積極開展康復護理,入戶產後訪視和計劃生育指導等工作,“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基本得到落實。

(二)嚴格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優惠政策普及到百姓。自xxxx年月起,全面實行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均實行政府集中採購、統一配送,做到了三個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採購、百分之百使用、百分之百零差率銷售。群眾普遍認為,藥品零差率銷售是政府為群眾解決“看病貴”所做的最直接的好事。

(三)衛生服務方式有所創新。社群衛生醫務人員的服務由傳統的坐堂行醫向主動上門服務轉變,推行“上門服務健康管理模式”,免費為社群居民健康體檢,使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關口前移到家庭;對社群衛生醫務人員全面實行績效考核,強化了激勵機制,提升了服務水平。

(四)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不斷加強。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著新農合參合居民資訊的錄入和校驗、病人門診報銷、住院報銷等工作,在降低救治費用,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方面成效明顯。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政策宣傳不夠到位。群眾對公共衛生服務相關政策和制度知曉率還較低,有時社群衛生服務工作人員上門體檢或居民到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接受體檢較為困難,有的上門醫生還被拒之門外。無論是居民還是醫務工作者,傳統思維定式還相當濃厚,導致協調配合不力。街道、居委會對社群衛生服務人員與社群居民之間的“牽線搭橋”作用發揮不夠好。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與轄區內其他醫療機構的協作和交流較少,衛生資源共享不夠充分。

二是硬體建設滯後,人員配置不盡合理。xxxx區大部分醫院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用房狹小,診療裝置較為落後,基本輔檢裝置不齊,環境設施較差。服務人員素質不太高、結構不盡合理、專業分佈不達標、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同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工作量大、待遇相對偏低,付出和收入的矛盾較為突出。

三是經費投入不足。區財政在預算衛生經費時,未完全將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和人員工資、辦公經費分項單列,存在打捆使用的情況,且未考慮公共衛生成本費用。

三、建議和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

要以社群幹部為紐帶,加強社群居民和社群衛生服務人員的溝通聯絡,大力宣傳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積極做好社群衛生服務工作,紮實開展上門服務和引導居民到中心進行健康體檢,進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完善網路體系建設。

要加快xxxx區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步伐。儘快將白塔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整體搬遷;對龍門、青蓮、青松3個街道辦(中心)衛生院更名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並積極落實青蓮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用地;規劃建設小龍、都京兩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或提請市政府將六合職工醫院整體納入xxxx管理,將其符合社群衛生服務資格人員併入財政管理。從而完善轄區內街道辦事處衛生服務功能,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

(三)加大財政投入。

對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人員工資、辦公經費應按時、足額撥付;要加強建設用地協調,促使新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要全額預算購買基本診療裝置的費用,深入開展基本輔檢服務,形成常見病不出社群就可以完成診斷和治療的格局;要逐步提高職工待遇,強化職工生活保障。

(四)加強協調配合。

要對街道(社群)幹部進行社群衛生服務知識培訓,充分發揮其紐帶作用,配合做好社群衛生服務工作。同時其他醫療機構要做好對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對口支援工作,進一步完善雙向轉診;要加強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與轄區內其他醫療機構的資訊交流,達到資源共享。

(五)加強管理,提升素質。

要加強對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日常執行的監管力度,加強專業指導,保證惠民政策的落實,讓社群居民切實享受到實惠;要加強人員管理,加大醫護人員的培訓力度,爭取實現所有從事社群工作的醫務人員都具備資質;要建立高水平人員“留得住”,不合格人員“流得出”的用人機制,提高社群衛生服務隊伍整體素質。

  社群調研報告2

我們凌源調研小組一行5人,對xxx6個街道32社群和2個村進行了實地調研。在凌源民政局和相關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我們通過聽取社群工作人員彙報與實地調研,發現了一些他們在社群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及其他們提出的合理化建議。

一、xxx社群建設的基本情況

xxx共有30個鄉鎮街,其中10個鄉;12個鎮;8個街道。有6個街道轄城市社群37個,其中5個為村改居社群。452個居民小組,52249戶,147818口人,社群居民代表2010名。

社群兩委(黨支部、居委會)班子成員219人(居委會成員182人)。社群公益崗位人員166人(做社保員、醫保員、協理員、微機員等工作)。

37個社群中有17個是自己的擁有辦公用房的,12個是租賃用辦公用房,8個駐區單位無嘗提供。社群辦公用房總面積7690平方米,其中面積不足100平方米的社群9個;100—200平方米的社群13個;200—300平方米的社群11個,300平方米以上的社群4個。

