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英語>英語閱讀>

關聯理論視角下的綜合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文

英語閱讀 閱讀(1.13W)

  論文導讀:關聯理論視角下的綜合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關聯理論視角下的綜合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關聯理論視角下的綜合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文

論文關鍵詞:關聯理論閱讀理解,教學策略

  引言

閱讀教學是英語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部分。綜合英語作為高職高專英語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和水平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儘管學者們提出了不少閱讀教學的理論,如Gough 的資訊加工模式,Adams 的圖式理論等等,但作者看來這些模式關注對閱讀材料中單詞和語句的解碼,而忽略了對於讀者整體認知環境的構建,具有一定的侷限性。閱讀理解應該是讀者運用已有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對閱讀材料進行的認知過程,是一個積極思考和推理的心理過程。因此,近年來不少研究者傾向於從認知角度的關聯理論來探討英語閱讀英語,也為英語的閱讀教學開闢了一個新的視野。

  一. 關聯理論概述

關聯理論是Sperber和Wilson在其專著《關聯性:交際與認知》(1986/1995)中首先提出來的,是一種影響深遠的有關語言交際與話語理解的認知語用學理論。兩位學者提出了兩條關聯原則,一是認知原則,即人類的認知常常與最大關聯為準則,二是交際原則,即人們的明示交際行為都以建立最佳關聯為導向。從這個意義上講,任何話語都是有關聯的,聽者或讀者對話語的推理理解過程就是尋找最佳關聯的過程。

最大關聯是指交際中聽話人在理解話語時付出儘可能小的努力而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the greatest possible effectsfor the smallest possible effort):而最佳關聯則是指聽話人在理解話語時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後所獲得的足夠的語境效果(adequate effects for no unjustifiableeffort)論文格式模板。為了確定說話者的真實意圖,聽話者需要尋找話語和語境之間的最佳關聯,通過推理推斷出語境暗含,最終取得語境效果,達到交際成功。這就是語境假設或認知假設。語言交際中聽話人在說話人話語明說(explicature)的基礎上,憑藉認知語境的三種資訊:即邏輯資訊(logical information)、百科資訊(encyclopedic information)和詞語資訊(lexical information)做出語境假設。

  二. 關聯理論對閱讀理解過程的解釋

在實際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有這樣的困惑:學生根據已有的詞彙和語法知識能讀懂閱讀材料的字面意思,即明示資訊,但對於暗含話語資訊的理解一無所知,或者根本想不到,這樣的理解其實不能叫真正的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關聯理論的視角能給我們重要的啟示。根據關聯理論英語,任何話語都包含明說(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資訊接受者不但要理解資訊發出者的明說,更重要的是理解他的暗含,即語境暗示或意義的間接表達。在明說的基礎上,通過語境假設和暗含前提進行推理,最終得到暗含結論。因此,閱讀理解就是一個從作者的明示資訊推導資訊意圖和交際意圖的過程,這個過程又以關聯性為指導(何自然、陳新仁,2004)。 如前所述,話語的關聯分為最大關聯和最佳關聯。在實際的語言交際中,資訊接受者根據話語資訊,結合當時的語境假設,花費一定的努力去尋找關聯,但他不是去尋找話語的最大關聯,而是尋找最佳關聯。根據最佳關聯原則,如果話語能夠產生足夠的語境效果,而資訊接受者只需付出有效的'努力去理解話語,那麼該話語就具有最佳關聯性。 既然閱讀理解是對讀者對作者話語進行推理的過程,那麼它也是一個尋找關聯、確定關聯的過程英語,應該遵循關聯性的認知原則。按照這個原則,閱讀理解過程可分為三個層次:字面理解層,讀者理解文章大意、細節、事件發生順序、地點和時間、人物特徵和因果關係等;推論理解層,讀者推測詞義、文章目的、作者意圖等;評價理解層,讀者分析評價文章資訊的確切性、事件發生發展的可能性、事實的可信性和斷言的正確性等(何自然、陳新仁,2004)。 由此可見,關聯理論對於閱讀理解有很強的解釋力,可以在閱讀教學中發揮其優越的指導作用。

