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2015年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陳情表說課稿

教師資格 閱讀(1.09W)

  一、 說教材

2015年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陳情表說課稿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單元的一篇課文,屬於古代抒情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語文新課標文言文閱讀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本文在中國古代散文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古人云:“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友。”可見,學習本文對於我們體會散文真諦和理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因此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是學習重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多讀、互動、探究、總結。具體是指反覆誦讀課文,強化文言字音、字義、實詞、虛詞、句式等基礎知識訓練,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互動,課堂探究,討論感悟,最後是課堂總結,背誦課文,佈置作業

學法是: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知識

教具準備:錄音機、自制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4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在語文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因此我用以下的教學步驟來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課前預習

⑴作者身世、成就,寫作背景;

⑵表的文體用途;

⑶文言實詞、虛詞、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的預習前置知識。

這樣讓學生在預習中發現問題,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二)匯入新課設計(3分鐘)今天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李密,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六個月喪父,四歲時舅父又強迫母親改嫁。他是在祖母撫養下長大成人的。祖母對他關懷備至,他對祖母也十分孝敬。據《晉書·李密傳》和《華陽國志》記載:祖母有疾,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湯藥必先嚐後進。

李密幼時雖體弱多病,但特別好學。他博覽五經,尤其精通《春秋左氏傳》,以文學見長。年輕時出任蜀漢,也就是前朝的尚書郎,曾多次奉命出使東吳,以能言善辯著稱。蜀滅亡以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新政權,籠絡蜀漢舊臣人心,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他上本表陳情,以祖母年老無人供養,辭不從命。腹黑的晉武帝覽表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並“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李密怎麼抓住了“情”字大做文章,恰到好處地解決“不從皇命”的難題。

這樣匯入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有助於分析、理解課文,並且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這篇文章怎麼來打動腹黑皇帝的心?

解題:陳:陳述,稟報;情:隱情,苦衷;表:奏章,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陳情的一種文體。陳情表:就是稟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三)誦讀,整體感知(用時10分鐘)

感知全文,字詞質疑,交流答疑,師生總結梳理文言知識

1、師生交叉配樂誦讀課文。在此過程中學生正音,由於課本註釋比較詳盡,也為了培養學生重視課本註釋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正音時主要提示幾個多音字的讀音,課本很清楚的沒有指出。

需注意的字音:鮮(xiǎn) 行(xíng) 應(yìng) 門 薄(bó) 逋(bū)

2、學生速讀課文,勾畫疑難文言現象,然後師生共同討論,用多媒體展示結論。

文言實詞:夙、凶、薄、息、尋、除、聽、卒

古今異義:至於,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通假現象:閔,零丁,蓐 ,有

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積累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皇天后土,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結草銜環

3、精讀課文,結合“表”的文體特徵(表以陳情)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是誰陳情?2)向誰陳情? 3)為何陳情?4)陳的情分為哪幾個方面?

之所以設定這幾個問題,是要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文體特徵,整體上把握課文,對於前三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找到答案:是亡蜀舊臣李密向晉武帝陳情,“願乞終養”“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第四個問題需要同學概括文章,親情,孝情,忠情,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五)鑑賞課文(20分鐘)

1、在忠情與教情之間進退兩難,作者其實已做出了選擇,作者該用什麼方法讓皇上同意自己的選擇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2、 三個人一個小組,任選一個自然段討論,本段用何情打動人,用何理曉喻人?三個人共同認為哪一句寫得最好,最能打動你的心絃,留下深刻印象。(師巡迴指導)

之所以設定這個問題:1.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2.學習文章融情入事,情理交融的寫作手法;3.品味語言,提高學生自主鑑賞能力;4.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鑑賞語言:(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如:四字駢句,“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內外對舉,都強調一個“無”字,把自己舉目無親,後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真切而無可置疑。

比喻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貼切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誇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六)總結全文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具體感受了李密陳情說理的高超藝術;知道李密拳拳的孝情為何能打動腹黑晉武帝的心。亞里士多德說“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是“至性之言,悲惻動人。”蘇軾說“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觸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七)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就“孝”的現實意義寫一篇小文章,談談自己的認識。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以簡潔實用為原則,我這節課,採用提要式的板書設計,以簡潔的文字,體現了課文的內容和作者融情於事、情理交融的抒情藝術。所以我做了如下的板書設計。

親恩恩孝忠私

融情於事情理交融

未難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