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護士資格>

護理小知識常用的給氧方法

護士資格 閱讀(3.26W)

你知道常用的給氧方法有哪些嗎?你對常用的給氧方法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常用的給氧方法的知識,歡迎閱讀。

護理小知識常用的給氧方法

常用的給氧方法有哪些?

一、無創傷性給氧

1、鼻導管或鼻塞

(1)臨床最常用的給氧方法,具有簡便、價廉、舒適,不影響病人咳嗽、咳痰、進食和談話等優點。雙側鼻導管使用比單側鼻導管方便和舒服,導管插入雙側鼻腔的深度約2cm。

(2)鼻導管吸氧濃度與氧流速的關係可通過以下公式簡單計算:FiO2(%)=21+4x氧流速(L/min)。該公式也是粗略估計,實際上它還受到患者潮氣量和說話頻率的影響,患者呼吸、咳嗽、說話和進食時,即使吸入氧流速不變,吸入氧濃度也會降低。

(3)鼻導管和鼻塞吸氧濃度不穩定,且氧流量在5L/min以上時刺激較大,7L/min以上時多數患者不能耐受,因此使用鼻導管和鼻塞時氧流量不應超過6L/min。

2、普通面罩

(1)普通面罩一般用塑料或矽膠製成,重量較輕,無單向活瓣或貯氣袋,氧氣的輸入孔一般位於面罩的底部,撥出氣通過面罩上的小孔排出。即使氧氣供應暫時中止,患者也不會窒息,因為空氣仍可從面罩上的`小孔和麵罩周圍的縫隙流入。

這種面罩的死腔及“貯袋效應”影響了氧流量和吸入氧濃度之間的關係,上述鼻導管的公式不適合面罩吸氧時的計算!這點必須指出。

(2)普通面罩吸氧時,氧流量在5—6L/min以上,才可將面罩內的撥出氣(包括CO2)沖洗排出。若給氧流速太低(如2—3L/min),不僅吸氧濃度下降,還導致撥出氣的CO2在面罩積聚,促使CO2重複吸入。

(3)由於結構本質所限,普通面罩氧濃度最大為50%~60%,氧流量>8L/min時吸入氧濃度也不會進一步升高。

3、附貯袋的面罩

(1)普通面罩的升級版。在普通的面罩上裝配了一個乳膠或橡膠制的貯氣袋(一般為600~1000ml),為沒有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患者輸送高濃度的氧(FiO2>60%)。

(2)附貯袋的面罩分為兩種:

①若面罩和貯氣袋之間沒有單向活瓣,稱為部分重複呼吸面罩;

②若面罩和貯氣袋之間設有單向活瓣,稱為無重複呼吸面罩。此時病人只能從貯氣袋吸入氣體,呼氣時氣體只能從出氣孔逸出,而不能再進入貯氣袋。在呼氣或呼吸間歇期間,氧氣進入貯氣袋,而吸氣時主要由貯氣袋供氧,如果面罩合適,能緊貼患者的面部不漏氣,應用這種面罩可達到很高的吸氧濃度。

二、有創性給氧

1、呼吸機給氧

最常見的有創性給氧方法。各種嚴重的通氣障礙、ARDS、自主呼吸微弱或呼吸暫停等,在常規氧療不能將PaO2升至安全水平或給氧後加重CO2瀦留和呼吸抑制者,均可通過人工氣道(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等)使用機械通氣。

2、經氣管給氧

(1)患者沒有氣管切開時,可以在局麻下將穿刺針在第2、3氣管軟骨環間穿刺進入氣管內,經穿刺針將直徑為2mm左右的塑料導管放入氣管內,拔出穿刺針,留置導管在氣管內約10cm,外端固定於頸部,與輸氧管相接。

(2)此法可供非臥床的慢性低氧血癥患者長期使用,由於呼吸無效腔起到儲存氧氣作用,呼氣時氧氣損失少,故氧流量比鼻導管法少去一半,且可有提高血氧的效果。但該法應用不方便,有導管堵塞、肺部感染、面板感染等併發症,國內使用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