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社會工作者>

中級社工考點:殘疾人社會工作概述

社會工作者 閱讀(5.24K)

導語:“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

中級社工考點:殘疾人社會工作概述

  一、殘疾人的需求及其面臨的問題[瞭解]:

  (一)殘疾人權利和基本需求

  1.殘疾人康復權

殘疾人康復權是其獲得良好生活質量的前提條件,也是殘疾人“獨立生活”的重要保證。殘疾康復水平的差異性直接決定了其未來生活質量的差異性,不少殘疾人只能長期被封閉在家中,究其原因,很大部分是其康復水平跟不上。

  2.殘疾人教育權

殘疾人教育權是實現其就業和社會參與的重要保障,不僅保障殘疾人接受敦育的平等機會,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而且要保障殘疾人接受教育過程的平等性,全面推進“完全接納”教育。

3.殘疾人勞動權

殘疾人勞動權是社會參與的最重要方面,能夠充分展現殘疾人“自我生命意義”和“奉獻社會”的功能,整個社會要為殘疾人勞動就業創造條件,促進殘疾人的各種就業形式的發展。

4.殘疾人文化生活權

殘疾人文化生活權是殘疾人擁有平等參與各種文化、體育和娛樂的權利。一方面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殘疾人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通過殘疾人文化生活權的確認,來展現殘疾人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構建殘疾人和“健全人”之間共融共享的文化。

5.殘疾人社會福利權

殘疾人社會福利權是指享有各種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的權利,尤其是在出現“即時性”困難時獲得有效社會幫助,主要包括殘疾人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供養和公共服務等內容。

6.殘疾人環境友好權

殘疾人環境友好權指殘疾人享有社會生活平等的無障礙的權利,消除社會性環境中阻礙殘疾人蔘與的“物化”因素。加快推進無障礙建設,方便殘疾人生活,這主要包括物理環境(各類建築物、道路和交通設施等)的無障礙、資訊交流環境無障礙、公共服務無障礙和政治參與無障礙等。逐步推進殘疾人家居環境無障礙建設和改造。

  (二)殘疾人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考點)

應該看到,殘疾人在生理、心理上等缺陷並不必然會構成其在社會參與中的障礙,實際上障礙的形成及其程度是受到殘疾人與其生活環境之間關係“親和度”所決定的,當殘疾人遭遇到在物質、精神、社會等層面阻礙,無法利用其他人可以利用的各種社會系統時就會產生障礙。殘疾人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

  1.物質層面的困難

殘疾人在物質層面的困難是多方面的。第一,經濟困難。殘疾人及其家庭收入少、開支大,相對而言,殘疾人及其家庭的經濟困難程度比較大。殘疾人本人因身心障礙及其家庭成員因長期照顧等原因,在就業領域處於不利狀態,這直接影響其家庭的收入;同時殘疾人長期需要治療和康復,無疑又增加了家庭的經濟開支。

第二,住房困難。目前,我國住房的商品化程度高,保障性住房相對較少,針對殘疾人及其家庭的無障礙的保障性住房更加稀缺,由於殘疾人存在各種行動性障礙,大多數需要與家庭長期照顧者共同居住,居住空間相對狹小,居住環境舒適度比較差。

第三,醫療困難。不僅殘疾人就醫本身有許多特殊困難(如聾啞人就醫就很難表達自己的病情,肢體殘疾人就醫有很多行動不便),而且當作為殘疾人的家庭成員就醫時,殘疾人則表現出缺乏幫助和照顧的能力,內心的焦慮和無奈感十分強烈。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於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等的不均衡性,不少殘疾人家庭還存在“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等現象。

2.精神層面的困難

這主要是指殘疾人在心理上的壓力感。殘疾人原來還有一個稱謂是“殘廢”,就是殘疾了就等於廢人。這種“汙名化”的殘疾文化對殘疾人及其家庭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種壓力增加了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情感變化和心理負擔,並在社會支援系統等方面陷入困境,尤其是殘疾人家庭的長期照顧者在“汙名化”的社會環境中常常體驗著孤獨感、焦慮感和無奈感等。

3.社會交往的困難

參與機會缺乏,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弱勢,直接導致其社會交往的困境,不僅社會參與機會少,而且有時候不得不放棄參與,尤其是精神性疾病的康復者和家庭成員,是世俗性的社會偏見導致更封閉的生活方式。婚姻戀愛睏難,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都會受到影響。

殘疾人社會工作開始走向“專業化”是在20世紀60年代之後,其標誌性事件有:一是聯合國釋出了《弱智人權宣言》和《殘疾人權利宣言》等綱領性檔案;二是1981年創立了殘疾人的世界性組織“殘疾人國際”,倡導“平等、參與、共享”的殘疾人工作新理念。

  二、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定義及特點[瞭解]:

  (一)殘疾入社會工作定義

殘疾人社會工作不同於一般的殘疾人服務,專指社會工作者秉承利他主義的宗旨,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方法,幫助殘疾人進行能力建設並克服自身缺陷的侷限性,構建社會性支援系統並克服各種環境障礙,使得殘疾人能夠全面融人社會生活,並提升人類社會整體生活質量的活動。

