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期貨從業>

期貨從業資料:國內外期貨市場發展趨勢

期貨從業 閱讀(8.84K)

下面yjbys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期貨從業資料:國內外期貨市場發展趨勢,歡迎廣大考生前來參考。

期貨從業資料:國內外期貨市場發展趨勢

  (一)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

  1、商品期貨

  (1)農產品期貨。

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誕生以及1865年標準化合約推出後,隨著現貨生產和流通的擴大,不斷有新的期貨品種推出。

  (2)金屬期貨。

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誕生於英國。1876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主要從事銅和錫的期貨交易。1899年倫敦金屬交易所將每天上下午進行兩輪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銅、錫交易中。倫敦金屬交易所自建立以來一直交易活躍,至今其價格依然是國際有色金屬市場的晴雨表。

  (3)能源化工期貨。

目前,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和位於倫敦的洲際交易所(ICE)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能源期貨交易所,上市品種有原油、汽油、取暖油、乙醇等。

  2、金融期貨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鎊、加元、西德馬克、法國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內的外匯期貨合約。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的國民抵押協會債券(GNMA)期貨合約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率期貨合約。1977年8月,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是國際期貨市場上交易量較大的金融期貨合約。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開發了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股票價格指數也成為期貨交易的物件。中國香港在1995年開始個股期貨的試點,個股期貨登上歷史舞臺。

  (二)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趨勢

  1、交易中心日益集中

國際期貨交易中心的,主要集中在芝加哥、紐約、倫敦、法蘭克福等地。中國的商品期貨市場發展迅猛,自20l0年起已經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貨市場。

  2、交易所由會員制向公司制發展

1993年,瑞典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改制成為全球第一家股份制的交易所。2000年3月,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6月以引入形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2000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成為美國第一家公司制交易所。並在2002年成功上市。紐約一泛歐交易所集團成為一家完全合併的交易所集團,於2007年4月4日在紐交所和歐交所同時掛牌上市。

出現這一趨勢的根本原因是競爭加劇:一是交易所內部競爭加劇;二是場內交易與場外交易競爭加劇;三是交易所之間競爭加劇。會員制體制效率較低

  3、交易所兼併重組趨勢明顯

2007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合併組成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2008年紐約商業交易所和紐約商品交易所又加入進來,形成了基本統一的芝加哥期貨市場。目前,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已經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衍生品交易所集團之一。洲際交易所異軍突起,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和商品期貨的交易所和結算中心集團之一。

交易所合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二是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三是場外交易發展迅速,對交易所構成威脅。

  4、金融期貨發展後來居上

近20年來,金融期貨品種的交易量已遠超商品期貨,上市品種呈現金融化趨勢。

  5、交易所競爭加劇,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三)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

  1、我國期貨市場產生的背景

我國期貨市場的產生起因於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2、初創階段(1990—1993年)

1990年10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開始起步。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宣告成立,並於1992年1月18日正式開業。同年5月28日,上海金屬交易所開業。1992年9月,我國第一家期貨經紀公司——廣東萬通期貨經紀公司成立。隨後,中國國際期貨公司成立。

  3、治理整頓階段(1993—2000年)

1999年期貨交易所數量再次精簡合併為3家,分別是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期貨品種也由35個降至12個。1995年底, 330家期貨經紀公司經重新稽核獲得“期貨經紀業務許可證”。1999年,期貨經紀公司最低註冊資本金提高到 3 000萬元人民幣。2000年12月,中國期貨業協會成立

  4、穩步發展階段(2000—2013年)

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於2006年5月成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2006年9月在上海掛牌成立,並於2010年4月推出了滬深300股票指數期貨,

  5、創新發展階段(2014年至今)

2014年5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九條”)。

啟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法》的起草工作,並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

  (四)國內外遠期、互換和期權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