社群從事工作涉及部門有:人口和計劃生育、勞動和社群保障、科教文衛、食品藥品安全、物業管理、城市建設管理、房屋徵收、交通和農業、專案建設、招商引資、安全生產、公共安全管理、工業經濟執行、環保、服務業、組織、宣傳、應急、公安、司法、維穩、綜治、信訪、民政、殘聯、統計等等工作。

二、xxx社群建設取得成就

幾年來,xxx充分利用開發商繳納的500餘萬元社群建設補助資金先後為12個社群購置辦公用房,分別是:南街街道分局社群、馨王社群、花牆子社群、南門外社群、興隆社群、;北街街道鐵北社群、東環社群;城關街道康檸社群;凌北街道鴻凌社群、凌鋼東社群;東城街道高杖子社群、安居社群。同時為社群舊房改造、維修等資金達100餘萬元。社群辦公用房總面積由20xx年的3980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7690平方米,使社群辦公環境有所改善。目前,xxx有3個社群先後獲得省級文明和諧社群,15個朝陽市級先進社群、平安社群等榮譽。

三、社群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辦公用房和其保用面積嚴重不足。一部分社群沒有辦公用房,只能租用別人的房屋。在城市繁華地段租費又很高,給街道和社群帶來了經濟負擔,還會遇到過一段時間房子又不租給社群。有辦公用房的多數使用面積在100—200平米之間,也無法達到一站四室的基本使用要求,多為一屋多用。

2、辦公經費不足。20xx年政府給社群的經費為3萬元,但必須定製的報刊就得花去4000元左右。由於社群與群眾、社群與機關聯絡密切,電話費用平均每人每月在80元左右,社群上放工作費用也較高,在加上電費、水費、網費、組織活動費用、辦公耗材等等辦公經費無法滿足社群工作的需求,報銷程式不合理,真正到社群的經費為1.2萬元。

3、辦公裝置不足。社群的電腦配備嚴重不足多為一個能夠使用的電腦。幾個工作人員擠在一個電腦上辦工,給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隨著社群的發展、社群管理檔案和上級工作檔案的增多,檔案櫃、辦公桌等辦公裝置已經無法滿足現有工作的需求。

4、社群工作人員待遇偏低。社群工作人員從事30種左右的工作,工作不分晝夜和節假日,工作量大,與所發的工資不成正比。雖然今年年初不同的提高了社群班子人員工資待遇,但其它社群工作人員工資仍沒有提高。

5、社群內的小區物業管理難度大。一些的老小區沒有物業管理,處於棄管狀態,隨意堆放垃圾,嚴重影響了小區衛生,一些新小區開發商雖承諾對物業負責,一次性收3、4年的物業費,但3、4年之後就沒有人管理了。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律來制約物業問題。政府又為了徵創衛生城市,多數都為社群班子成員求助各門來幫忙解決物業問題。

6、政府對社群都應做什麼工作規定不明確。很多個部門都把工作拋給了社群,無形給社群增加了大量的工作任務。社群本應是多為便民服務,卻讓各部門工作牽涉太多精力。本應由各個部門應開的證明全給了社群,社群的公章成了“萬能章”,不開居民不滿意,開了社群又沒有這種權力和義務。

7、社群管理上訪人員存在安全隱患。社群工作人員幾乎都為女性,有時需要深夜監視上訪人員動向和上外地接回上訪人員,無形給社群工作人員帶來了安全問題。

四、社群建設提以下幾點建議:

1、政府應該協調地方和各部門來共同解決社群辦公用房問題,能夠滿足社群一站四室和工作的需要,為社群工作人員提供一個舒心的工作環境。

2、政府應當將3萬元經費直接撥發到社群,滿足社群展開各項工作的需要。

3、允許社群進行一些服務類經營,一方面可解決社群經費問題,一方面可以進行便民服務。(例如:超市、藥店、門診、養老、照顧幼童等等)

4、物業管理上應加幾名公益崗人員對無物業管理的老小區衛生進行打掃,搞好衛生,社群在通過其它渠道爭取些經費發給這些人員。

5、政府就應確社群工作職責,減少政府部門對社群附加的工作量。

6、社群應多組織活動,拉近社群與群眾,群眾與群眾之間的關係(其中xx社群組織的鄰里節,每家一道菜,大家坐下來歡唱笑舞,拉近了各自之間的關係),還能豐富老年人的業餘生活和維護社會穩定。

7、社群應多鼓勵社會熱心人士多參加到社群公益事業中去,幫扶老人、組織活動、開展法律道德生活常識宣傳。

8、社群應成立日間照料室,增加一名公益崗人員對沒有時間照料的老人進行統一的照顧管理,家屬少付一部分費用。

通過此次調研,調研小組深入到社群基層進行實地考察,並認真聽取了基層工作者的彙報,小組成員相互配合有條不紊的順利完成此次調研工作。

  社群調研報告3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工作已近兩個年頭,前不久通過大學生村官交流到街道社群工作的選拔很榮幸的成為古城街道楚苑社群的一名大學生村官,由“村官”到“居官”的轉變說實話還有點不適應,雖然社群的各方面設施條件比以前所在的村優越很多,但是我也決不能因此而放鬆要求和懈怠,也決不能忘記村官“紮根基層、服務群眾、創業富民、奉獻社會”的本職要求。