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方法在微觀層面也包含殘疾人服務的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在巨集觀層面則包含殘疾人的社群工作和社會政策等。殘疾人社會工作的領域涉及面廣,在殘疾人醫療、康復、就業、教育、文化、體育、維權、社會救助、輔助用品等方面都需要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是對殘疾人的“全人和全程”的人性化和柔性化服務。

  (二)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特點

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目標是尊重殘疾人的公民權利,促進殘疾人平等的`社會參與,實現殘疾人體面工作和尊嚴生活,推動殘疾人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觀念,全面提升素質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達成“共建、共享、共融”的具有親和力的文化,從而提升人類整體的生活質量。

  1.理論視角的特殊性

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理論視角具有特殊性,主要包括殘疾發生上的社會代價論、殘疾康復上的社群照顧理論和殘疾融合上的社會網路理論。

(1)社會代價理論。該理論認為殘疾的發生是人類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必然付出的代價,無論是從人的自然屬性還是社會屬性來看,殘疾人和傷殘都是與人類社會共存的。

知識點三、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定義及特點

(2)社群照顧理論。20世紀中期,在西方殘疾人社會工作中出現了“反院舍化”的社群照顧理論。美國的一些社會工作者關注長期居住在養老院、康復醫院等接受專業服務的殘疾人和老年人,探求院舍化管理和服務質量之間的關係。

(3)社會網路理論。該理論注重從系統論角度來分析人與人之間關係,強調社會工作者與服務物件之間應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社會網路”殘疾人是人類社會中一個較大群體,由於其自身缺陷和社會環境阻礙,常常無法獲得平等發展機會,使得其在社會生活中處於相對弱勢地位。

2.功能發揮的特殊性

(1)微觀層面---主要是針對殘疾人個體的微觀服務。第一,為殘疾人提供直接的物質性幫助。儘管從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來看,給予有需要的殘疾人物質性幫助主要還是一種間接服務。社會工作者通過整合各種社會性資源,甚至改變資源配置的路徑,與政府、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慈善性機構緊密合作,為殘疾人爭取各種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專案等。

第二,為殘疾人提供能力建設的支援服務。殘疾人群體陷入現實困境中,有些並不是經濟的弱勢,而是自身社會期望角色和人際關係支援系統不足或缺失。社會工作者不僅要幫助殘疾人提供心理認知的諮詢服務,還要幫助殘疾人提升適應社會環境能力,例如,在殘疾人服務體系中正在推進家庭環境的無障礙設施改造工程,實現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助人自助”。

(2)中觀層面---主要涉及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組織層面。第一,推動殘疾人社會組織和為殘疾人服務的社會組織的發育。通過這些組織來協同政府搭建為殘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務輸送平臺,提升服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這些組織為殘疾人搭建在“利益分配”和“權益維護”中的組織話語權的平臺,增加其利益訴求的表達渠道,防止出現個體化和非理性化“信訪”的事件;通過這些組織為殘疾人搭建社會參與的組織平臺,

面對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中的社會排斥,為殘疾人正確認識殘疾融入社會、創造財富實現人生價值提供組織支援。

第二,推動社群性殘疾人社會支援系統的發育,它是一項動用社群資源的創新性服務方式。殘疾人社會工作的重點在社群康復,推動殘疾人社群融合性,社群發展和社群服務都是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社群共同體。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大多數也多發生在社群,

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的落腳點也是在社群,通過社群服務對殘疾人的賦權和增能,在社群營造志願者支援系統來推動殘疾人在社群“獨立生活”能力。

(3)巨集觀層面---涉及政府政策和社會文化的變遷。第一,推進殘疾人社會政策的變遷,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體現了社會公平公正的發展程度,也體現了社會的文明程度。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是政府和全社會的責任。目前,很多長期存在並帶有普遍性的所謂的“殘疾人問題”,社會性因素佔主導性地位,

例如,在偏遠貧困的農村地區由於老年人的白內障而形成失明問題,表面上看是家庭經濟貧困,實際上主要是城鄉基本醫療公共服務的不均衡性。

第二,增加社會資本,形成“親和力”的殘疾人文化。現代社會中的社會問題,本質上是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人與組織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不均衡狀態,利益的競爭、物質的追求、權力的崇拜、人際的排斥等引發了大量社會問題。

殘疾人社會工作以服務物件的需求為本,致力於在殘疾人與健全人、殘疾人和社會組織、殘疾人和政府之間建立相互支援的關係,不僅增加了對殘疾人的保障和服務,並進一步提升了人際信任和社會資本,推動構建一個充滿“愛和關懷”的社會。

3.實務前提的特殊性

第一,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更加註重殘疾病患應該得到長期的照料

第二,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更注重社會資源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激發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的潛能。強調多部門協作和不同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社會工作者和工程技術成員(殘疾人的輔具開發)。

第三,殘疾人社會工作更加註重服務物件的優勢和能力,強調殘存功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