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衛生資格>

2017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備考:產褥

衛生資格 閱讀(1.7W)

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尤其對容易混淆的東西要下更大工夫搞清楚,本站小編帶來了2017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備考:產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17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備考:產褥

  第一節 產褥期母體變化

1.生殖系統的變化

胎盤娩出後的子宮,恢復未孕狀態的過程,稱為子宮復舊。

(1)子宮體

①子宮體肌纖維縮復

於產後1周子宮在恥骨聯合上方可捫及。於產後10日,子宮降至骨盆腔內。產後6周,子宮恢復到正常非孕期大小。

②子宮內膜的再生

於產後第3周,除胎盤附著處外,子宮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內膜修復。全部修復需至產後6周時。

(2)子宮頸

於產後1周,子宮頸外形及子宮頸內口恢復至未孕狀態,產後4周時子宮頸完全恢復至正常形態。

(3)陰道及外陰

約在產後3周重新出現粘膜皺襞,但陰道於產褥期結束時尚不能完全恢復至未孕時的狀態。

(4)盆底組織

產褥期堅持作產後健身操,盆底肌有可能恢復至接近未孕狀態。

2.乳房的變化

乳房的主要變化是泌乳。產後呈低雌激素、高催乳激素水平。

(1)初乳中含蛋白質較成熟乳多,尤其是分泌型IgA。

(2)脂肪和乳糖含量則較成熟乳少,極易消化。

產後7~14日所分泌的乳汁為過渡乳。

產後14日以後所分泌的乳汁為成熟乳,初乳及成熟乳中,均含有大量免疫抗體,如分泌型IgA。由於多數藥物可經母血滲入乳汁中。

3.其他系統的變化

(1)血液及迴圈系統的變化

產褥早期血液仍處於高凝狀態,纖維蛋白原、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於產後2~3周內降至正常。白細胞總數於產褥早期仍較高,中性粒細胞增多。血小板數增多。紅細胞沉降率於產後3~4周降至正常。

(2)消化系統的變化

產後胃腸肌張力及蠕動力減弱,約需2周恢復。產褥期容易發生便祕。

(3)泌尿系統的變化

故產後最初數日的尿量增多,產後易發生尿瀦留。

(4)內分泌系統的變化

①垂體催乳激素吸吮乳汁時增高。

②未哺乳產婦產後6~10周復潮。

③在產後10周左右恢復排卵。

④哺乳產婦的月經復潮延遲,平均在產後4~6個月恢復排卵。

  第二節 產褥期臨床表現

1.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體溫正常範圍內。脈搏略緩慢,約於產後1周恢復正常。呼吸深慢。血壓平穩。

2.子宮復舊

宮底平臍,每日下降1~2cm,至產後10日子宮降入骨盆腔內。

3.產後宮縮痛

宮縮痛於產後1~2日出現,持續2~3日自然消失。哺乳時加重。

4、惡露

(1)血性惡露

(2)漿液惡露:含少量血液,有較多的壞死蛻膜組織、子宮頸粘液、陰道排液,且有細菌。

(3)白色惡露:含大量白細胞、壞死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

血性惡露約持續3日,逐漸轉為漿液惡露,約2周後變為白色惡露,持續2~3周乾淨。

  第三節 產褥期處理及保健

1.產褥期處理

(1)產後2小時

產後2小時內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子宮收縮情況及陰道流血量,並注意宮底高度及膀胱充盈等。協助產婦首次哺乳。

(2)飲食

產後進流食或清淡半流食,食物應富有營養、足夠熱量和水分。

(3)排尿與排便

(4)觀察子宮復舊及惡露

手測宮底高度,瞭解子宮復舊。觀察惡露數量、顏色及氣味。

(5)會陰處理

擦洗外陰,每日2~3次,平時應儘量保持會陰部清潔及乾燥。產後4周內禁止坐浴。

(6)觀察情緒變化

(7)乳房護理

推薦母乳餵養,按需哺乳。於產後半小時內開始哺乳,哺乳的時間及頻率取決於嬰兒的需要及乳母感到奶脹的情況。哺乳期以10個月至1年為宜。

2. 產褥期保健

(1)適當活動及做產後健身操

(2)計劃生育指導

原則:哺乳者工具避孕為宜。

(3)產後檢查

產後訪視和產後健康檢查。出院後,可由社群醫療保健人員在出院後3日內,產後14日,產後28日分別做3次產後訪視,內容包括:

①瞭解產褥婦飲食、睡眠、大小便情況;

②檢查兩乳房,瞭解哺乳情況;

③觀察子宮復舊及惡露;

④觀察會陰傷口、剖宮產腹部傷口等。產褥婦應於產後42日去醫院做產後健康檢查,包括全身檢查及婦科檢查。

習題

4.符合正常產褥期子宮復舊規律的是哪項(B)

A.產後30天,子宮恢復正常大小  B.產後4周時子宮頸完全恢復正常形態

C.產後4天宮頸內口關閉  D.產後子宮底每天下降3cm  E.產後一週,子宮於腹部不可觸及

5.下列哪項正確地描述初乳與成熟乳比較(B)

A.初乳及成熟乳中,均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LgA  B.初乳中含有較多蛋白質,主要是白蛋白

C.初乳中持續約3天以後,逐漸變為成熟乳汁  D.初乳中脂肪及糖類含量較高

E.大多數藥物不經母血滲入乳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