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2015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

教師資格 閱讀(2.75W)

  一、 說教材

2015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恆定律》源自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中的課題1。本課題包括質量守恆定律與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兩部分內容。今天我說的是《質量守恆定律》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原因及其應用。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常見的化學反應,掌握了分子、原子、元素、化學式的初步知識,這些知識從巨集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對《質量守恆定律》的學習作了鋪墊。本節課的教學將引導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從“質”到“量”的過渡,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的教學以及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做好理論準備,因此正確認識質量守恆定律,對全部國中化學乃至今後的化學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

②能從微觀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學反應裡質量守恆的本質原因。能運用質量守恆定律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體會自然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培養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

②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②培養學生“物質是永恆存在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確定的依據: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重點,同時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確定了以上教學目標。通過以上對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恆定律

根據對學生認知特點分析,本節課的難點從微觀的角度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及其應用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恆定律。

難點:從微觀的角度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及其應用。

確定的依據:通過化學實驗的探究,使學生正確認識到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前後的質量沒有變化,從而確立學生的正確觀;同時為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和計算奠定了基礎。學生對微觀抽象的知識感到很難理解,知識的應用能力有限,所以確定教學的重點是正確認識質量守恆定律,難點是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原因及其應用。

  3、實驗藥品、儀器

天平、250mL錐形瓶、100mL燒杯、玻璃管、酒精燈、鑷子、坩堝鉗、石棉網、氣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鐵釘、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鎂條、碳酸鈉、稀鹽酸。

  4、對教材的改進

課本P92活動與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較高:因為玻璃管灼熱後既要迅速插入到錐形瓶中,又要恰好與瓶中的紅磷接觸,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這樣的疑問:在插入過程中,瓶內外的氣體是否發生了交換?為此,我作了如下調整:將紅磷改用白磷,且不用玻璃管引燃紅磷,而是將錐形瓶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至白磷自發燃燒完全。從而使實驗操作過程更嚴密、更科學,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實驗結論。

  二、說教法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

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採用探究實驗法、微觀模型演示法、討論法。在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過程中,我採用實驗探究法,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按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式即“設定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得出結論---反思評價”來引導學生。為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我利用微觀模型演示法即利用分子、原子的微觀模型演示水通電的微觀過程,讓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精髓在於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三不變”。

  三、 說學法

學生經過幾個單元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水平,對實驗問題充滿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探究慾望,教師只需啟發點拔,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實驗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法指導上我主要體現了三個字“引”、“動”、“變”.

1、引(合理引導):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定律中的“參加”和“生成”、“質量總和”和“化學反應”這幾個詞語的理解,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但做到“引而不灌”,教師的引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

2、動(師生互動):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3、變(適時變換):通過微觀模型演示將微觀過程進行巨集觀模擬,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對化學變化中質量守恆的原因這一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同時變換習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這樣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最終實現: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落實課程標準,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四、 說教學設計

  1、設定問題、創設情境。

在前面的幾章學習中,我們知道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都會生成新的物質。如磷、硫、鐵絲等在氧氣中燃燒,分別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鐵等。向學生提出問題: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其他物質時,反應物的質量總和跟反應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相比較具有什麼關係?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只知道物質經過化學反應可以生成新物質,但是沒有涉及到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量的關係。借題說事,直接設定疑問,引導學生把研究化學的思路從定性拓展到定量。這樣設定學生感覺新奇,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活動探究、引導發現

這一環節我採用探究性實驗的程式來組織教學。

作出假設。當學生髮現“反應物的質量與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具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後,讓學生交流、討論,對自己發現的問題作出儘可能多的猜想與假設:

①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可能增加;

②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可能減少;

③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可能不變。

(2) 設計和實施實驗。

在學生充分假設基礎上,進行分組實驗:

一組:進行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二組:進行鐵釘與CuSO4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由於學生對探究實驗的化學反應原理都不瞭解,因而首先要求學生參照教材的設計原理和思路,向學生提供實驗儀器和藥品,根據教師的指導,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並能積極分工、協作、共同順利地完成實驗。並強調認真觀察和思考,做好實驗前後的記錄和分析。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一連串問題的思考、回答,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識面,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也從中提煉出本節課的主題和教學的線索。我選擇分組實驗可以縮短探究的時間,同時學生得到一個開放的、自主的探究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3)得出結論,突破難點。

根據現象進行討論、歸納,然後請各小組組長代表本組對所做的實驗做小結,自然地得出結論。可能有如下的情況:

一組:磷燃燒後有白色煙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二組:鐵在CuSO4溶液中反應,鐵上附著紅色的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之和仍然不變。

教師順勢歸納得出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針對質量守恆定律。教師幫助學生一起理解,強調(1)、是指“化學反應”,與物理變化無關;(2)、必須要“參加”化學反應,沒有參加的不算;(3)、是指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不包括各部分相等。

在理解了質量守恆定律後,再提出難點疑問:“為什麼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

突破難點:教師要求學生寫出通電分解水的符號表達式H2O--通電--H2+O2,並用微觀模型圖從分子、原子的角度加以分析,讓學生觀察並提出以下問題:

①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數目是否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