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國小綜合素質》備考衝刺卷及答案

教師資格 閱讀(1.34W)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國小綜合素質》備考衝刺卷及答案

1.(  )向來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最為關鍵的環節。

A.自我反思

B.在職教育

C.職前培養

D.人職指導

2.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  )的特點。

A.創造性

B.長期性

C.複雜性

D.示範性

3.教師的根本任務是(  ),全面實現教育目的。

A.關心學生的學習

B.教書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學

4.國家建立統一的義務教育教師職務制度。教師職務分為(  )職務、中級職務和高階職務。

A.初級

B.一級

C.二級

D.講師

5.下列條款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沒有規定的是:為了確保在校學生的安全,學校應當(  )。

A.對在校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

B.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並予以認真落實

C.與學生家長簽訂“學生(子女)安全責任協議”

D.加強校園安全管理,預防和消除學生安全隱患

6.《禁止使用童工規定》規定任何用人單位均不得招用童工,童工的法定年齡是(  )。

A.不滿18週歲

B.不滿16週歲

C.不滿15週歲

C.不滿14週歲

7.男同學小陳平時自由散漫,學習不認真。一天,他在課堂上用手機給班上的女同學發簡訊“曾某,我愛你”,被上課的王老師發現。王老師收繳了小陳的手機,並將小陳的簡訊向全班同學宣讀,同時指責其“思想墮落,道德敗壞”。下課後小陳要求王老師歸還手機,王老師說:“這是罪證不能歸還,要交學校教育處。”校長指出:王老師①未經學生同意翻看簡訊侵犯學生的隱私權,②批評的話語侵犯學生的人格權,③收繳手機侵犯學生的財產權,④作為老師不能以違法的方式對待學生的違紀行為。你認為校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教師要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就必須(  )。

A.愛崗敬業

B.勇於創新

C.嚴謹治學

D.終身學習

9.隨著時代的進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氣氛和父母子女關係還在形成,但隨著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很多孩子對父母的教誨聽不進或當作“耳邊風”,家長感到家庭教育力不從心。為此,教師應該(  )。

A.降低或放棄對家長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長,讓家長成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長,樹立家長的威信,從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這些家長

10.書法界常有字因人貴的說法,不無道理。而在顏真卿這裡,卻是字因人重,忠貞正真的人格為其瑰麗書法添輝,骨力遒勁的書法為其雄壯人生添彩,做人與寫字,在顏真卿身上得到了圓滿的統一。顏真卿書法的成就一直為後代,其人格同樣頗具感召力。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交相輝映尊重

B.和光同塵尊敬

C.相得益彰推崇

D.相輔相成推重

11.經A省的防疫部門檢測,在該省境內接受檢疫的長尾猴中,有1%感染上了狂犬病,但是隻有與人及其寵物有接觸的長尾猴才接受檢疫。防疫部門的專家因此推測,該省長尾猴中感染狂犬症的比例,將大大小於1%。

以下哪項為真,將最有力地支援專家的預測?(  )

A.在A省境內,與人及其寵物有接觸的長尾猴只佔長尾猴總數的不到10%

B.在A省,感染狂犬病的寵物約佔寵物總數的0.1%

C.與和人的接觸相比,健康的長尾猴更願意與人的寵物接觸

D.與健康的長尾猴相比,感染狂犬病的長尾猴更願意與人及其寵物接觸

12.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義務形成的最後和物質的基礎是(  )。

A.主觀意識

B.集體世界觀

C.社會存在

D.社會意識

13.主要說明“事物是什麼”的分析是(  )。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因果分析

D.系統分析

14.一般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境如氣候、食物等作為唯一可能引起變異的原因。從某一狹隘的意義上來說,這可以算是正確的,這點以後當再討論到,但是如果把啄木鳥的構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適應於提取樹皮裡面的昆蟲,僅僅歸因於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

對文中加橫線的兩個“這”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個“這”指代一樣,都指變異的原因

B.兩個“這”指代一樣,都指一般博物學家的看法

C.兩個“這”指代不一樣,第一個“這”指代變異的原因,第二個“這”指代“以外部環境如氣候、食物等作為唯一可以引起變異的原因”

D.兩個“這”指代不一樣,第一個“這”指代一般博物學家對變異原因的看法,第二個“這”指代“就某一狹隘的意義上來說,這可以算是正確的”

15.下列屬於理論論據的是(  )。

A.事例

B.史實

C.資料

D.諺語

16.通過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歷史時期教育同生產勞動之間的關係,從而說明我國封建社會教育與生產勞動是相脫離的。該研究中運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是(  )。