當社群的譚書記告訴我該社群的各項工作都是XX區先進時我倍感工作的壓力和群眾對我們社群幹部的期待,所以當前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迅速轉變角色、掌握社情、民情,利用好村官這個平臺更好的在社群發揮作用。通過這一段時間節水型社群建立工作到居民家中走訪宣傳活動我對我所在的社群有了一定的瞭解,先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楚苑社群的基本情況

古城街道楚苑社群居民委員會位於廢黃河西岸,緊臨XX區,東至青年路、南至威海路、西至發展大道、北至洪澤湖路,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現在的楚苑社群居民委員會由城西村民委員會於1999年4月6日經XX區人民政府批准,變更為楚苑居民委員會。社群成立社群黨委,下屬五個支部,即:機關黨支部、XX市第六建築工程公司黨支部、糧食貿易有限公司黨支部、金色水岸小區黨支部和中豪國際星城小區黨支部。社群黨委現有黨員166名,楚苑居委會現有7個居民小組3500戶、14058人,轄區在建居民小區目前有4個,富康花園小區(位於楚街東側)、中豪國際星城(位於原批發市場舊址)、國際皇冠(位於大潤發東側)、寶龍城市廣場(位於原宿遷師範學院舊址)、富康大道、西湖路、從楚苑轄區內縱橫穿過。

二、近年來社群工作執行情況

打造黨建陣地,服務轄區居民。為方便社群居民,提高服務水平,2010年8月,經多方努力,社群黨委爭取社群用房400平方,投入30餘萬元完善服務平臺,建成了集辦公、服務、活動用房於一體的社群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建成後,社群黨委以此為平臺,積極服務社群居民和楚街商戶,加強和楚街黨支部的溝通協調和共駐共建,為居民提供便利和服務。創新黨建模式,實施網格管理。將轄區內10個小區分成10個三級網格,並根據每個小區樓房棟設定成四級網格,全社群共有四級網格159個。每天下午居委會工作人員均進入各自網格進行服務。開展進“萬家門”、知“萬家情”活動,詳細登記群眾反映的急難愁事項,對於一般問題,現場協調解決;現場不能解決的,帶上來分解處理,並結合網格化管理開展一系列為民活動。開展黨建活動,積極為民辦實事。先後開展“三個關注,解萬家難”、“三進社群,管萬家事”、“十大實事,暖萬家心”等為民辦實事活動,成立了5支黨員志願者隊伍,組織在職黨員積極參加小區義務勞動和治安巡防活動。加大協調力度,積極整治資源,組織開展“崗位招聘進社群、居家養老進社群、文化宣傳進社群”活動,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服務需求。上半年,社群書記承諾的10件為民辦實事專案,已完成了7件,社群黨委半年來為民辦實事專案200餘件。

現區域面積0.737平方公里,轄2751戶共8253人,(不含流動人口).轄區共劃分六個居民小組。黨總支下設五個黨支部,擁有黨員192名。自社群建設平臺構建以來,社群辦公與服務用房面積有原來的幾十平米增加到308平方米,建有社群服務站、社會保障工作站、社群衛生服務站及多功能活動室。設定了計劃生育活動室、圖書閱覽室、警衛室、老年活動室、治保調解室、黨員活動站、黨員活動室、人口學校等。健全了社群居民檔案,成立了志願者隊伍,根本上對辦公條件和辦公質量進行了改觀,構建了完善的社群服務平臺,已逐步形成社群服務網路。

三、社群集體收入、工作人員工資情況

城東是個老社群,擁有一部分固定資產(門面房),年收入十二萬元。部門資助十一萬六。(市財政五萬、民政局社群工作經費一萬、勞動局一萬、建委三萬、計生委資訊員工資一萬六)計生委此項經費專門支付14名計生資訊員工資。

城東居委會現在崗工作人員九名,其中專職工作者五人、社群聘用四名計生專幹,退下去的老同志五名。故需要經費負擔的共十四人。社群全年工資開銷年十六萬、辦公費用四萬五、福利三萬。

現書記、主任月基本工資標準八百、其他辦事員月基本工資標準七百。獎勵工資不準超過工資的50℅。退下去的老社群人員工資基本保證在九百元左右。

社群工作人員的養老待遇

社群退下去的老同志的退休金從離崗到現在全部都是有社群自己在承擔,醫療保險20xx政府常委會特批把XX市從社群崗位上退下去的十九位老同志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保費採取了四個一點的原則;(市財政、辦事處、居委會、個人)已經解決。

