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供應鏈>

時尚產業的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 閱讀(1.51W)

我國的時尚產業至今仍缺乏較為系統的產業研究,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發展狀態。yjbys小編下面為你整理了時尚產業供應鏈管理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時尚產業的供應鏈管理

  一、時尚產業概述

自1908年羅斯在其著作《社會心理學》中首次對時尚進行探索式研究以來,涉及時尚與時尚產業的研究逐漸成為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甚至是哲學等學科專家的研究物件。狹義的時尚產業是指對人體進行裝飾和美化的行業,通常服裝業被認為是時尚產業的核心部分。然而就廣義而言,時尚產業的內涵非常寬泛,它糅合了技藝、創意、傳播、消費等因素,是對傳統產業資源要素進行重新整合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產品、商品或服務的運作模式。因此,廣義的時尚產業不僅涵蓋個人生活的裝飾美化,還包括對個人生存和發展中相關事物和情境進行的裝飾和美化。基於此,時尚產業可定義為是“以經濟為載體,以市場為手段,更加明確,更加現實地圍繞人和人的審美價值追求展開,具體地滿足人們對於生活美的需求的產業”。

時尚產業的邊界比較模糊,其本身也並非是一個固定的概念,它是一個傳統產業時尚化的過程,是由時尚消費方式不斷滋生的,也是對人文思想變遷時的需求的供應,因此時尚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向商業化和社會化的不斷延伸,濃郁的文化特質是時尚產業整個產業鏈條的核心。日本產業界在20世紀80年代就預測,“下個世紀的產業是宗教、藝術、哲學的時代”,而文化產業恰恰是本世紀各國產業調整的主要方向,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尚產業正受到各國政府和產業部門的高度重視。

時尚產業經濟是一種新經濟形式,或者說是一種創造力經濟。日本環球經濟研究所所長杉浦勉先生提出:文化力可以推動新經濟,文化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流行,這就是時尚的發端,同時流行和時尚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變遷又會產生新的需求,並進而導致經濟的新增長。創意先驅霍金斯先生認為:時尚產業經濟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傾向,是一種集廣義的與人的創造力、人的才能、人的技能為一體的經濟現象。時尚研究者白銀峰由此認為,時尚先由思想意識起步,是一種社會性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與傳統的較為“理性”的工業體系相比,時尚產業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對於“感性”的元素更加倚賴,因此對於時尚產業的研究視角,不僅要基於一般產業的共性,更要植根於時尚產業的特性。

  二、時尚產業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供應鏈是一個到從供應商到最終客戶的集物流、服務流、資金流、資訊流和價值流於一體的上下游實體網路組織。近年來供應鏈管理模式日益受到重視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如果注重供應鏈管理,那麼將可以突破物流功能要素效益背反問題的系統優化邊界。企業進行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有效地聯合行業中其他上下游企業,建立一條經濟利益相關、業務關係相連的行業供應鏈,以便實現企業間的優勢互補,共同增強市場競爭實力。物流專家Seuring提出供應鏈管理應包括兩個維度:產品維度(包括物料和資訊流的管理)和關係維度(主要是供應鏈成員間的互動關係的管理)。

供應鏈管理模式是基於企業供應鏈設計的一種管理方式,即從企業的整體角度去構築企業的供應鏈,包括企業的物流系統、資訊和組織體系以及價值流和相應的服務體系建設。不同的行業對供應鏈管理模式有不同的要求。時尚產業面對的`是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用者需求的不確定性和個性化的增加、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產品壽命週期縮短和產品結構愈來愈複雜的商業環境,導致時尚產業的產品通常有著高邊際利潤和不穩定需求的特性。供應鏈研究專家fisher將低邊際利潤、有穩定需求的功能性產品(Functional Products)稱為功能性產品,將時尚產品劃分為創新性產品(Innovative Products)。一般而言,功能性產品一般滿足於消費者的基本需求,種類變化較少,具有穩定的、可預測的需求和較長的產品壽命週期,同時邊際利潤較低。而創新性產品是企業為了避免低邊際利潤,在產品式樣或技術上進行創新,從而獲取高的邊際利潤,這種創新性產品的需求一般難以預測且產品壽命週期較短。

根據fisher的供應鏈設計理論,有效性供應鏈模式與功能性產品匹配,反應性供應鏈模式則適用於創新性產品。無獨有偶,King R.E.和Hodgson T.J.也提出,“快速反應系統”是時尚產業能否實現最優產出的關鍵因素;而Christopher M.則進一步將“快速反應系統”具體化,認為“彈性供應鏈”是最適合時尚產業供應鏈發展的模式,不僅表現在零售商能夠及時地根據市場資訊調整銷售庫存,還表現在零售商與生產商之間的有效合作,從而不僅從產品維度,而且基於關係維度進行供應鏈管理。創新性產品具有很強的需求不確定性特徵,因此,時尚產業的供應鏈管理應當力求:通過不同策略使產品擁有儘可能多的通用性,即延遲生產策略(Postponement Strategy),以增強某些模組的可預測性;縮短提前期並增加供應鏈的柔性,企業按訂單生產,及時響應市場需求;當需求的不確定性被儘可能降低後,要注意控制產品的安全庫存,儘量避免缺貨現象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