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銀行從業>

個人徵信發展中存在問題及建議

銀行從業 閱讀(7.31K)

導語: 個人徵信系統在規範信貸行為、防範信貸風險、提高社會誠信度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還存在哪些問題你們知道嗎?

個人徵信發展中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個人徵信系統執行的基本情況

個人徵信系統自2006年開始正式執行,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據統計,截至2008年年末,央行的徵信系統資料庫已覆蓋全國,併為1447萬多戶企業和6.4億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檔案。經過一段時期的執行,個人徵信系統被公認為不僅有力推動了各大商業銀行個人業務的開展,並且提高了該項業務的風險防範能力。許多銀行,特別是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很重視使用個人徵信系統。目前,銀行業各金融機構已將查詢個人徵信系統作為審辦信貸業務必不可少的環節。

  二、個人徵信系統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個人徵信系統在規範信貸行為、防範信貸風險、提高社會誠信度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目前個人徵信系統執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和完善。具體表現為:

第一,資訊資料缺乏準確性。一是資訊核實不盡力,如有的銀行未稽核資訊提供者提供的資訊的真實性就製作信用報告,有的銀行在報送個人信用資訊前未盡核實義務將已經償還貸款的資訊作為未償還資訊報送或將未發生的貸款資訊上報。二是資訊收集不完整,資訊片面、不完整或者存在重大遺漏導致不能全面反映信用情況,可能使人對消費者的信用狀況產生重大誤解,造成對個人信用權的侵犯。三是資訊更新不及時,沒有及時將相關資訊採集到徵信系統中,不良信用資料經過法定期不及時刪除,不能實現實時跟蹤,難以反映最新信用狀況。。

第二,未盡提醒和告知義務。部分商業銀行在貸後管理過程中,對客戶逾期還款還息,沒有盡到提醒和告知義務。比如,有的銀行系統升級,自動扣款賬號發生變化,未妥善銜接,也沒有及時通知客戶,而形成逾期;有的銀行加息後也未及時通知借款人,自動還款賬戶金額不足也沒有得到銀行的及時提醒,導致客戶出現逾期記錄。上述情況發生,客戶往往會認為是由於銀行沒有盡到提醒告知或催繳義務而造成自己出現違約記錄,而要求對記錄進行修改。

第三,信貸業務不規範。信貸市場的某些不規範也是造成近年來徵信涉訴案件發生的原因之一。通過個人徵信系統及時識破騙貸企圖的案例已有數起。例如,某銀行就通過經常核對個人徵信系統中的客戶社保資訊,發現了多起偽造身份證、虛假單位證明的惡意欺詐事件。這些事件暴露出信貸市場不規範,銀行貸款發放稽核不嚴,使不法分子實施詐騙有了可乘之機。突出表現在,銀行過分信賴其他公司對貸款人資信材料的把關稽核和對貸款款項用途的監督,應當由銀行相關人員親自進行的家訪、稽核和款項用途監督往往流於形式。

  三、相關建議

第一,高度重視資料質量,加快徵信法制建設。各金融機構應高度重視資料質量,資料質量是資料庫的生命線,是徵信體系建設成敗的'關鍵。資料質量的好壞體現在商業銀行報送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三方面。個人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系統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完善,還存在諸如部分資料更新不夠及時、信用資訊記錄不夠全面、系統不夠科學等問題。鑑於當前徵信系統執行中反映的問題,有關部門應儘快制定出臺《徵信法》,制定信用資訊徵集統一規範及標準,明確資料採集的範圍和內容,以督促各金融機構加強資料採集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並確立央行徵信管理的地位和職責,賦予其檢查監督徵信業的權利。對不及時報送徵信資訊、報送徵信資訊核實不力、資訊報送出現重大誤差、不及時更新徵信資訊等違反徵信資訊採集管理等行為由人民銀行給予相應的處罰。

第二,建立資訊變更及時告知機制,充分保障個人知情權。知情權是城市信用原則的體現,是社會主義商業道德觀念的一種反映,它是市場經濟形成的規範。信用資訊直接影響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各金融機構要提高人性化服務意識,盡到提醒和告知服務,把方案制定得更完善,讓個人方便獲得告知而且實際收到告知,同時也方便反饋資訊,建立起良好的聯絡溝通渠道,形成資訊及時告知機制,充分保障個人知情權。因此,及時告知機制可以督促那些主觀上沒有違約惡意的客戶按誠實信用的原則謹慎主動履行自己的義務,或者積極採取措施予以改正和彌補,從制度的社會效益來看,這樣更具有積極價值。

第三,規範信貸市場,推進徵信宣傳教育。只有有效的執法機制,法律規章的效力才能充分發揮。央行應繼續加強信貸徵信市場的監管,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進一步規範信貸業務市場,促使各金融機構合法合規經營,嚴格審貸,盡到應盡的親自家訪、稽核和款項用途監督等義務,營造公平競爭、有序服務的徵信環境。同時,推進徵信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對徵信的認知度並積極參與,培養企業和個人遵紀守法、信守承諾、尊重合同、欠債還錢的意識,並提醒大家珍惜自己的信用,比如身份證不要輕易借給別人辦事情,及時查詢個人信用記錄等,為徵信系統執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