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財會>會計證>

資產清盤會計處理方法

會計證 閱讀(2.07W)

清盤是一種法律程式,公司的生產運作停止,所有資產(包括生財工具的機械、工廠、辦公室及物業),給短期內出售,變回現金,按先後次序償還(分派給)未付的債項,之後按法律程式,宣佈公司解散的一連串過程。下面小編準備了關於資產清盤會計處理方法,歡迎大家參考!

資產清盤會計處理方法

  對現金清盤的會計處理

企業出納人員每日營業終了進行賬款核對,同時清查小組也應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盤點和核對,如若發現長款或短款,應先記入“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科目(長款轉入貸方,短款轉入借方)。並於期末前查明原因,根據企業的管理許可權在結賬前從該科目轉出。對現金短缺部分,屬於責任人賠償的部分,借記“其他應收款——應收現金短缺款(xx個人)”;屬於保險公司賠款的,借記“其他應收款——應收保險賠款”;無法查明原因的.,經批准後借記“管理費用”。對現金溢餘部分,應支付給有關個人或單位的,貸記“其他應收款——應付現金溢餘”;無法查明原因的,貸記“營業外收入”。

  對存貨清盤的會計處理

企業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存貨進行盤點,及時處理種種原因造成的存貨盤盈、盤虧及毀損,以保證賬實一致。清盤賬實不符的部分,首先計入“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科目。對盤盈的存貨,如無特別原因,在得到授權後一般應計入“管理費用”科目的貸方,衝減企業的管理費用。而對盤虧或毀損的存貨,屬於一般性損失的,將扣除殘料價值與可收回賠償款後的淨損失額作為企業的管理費用處理,而屬於自然災害、黴爛變質等非正常損失的,應將淨損失額確認為企業的營業外支出。

  對固定資產清盤的會計處理

企業每年至少應在編制會計決算報告之前對固定資產進行一次全面清查,以保證固定資產核算的真實性。對盤虧或損毀的固定資產,在有關方面審批之前,應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進行核算。需要注意的是,對企業盤盈的固定資產,一般是以前年度發生的會計差錯,應根據重置成本直接計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對於盤虧的固定資產,先將其賬面淨值轉入“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借方,經企業內部程式審批後,再計入企業的營業外支出。

  股權轉讓損失的稅前扣除問題

【問】股權轉讓損失如何稅前扣除?

【解答】企業發生股權轉讓損失除按照有關規定通過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等發生的損失外,需要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後才能在稅前扣除。

報批時,企業應提供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材料

(1)能夠證明股權轉讓損失的轉讓協議或合同;

(2)境內具有合法資質的機構出具的被轉讓企業的資產評估報告;

(3)原始投資協議或合同;

(4)原始投資的驗資報告;

(5)相應的收付款憑據、成交及入賬證明;

(6)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損失真實性的書面宣告;

股權轉讓如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稅務機關有權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