現在職社群工作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從20xx年開始有辦事處按照城鎮居民最低保險額給於人均補助,人均年一千一百元左右,現在職社群工作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險均未解決,對年齡到了即將離崗的在社群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同志即無明確規定,屆時社群亦無力解決。

社群的有關職責及亟待解決的問題

社群目前承擔的工作任務包羅永珍,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類如勞動保障(下崗、退休人員管理)計劃生育、民政、安全生產、工會、共青團、婦聯、關工、殘聯、民兵、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黨員管理、社群服務、二級清掃網任務、文明建立、統計工作。社群衛生。移民工作、廉租房稽核、交通安全、黨和政府的政策宣傳等已成為社群的常規性工作。

長期的工作實踐,由於受人員、經費等諸多因素制約,我們深感力不從心。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

1,人員少,編制緊。以城東社群為例,由於轄區人口眾多,常規性工作繁重,加之經常性的建立達標任務,導致我們忙於奔波,窮於應付,加班加點已成為家常便飯。為此建議領導根據轄區人口數合理配置社群專職工作人員,以給我們一個適度的環境。

2,支出大,經費少。正常辦公經費,建立達標經費,社群人員的供養,尤其是社群工作者的基本醫療保險已經成為困擾我們的頭等問題。為解“巧媳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要求領導提高財政撥付基數。

3、“費隨事轉”落實不到位,經費嚴重不足

在開展社群服務工作的同時,有關職能部門把大量任務轉移到社群,實行工作重心下移,職能下延,但卻未按“費隨事轉,權隨責走”的原則來開展工作,具體表現在:一是各部門佈置工作往往只給一份表樣,為一份調查表需要千元的影印費,加重了社群經費負擔;二是社群領導組(20xx)1號檔案中市直單位幫扶社群沒有落到實處,有的牽頭單位根本不起作用,未做到辦實事,解難題;三是有的部門對待社群“費隨事轉”經費的態度是,“若要費隨事轉,我要研究再來辦”,僅有市民政局、勞動局、建委給於一點工作經費,“費隨事轉”成為“紙上談兵”;四是社群無固定收入,僅靠組建業主委員會時向開發單位商定籌辦費和年終有關單位資助,而工作人員年工資、辦公費、會議費至少需要十餘萬元,經費嚴重短缺。本人20xx年春有幸參加了市委組織部組織的去XX市委黨校學習,學習期間參觀了XX市部分社群,該市給於的社群辦公費用根據轄區每戶八十元的標準有市財政給於撥付。

4、社群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

(1)、社群工作職能與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近年來,社群管理的區域變了,工作的職能擴大了,社群黨建職責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對黨務工作者的要求也提高了,社群黨務工作者不再是單純的“黨務工作者”而是行政黨務“一肩挑”,社群幹部必須配合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各種各樣的工作。

(2)、幹部隊伍不適應,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和兩級政府三層管理的實施使社群黨務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必須得應付一些長期性的“中心工作”和日常性事務,導致對於社群黨建密切相關的志願者隊伍、社群文體活動,弱勢群體幫扶機制和黨員先鋒作用的發揮等工作則無法正常開展,社群居民黨員老齡化,支部班子整體素質工作能力、工作方法都較難適應社群黨建發展的客觀要求。

(3)、社群黨員教育管理的難度加大。隨著改革改制程序的不斷推進,大量下崗失業人員和自由職業者流入社群,大批的離退休下崗職工黨員也逐步轉入社群,社群黨組織的社會職能和工作任務日趨繁重,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社群黨組織在如何加強流動黨員、下崗職工黨員、退休退職幹部職工黨員管理和發揮在職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等方面,思考不多,研究不深,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下崗黨員要為自己的生計奔波管不了社群,退休退職黨員不關心社群,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很難發揮。

(4)、社群黨組織的工作缺乏保障措施。由於沒有創收的渠道,自我發展的能力較弱,絕大多數社群黨組織面臨活動經費短缺的困難。工作經費不足,而政府和各職能部門並沒有“費隨事轉,利隨權移”,黨支部活動沒有專項經費,活動形式較為單一,內容較為空洞,效果不明顯,很難滿足這些黨員過組織生活的水準和要求。

5,社群工作者待遇過於偏低。我們從事的是轄區內居民柴米油鹽事宜,而自身的生存問題迫切需要領導關懷。

6,社群工作人員希望得到常規性業務培訓。隨著城市品位的提升,社群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懇請上級有關部門為我們每年組織一到二次培訓,以提高社群工作者的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