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社會工作者>

2017中級社工《綜合能力》考點:人類行為型別-特點

社會工作者 閱讀(5.49K)

導語:人類行為的型別和特點考點在歷年考題中相對較少,在2012年和2013年出現過考題。考生在複習時要能夠根據模擬情境來判斷人類行為的型別和特點,掌握分析人類行為和需要的“三維視角”。

2017中級社工《綜合能力》考點:人類行為型別-特點

  1.人類行為的含義

(1)人類行為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類行為是指由客觀刺激通過人的心理活動而引起的內部與外部的反應,狹義的人類行為僅指外顯的行為。

(2)行為主義學派把人的行為看作是機械式的由刺激直接引起的,否認了人的`心理因素。其行為公式是S→R,S指外界刺激,R指反應行為。

(3)新行為主義者考托爾曼提出“中介變因”的概念。其行為公式是:B=f(S.A),B為行為變因,S是情境變因,A為前提變因(包括遺傳、年齡和經驗等)。

(4)德國社會心理掌家勒溫認為,人的行為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他提出的行為公式是B=f(P.E),B代表行為,P代表個人,E代表環境。這較能說明人類行為的真實含義。

  2.人類行為的型別

3.人類行為的特點

(1)適應性。

(2)多樣性。

(3)發展性。

(4)可控性。

(5)整合性。

  4.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

(1)生理因素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包括:影響人的成長,是人類行為的物質基礎;生理因素的變化會影響心理因素的成長;不同階段的人的生理髮育不同,這直接影響到了人在不同時期的成長特徵:生物因素主要通過遺傳基因影響人類的行為發展。

(2)心理因素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包括:心理認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他人和社會,從而正確處理自我與他人、社會的關係,只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確保人們行為的健康發展;情感是心理表現。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十分重要;心理的需要和動機影響行為的變化。

(3)社會因素對人類行為也有重要的影響。社會因素包括家庭、群體、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社會事件與文化等,社會因素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考點:社會環境的構成要素

本考點是本章歷年考題的重點。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5年都出過考題。從考法來看,既有直接考理論內容的,也有考理論應用的(主要考法)。本考點要求考生把握社會環境的主要構成要素,尤其是家庭要素:能夠結合考題的情景分析人類行為受到了哪些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1.社會環境的含義和特點

(1)社會環境的含義

社會環境是指與人的生存相關的社會因素。以及與人的生物遺傳、心理狀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會系統。

(2)社會環境的特點

①多樣性。社會環境包括影響人類行為的眾多因素,小到家庭、學校、群體和組織,大到社群和國家。

②複雜性。第一,社會環境要素中的每一個子系統都是複雜的。第二,社會環境中各子系統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它們相互作用的機制非常複雜,這也決定了社會的複雜性。

③層次性。對於人的具體生存或具體行為而言,社會環境有層次性。

④穩定性。社會環境具有相對穩定性。從微觀來講,如一個人所生活的具體家庭環境、所在的社群的文化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在一定時期是相對穩定的;從巨集觀來講,一個時代的制度、社會結構也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⑤變動性。社會環境並不是~成不變的.應該說社會環境始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它是穩定性和變動性的相對統一。

  2.社會環境的主要構成要素

(1)家庭。

(2)同輩群體。

(3)學校。

(4)工作單位。

(5)社群。

(6)文化。

(7)大眾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