A.類比

B.歸納

C.調查

D.綜合

17.A居民區的月底統計用電情況,其中有3戶用電45度,5戶用電50度,6戶用電42度,則平均用電(  )度。

A.41

B.42

C.45.5

D.46

18.某公司財務部共有包括主任和祕書小李在內的l0名職員,以下三個斷定中只有一個是真的':

Ⅰ.有人是廣東人Ⅱ.有人不是廣東人Ⅲ.主任不是廣東人以下哪項為真?(  )

A.小李不是廣東

B.小李是廣東人

C.只有一人不是廣東人

D.只有一個是廣東人

19.最常用的差異量數是(  )。

A.全距

B.標準差

C.方差

D.平均差

20.外文工具書的編排方法多采用(  )。

A.字順法

B.分類法

C.時序法

D.地域法

21.下列屬於事實論據的是(  )。

A.公式

B.科學原理

C.史實

D.諺語

22.在樣本的頻數分佈直方圖中,有11個小長方形,若中間一個長方形的面積等於其他10個小長方形面積的和的四分之一,且樣本資料有160個,則中間一組的頻數為(  )。

A.0.2

B.32

C.0.25

D.40

23.教授:在長子繼承權的原則下,由男人的第一個妻子生下的第一個男性嬰兒總是首先有繼承家庭財產的權利。學生:那不正確,休斯敦夫人是其父親的唯一妻子的唯一活著的孩子,她繼承了他的所有的遺產。學生誤解了教授的意思,他理解為(  )。

A.男人才可以是父親的孩子

B.只有兒子才能繼承財產

C.女兒不能算第一個出生的孩子

D.私生子不能繼承財產

24.有人說,凡是知識都是科學的,凡是科學都是無顏色的,並且在追求知識時,我們要知道沒有顏色的態度,假使這種說法不隨意擴大,我也認同,但我們要知道,只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顏色。對無顏色知識的追求,必定潛伏著一種有顏色的力量,在後面或底層加以推動。這一推動力量,不僅決定一個人追求知識的方向與成果,也決定一個人對知識是否真誠。

這段文字中“有顏色的力量”指的是(  )。

A.研究態度

B.價值取向

C。道德水準

D.興趣愛好

25.將家庭垃圾加工成固體燃料是瑞士一家公司的傑作。這種新技術是從家庭垃圾中挑揀出金屬和玻璃以後進行粉碎,加上石灰類新增劑,再用擠壓機將垃圾加工成固體,這種固體被稱為“能源物”。在火力發電廠,這種“能源物”可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它幾乎無異味,不易倒塌、便於儲藏和運輸,熱效率也很高。

上述所說的“能源物”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的第二個優點是(  )。

A.幾乎無異味

B.不易倒塌、便於儲藏和運輸

C.可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

D.熱效率高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6.[甲]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當餘之從師也,負篋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④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篋:書箱。③舍:學舍,書館。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負笈②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④,削荊⑤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⑦其勤學,常以淨衣易⑧之。臨終誡日:“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或:有時。④庵:茅草小屋。⑤荊:這裡指荊的枝條。⑥麻蒿:一種植物,點燃後可照明。⑦悅:敬佩。⑧易:交換。

[甲][乙]兩段文字在內容上有哪些共同點?

27.記得在一個寒冬的早晨,西北風呼呼地颳著。同學們在上早讀,書聲朗朗。我剛到校,來到班上,手插在褲兜裡,臉對著全班同學。這時,一個學生走進教室。我大聲說:“你為什麼又遲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聽到有人嘰咕:“……自己也遲到……”一個女同學正在向旁邊的同學使眼色,臉上露出不服氣的神情。我心頭一驚,正要發作的火一下子熄滅了。

這事兒使我陷入深思。平時,一些看起來很細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於沒有重視,結果給了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課上,有的學生被叫到前邊板演,寫完後隨手粉筆往臺上一扔,沒有輕輕地放回粉筆盒;小幹部用教鞭敲擊講臺面要同學安靜下來……這不都是我的行為在學生身上的再現嗎?我感到,在學生面前,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要十分審慎。數十雙眼睛好像數十面明澈澈的鏡子,照得教師毫髮畢現,不容你有絲亳的懈怠。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1)案例中,教師扮演的是什麼角色?為什麼?

(2)案例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三、寫作題(本大題共30分)

28.請以“教師的素養”為主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述具體,條理清晰。不少於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