  三. 關聯理論視角下的綜合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我校英語專業的“綜合英語”使用的是《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該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三篇題材接近的課文組成,教師授課中通常先精讀Section A,再泛讀Section B,最後把Section C作為快速閱讀或自學材料。這種授課安排看似非常科學合理, 能夠兼顧學生整體閱讀技能的訓練和提高。但是, 在作者看來這樣的設計忽略了三篇課文內在的關聯性, 也違反了學生認知環境的構建規律。從內容和難度上講, Section C是三篇中最簡單易懂的, Section B次之, 而Section A 的寫作水平最高論文格式模板。根據關聯理論, 我們不妨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 先拿Section C做快速閱讀, 使學生對本單元的關鍵詞彙和背景知識也有了一定的積累, 最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對Section A進行精讀,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能順理成章的根據篇章的字面資訊, 結合語境假設, 尋求最佳關聯, 推斷含意, 從而獲得對語篇的正確和連貫理解, 乃至對語篇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態度做出自己的評價, 達到更高層次的理解。

以上的授課安排也是基於關聯理論的內涵, 在巨集觀上幫助學生構建關聯的認知環境。具體到每篇課文的閱讀教學, 因篇幅關係作者將以Section A精讀為例, 闡述關聯理論指導下的語用認知閱讀教學策略。

1. 閱讀前的教學策略

作者通過實踐證明, 在閱讀前通過問題匯入, 激發學生結合已知資訊和背景知識, 在頭腦中建立篇章整體結構, 是有效的閱讀前教學策略。教師匯入的問題很關鍵, 它們可以讓學生對語篇的巨集觀結構和閱讀任務做到心中有數, 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有了明確具體的目標, 能夠有的放矢的尋找與問題最相關的資訊。例如, 在講到《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Unit9 Section A “PremaritalAgreement”時, 課文講解前我先提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1) What is a “PremaritalAgreement”? 2) Who want to sign a “Premarital Agreement” and why? 3) Will suchan agreement affect romantic love of the prospective couple? 憑藉自己的邏輯資訊和百科知識, 學生思考並回答這三個問題, 也就是用“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預測了文章內容, 有時還可以根據問題句的邏輯隱含, 直接推匯出相關資訊, 從而減少閱讀中需要處理的資訊量, 能夠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此外, 閱讀前補充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也是有效的關聯閱讀策略, 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與語篇作者之間“共知”的語境假設, 而且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這裡不再贅述。

2. 閱讀中的教學策略

如前文所述, 閱讀理解是讀者根據認知原則運用自己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對材料進行的一個積極理解分析和推理過程, 而不是單純地被動接受的過程。 因此閱讀中的教學應該多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的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鑑於此, 作者認為關聯理論指導下的閱讀中教學可以運用以下策略。

首先, 運用關聯理論推測詞義。

影響閱讀理解重要的原因是對一些生詞的詞義的選擇, 除了新單詞和隱喻修辭需要憑藉上下文語境, 充分利用句子之間的關聯性進行猜測, 還有一些老詞新用的情況更需要讀者結合自己的背景知識和語境來建立關聯語境確定詞義。例如, 《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 Unit9 Section A “PremaritalAgreement” Paragraph13: That can lead to “court-shopping”, since what mattersis the law of the country where the couple is getting divorced. He gave thefollowing example…… 該段落中基本沒有影響閱讀的新詞, 但“court-shopping” 把很多學生難住了。課堂上作者並沒有向學生講解這個詞, 而是給出一個他們都很熟悉的詞“window-shopping”, 並讓女生解釋它與“shopping” 的不同。這樣一來, 學生就把“court-shopping” 與“window-shopping” 建立了關聯, 再結合下文的例子, 便很容易理解它的含義, “離婚當事人會像逛商店一樣在幾家法院之間選擇一家來進行他們離婚的訴訟” 。

