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生產管理師>

基於供應鏈的企業生產計劃管理

生產管理師 閱讀(1.88W)

作為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生產計劃管理是企業內部各生產環節以及各企業之間溝通與協作的指導。供應鏈環境管理下的生產計劃管理有著諸多的優勢,能夠更有效的面對當今的市場環境。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企業生產計劃管理的文章,僅供大家閱讀交流!

基於供應鏈的企業生產計劃管理

  1.問題的提出

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多企業因為在供應鏈管理上的成功而獲得持續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重視對供應鏈的管理,並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客戶需求、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供應鏈進行優化與變革。作為管理供應鏈的資源調配器,企業利用生產計劃向供應商和分銷商發出指令,對整個生產經營進行控制,在面向市場和客戶的企業生產經營中,生產計劃在整個供應鏈管理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2.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生產計劃管理的特點

在市場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今天,傳統計劃管理以固定的約束變數處理充滿變數的內外部環境,顯然不足以支援企業立足於市場。供應鏈環境下的企業生產計劃管理與傳統計劃管理相比,有著多諸多的特點。

(1)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企業適應動態環境的能力。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生產計劃由於面向不穩定的執行環境,因此需要其具有較高的管理柔性和敏捷性,比如生產週期的柔性、產品數量與批次的柔性等。在實踐中,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企業生產計劃主要應用於訂單式生產,訂單式生產對企業生產能力的彈性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企業生產計劃能夠有效提升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反應能力。

(2)與傳統計劃管理的封閉、縱向思維理念相比,供應鏈管理要求企業具有開放、縱向的管理理念。通過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和職能職責、優化業務流程,讓企業的生產經營更加靈活。而且在這種開放、縱向的管理架構下,企業各部門、環節能夠實現對資訊的共享,特別是計劃與控制資訊,提高整個供應鏈上企業運作的協調性。

(3)資訊在現代市場競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供應鏈管理推行網路化管理,企業生產經營的資訊並不是像傳統模式以權力層級為路徑進行傳遞,而是以網路結構,即通過供應鏈的不同節點進行傳遞,能夠有效的做到資訊傳遞的快速化,實現整個供應鏈運作的同步。

(4)在生產進度上,供應鏈環境管理下,企業通過供應鏈上游合作伙伴的生產進度,對自身的計劃進行調整,讓整個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高效、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避免各企業之間因進度不同而造成供需失衡和資源浪費。在生產能力上,供應鏈環境管理要求企業充分利用供應商的最優生產負荷,而不是最大生產負荷,做到供應與需求的最優化。

  3.供應鏈管理對生產計劃與控制的要求

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的生產計劃和控制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即生產協作性、生產同步化,以及資源共享要求。

(1)生產協作性要求。由於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生產是網路化的,多企業之間的協同生產。一方面,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需要通過資訊共享機制來了解下游企業的資源需求,以做到及時的供應,而不是等到下游企業做好生產需求計劃之後才開始著手準備。另一方面,在供應鏈聯盟中,供應鏈中的各企業通過對其上下游和整個供應鏈的生產進度的分析,建立一套有效的協調機制,對各企業的生產計劃進行調整、跟蹤和反饋。

(2)生產同步化要求。現代市場是一個以客戶需求為驅動的環境,企業需要具有處理動態需求和市場因素突然變化的能力。這對企業的製造環節、資訊系統、採購等各個環節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各個環節進行同步化運作。而要實現供應鏈的同步化計劃,需要供應鏈中企業建立起合作機制,包括建立扁平化的網路組織和實現網路化管理。

(3)資源共享的要求。在傳統的概念中,生產資源主要是指企業所能夠達到的生產能力。在供應鏈環境下,生產資源的內涵得到了延伸,即企業的資源不僅包括自身所擁有的資源,也包括整個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通過資源共享,供應鏈內的'各企業能夠以最小的成本最大化的利用資源。資訊資源共享也是如今供應鏈系統內資源共享的重要組成部分,資訊共享貫穿整個供應鏈的生產過程,也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思想與基礎,只有在共享資訊的前提和基礎上,整個供應鏈才能夠做到同步與協調運作。

  4.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生產計劃管理策略

作為供應鏈管理戰略的關鍵,如何選擇生產計劃與控制的策略及組合是供應鏈聯盟成功的重要影響因素。

(1)柔性策略。當客戶要求更改訂單、交貨的數量或時間時,企業的柔性生產能力就是其應對這些變化的保障。從實踐來看,讓企業的生產能力在短時間內發生較大的變化或調整比較困難,但企業可以通過積極採取手段來增強其柔性生產能力,包括增加工作時間或充分運用閒暇時間;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調整生產規模;加強供應鏈協調與合作等。企業通過實施柔性策略,在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時,能夠做到快速響應,主動佔領市場。但企業生產能力的柔性潛力也是具有限度的,如果過於強調柔性,可能會導致企業管理失控,執行發生混亂,生產成本大幅增加,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敏捷策略。敏捷策略強調對市場需求和變化做出比競爭對手更快的反應。要實現敏捷的供應鏈管理,企業可以採取延遲技術,即維持一定量的庫存。延遲生產模式主要是基於尋求採取通用平臺、部件或模組進行產品設計,在目標市場或客戶需求已經比較明確之後再將產品推向市場。面向敏捷策略的延遲技術會提高生產計劃與控制的準確性和效率。主要是因為由於延遲生產對通用件較為依賴,而對通用件的預測比最終產品的預測難度要小很多,也使得生產計劃的安排更具準確性;通用件的大量使用也意味著用同樣的模組、零部件等在最短的時間內組合出更豐富的產品;延遲技術能夠將企業庫存保持在一個較低的範圍內,以利於企業對生產計劃進行有效的控制。

(3)合作策略。供應鏈環境下的企業不僅相互獨立,也因業務的高度關聯而相互依存。在競爭——合作——協調的機制下,擔任好企業在供應鏈內的角色,在基於供應鏈整體利益的基礎之上實現合同,實現雙贏。合作策略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合作設計、供應商合作、物流合作和客戶合作等。

(4)流程優化策略。流程優化策略包括生產計劃與控制在企業內部和供應鏈內企業之間的流程優化。對流程進行優化是為了達到供應鏈整體合作和利益的需要,通過對企業內部和供應鏈內企業之間的流程進行優化,讓各企業和整個供應鏈的運轉更加順暢,形成一個高效率的聯盟,增強企業及所在供應鏈體系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