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職稱考試>

2016年心理諮詢師考試重點:基礎心理學之情緒和情感

職稱考試 閱讀(6.83K)

距2016年心理諮詢師考試時間不多半個月了,那麼同學們心理學複習得怎麼樣了呢?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基礎心理學之情緒和情感吧!

2016年心理諮詢師考試重點:基礎心理學之情緒和情感

  1.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外界事物的狀態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係的反映。

  其特性:

①情緒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它反映的是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的關係,

②情緒和情感是主體的一種主觀感受,或者說是一種內心體驗。

③可以從一個人的外部表現看到他情緒上的變化,卻看不到他所進行的認識活動過程,

④情緒和情感會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變化

  2.表情:情緒變化的外部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語表情(表情即有先天的、不學而會的性質,又有通過後天模仿學習獲得的性質)

  3.情緒和情感的區別和聯絡:

①情緒指的是感情反映的過程,也就是腦的活動過程。

②.情感則常被用來描述具有深刻而穩定的社會意義的情感(比如熱愛,欣賞,厭惡仇恨)情緒和情感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絡,情感要通過情緒表達,離開了情緒情感也無法表達了!

  4.情緒和情感的功能:

①適應功能:情緒能夠使個體針對不同的刺激事件產生靈活自如的適應性反應,並調節或保持個體與環境間的關係。

②動機功能:情緒伴隨動機性行動產生,具有動機作用。積極的情緒對行為有促進作用;消極的情緒對行為有抑制作用。

③組織功能:積極的情緒和情感對活動起著協調和促進作用。消極的情緒對活動起著瓦解和破壞作用。

④訊號功能:訊號功能——個體以體驗得方式表達出自己對周圍事物意義的認知,並對他人施加一定的影響。

  5.情緒理論:

  (一)早期情緒理論

(1)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和丹麥生理學家蘭格分別於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觀點基本相似的理論。他們都強調情緒的產生是植物性神經系統活動的產物。其中,詹姆士認為情緒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在他看來,悲傷由哭泣引起,而憤怒由打鬥而致。蘭格認為情緒是內臟活動的結果,特別強調情緒與血管變化的關係。兩者的基本觀點都是認為情緒刺激引起身體的生理反應,而生理反應進一步導致情緒體驗的產生。詹姆士—蘭格理論提出了情緒與機體生理變化與情緒發生的直接聯絡,強調了植物性神經系統在情緒產生中的作用。但是他們卻忽視了中樞神經系統對情緒的調節和控制。

(2)坎農—巴德學說的情緒理論坎農對詹姆士—蘭格理論提出了以下三點質疑:第一、機體上的生理變化,在各種情緒狀態下,並無多大的差異,因此根據生理變化很難分辨各種不同的情緒。第二、機體的生理變化受植物性神經系統的'支配,這種變化緩慢,不足以說明情緒瞬息萬變的事實。第三、機體的某些生理變化可由藥物引起,但藥物只能使生理狀態啟用,而不能產生某種情緒。他的學說得到了巴德的支援。三人行提示,在心理學考研中,要能區分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坎農—巴德學說這兩種學說的不同。

  (二)情緒的認知理論

(1)阿諾德的情緒理論評定—興奮學說美國心理學家阿諾德於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情緒的“評定—興奮學說”,她強調情緒的來源是大腦皮層對刺激情境的評估。從刺激出現到情緒產生的模式是:刺激情境—評估—情緒。同一刺激情境,人對它的評估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阿諾德認為,情緒的產生是大腦皮層和皮下組織協同活動的結果,大腦皮層的興奮是情緒產生最重要的條件。情緒產生的具體模式是:外界刺激作用於感受器,產生神經衝動,通過內導神經上專至丘腦,進而傳至大腦皮層,在大腦皮層刺激情景得到評估,形成一種特殊的態度,這種態度通過外導神經將皮層的衝動傳至丘腦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並進而將衝動下行傳至血管和內臟組織,引起血管和內臟反應。血管和內臟的反應進一步反饋到大腦皮層,大腦皮層進行再次評估,使純粹的認識經驗轉化成為被感受到的情緒。

(2)沙赫特的情緒理論兩因素情緒理論6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對於特定的情緒來說,有兩個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個體必須體驗到高度的生理喚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縮、呼吸急促等;第二、個體必須對生理狀態的變化進行認知性喚醒。實驗證明,情緒狀態是由認知過程期望、生理狀態和環境因素在大腦皮層中整合的結果。環境中的刺激因素,通過感受器向大腦皮層輸入外界資訊;生理因素通過內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動,向大腦輸入生理狀態的資訊;認知過程是對過去經驗的回憶和對當前情景的評估,三方面資訊在大腦皮層的整合作用才產生了情緒,這個轉化過程稱為情緒喚醒模型。

(3)拉扎勒斯的認知-評價理論拉扎勒斯是情緒理論的另一位代表。他認為情緒是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在情緒活動中,人不僅接受環境中的刺激事件對自己的影響,同時要調節自己對於刺激的反應。情緒活動必須有認知活動的指導,只有這樣,人們才能瞭解環境中刺激事件的意義,作出選擇適當的、有價值的動作組合,即動作反應。按照拉扎勒斯的觀點,情緒是個體對環境事件知覺到有害或有益的反應。因此,在情緒活動中,人們需要不斷地評價刺激事件與自身的關係。具體來講,有三個層次的評價:初評價、次評價和再評價。初評價是指人確認刺激事件與自己是否有利害關係,以及這種關係的程度。只要人們處在清醒的狀態下,這種評價隨時隨地都會發生,這是人的生存適應的一個重要方面。次評價是指人對自己反應行為的調節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們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種控制判斷。再評價是指人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的有效性和適宜性的評價,實際上是一種反饋性行為。如果再評價結果表明行為是無效的或不適宜的,人們就會調整自己對刺激事件的次評,甚至初評,並相應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三)情緒理論動機——分化理論伊扎德的情緒動機——分化理論是以情緒為核心,以人格為基礎。三人行提示,在心理學考研中,情緒理論是很重要的一節,每一種情緒理論考生都需要認真複習,在理解的基礎上會分析運用。

  6.情緒和情感的兩極性及變化的維度:

(1)情緒和情感變化的維度

①動力性(動力性有增力和減力兩極)

②激動型(激動度有激動和平靜的兩極)

③強度(情緒和情感的強度有強和弱的兩極)

④緊張度(情緒和情感的緊張度有緊張和輕鬆的兩極)

  7.情緒和情感的種類:

①從生物進化的角度可把情緒分為:基本情緒(基本情緒是人和動物共有的,不學而會的又叫原始情緒,近代研究中常把快樂、憤怒、悲哀、恐懼等列為情緒的基本形式)和複合情緒(是人特有的情緒,是由基本情緒的不同組合派生出來的,如由憤怒、厭惡和輕蔑組合的複合情緒是敵意,由恐懼內疚痛苦和憤怒組合的叫焦慮)

②按情緒的狀態,也就是按情緒發生的速度強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分:心境(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久而又具有瀰漫性的情緒體驗狀態通常叫心情),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爆發式的、持續時間較短的情緒狀態),應激(是在出現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險情景時出現的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

  8.人的高階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