其次, 運用關聯理論推導話語的言外之意。

理解語篇是一個很複雜的語用推理過程, 語篇作者有時出於語篇簡潔性的考慮和受其寫作意意圖的支配, 往往 “明示”的部分出現資訊空缺。讀者要想推匯出話語的真正含意,需要啟用記憶中的相關圖式, 做出適當的語境假設, 從而通過關聯填補資訊的空缺。還拿上面這篇課文為例,Paragraph14: Romantic lovehas no bearing on this process, say these lawyers, who consider prenups to bebusiness agreements. Their justification: some 50 percent of all marriages in theUnited States end up on the trash heap. 僅僅從句面不好解釋話語的關聯性,即使兩句話在邏輯上是因果關係論文格式模板。如果學生聯絡文章的前面部分所講,只有四類特殊人群真正需要簽訂“婚前協議”, 而美國每年有一半的婚姻都以失敗告終,言外之意即美國每年50%的離婚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就不可能都是“婚前協議”所導致的英語, 這樣再來看律師的斷言,“婚前協議不會對夫妻間的浪漫愛情產生影響”就能站得住腳了。

最後, 運用關聯理論理解語篇連貫。

語篇理解過程中,只要某一語段能提供解讀後述語段的語境假設,這兩個語段之間就存在關聯性。從語篇連貫的角度來說,如果兩個語段之間存在關聯性,那麼語篇就是連貫的,因為關聯性是連貫性的內在本質。再看該文章的一個例子:

Paragraph11: (1) But not everyonetakes this advice. (2) A classic example is cited by lawyers: “An agreement isstuck under somebody’s nose on the day of the wedding---- and it’s usually a‘she’—and she signs, but doesn’t even read it”.對於這個語篇的連貫性的解釋需要明確兩個‘she’的指稱。根據(2)前半句“婚禮那天,一份協議擺在(當事人)面前”,讀者很容易在自己的認知語境中把a ‘she’理解為a ‘bride’ ,而第二個she 的指稱則需要引導學生聯絡(1)“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聽取這個建議”(為什麼呢?) 和 (2)“律師引用一個經典的案例…”,如果作者的明示意義是兩句間的關聯,那麼第二個she就是經典案例中的bride,這樣(2)作為(1)的補充說明,上下文構成了連貫性。

3. 閱讀後的教學策略

傳統的綜合英語閱讀教學往往把課文的主要語言點和複雜句子結構講解的非常細緻,這樣講解結束會把課文切割得支離破碎,導致學生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這樣他們一旦遇到較高層次的理解題,如推理英語,結論和評價等就顯得不知所措。在閱讀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對語篇的整體資訊進行歸納和概括,使他們形成整體的認知環境,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展開討論,拓展思維空間。作者通過實踐發現, 課文分析講解結束, 教師啟發學生回顧並概括課文的語篇結構, 作者的行文思路, 以流程圖的形式呈現語篇推進過程, 最後留作口語演講作業, 讓學生在下次課開始前用英語進行復述講解。這樣的活動很受學生喜歡, 鍛鍊口語表達的同時積累了邏輯知識, 對今後的寫作也很有好處。

  四.結論

以上就關聯理論對綜合英語閱讀教學的前中後三個階段的指導策略作了較為詳細的解釋, 從而希望對今後的閱讀教學有所啟示。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關聯理論對閱讀理解具有很強的解釋力, 在綜合英語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結合關聯理論的知識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這樣有助於解決學生閱讀理解面臨的瓶頸難題,從而找到進一步提高他們閱讀理解能力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Sperber, D. an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Cogni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苗興偉. 關聯理論與認知語境[J]. 外語學刊,1997, (4). [3] 程蘭芝. 關聯理論框架下的語境解讀[J].. 考試周刊,2007, (17).

[4]何自然,陳新仁.當代語用學[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5]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M]. 第三冊.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