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影視戲劇>

粵劇小知識科普

影視戲劇 閱讀(1.49W)

粵劇是廣東藝人吸納外省入粵戲班的戲曲聲腔,加以易語而歌並融進本地的歌謠、小曲而形成的劇種。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粵劇小知識科普,一起來看一下吧。

粵劇小知識科普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廣府戲”,漢族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於珠江三角洲等廣府民系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唸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

行當分類

戲劇內的角色,在粵劇及中國戲曲中被稱為行當。粵劇的行當原為一末(老生)、二淨(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醜(男女導角)、六 員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貼(二幫花旦)、九夫(老旦)、十雜(手下、龍套之類),合稱十大行當。

後來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醜生、武生。這都是根據角色的年紀、性別、性格、外型等特徵來分類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淨”就是性格剛強、暴躁的`男性角色。“醜”就是滑稽角色。

唱唸做打

粵劇演員的表演工藝分為四大基本類別——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說話的聲調,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採用平喉演出。子喉是比平喉調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來扮演女性角色。除了以音階來分類,也會以聲音特色來分類。大喉是使用粗獷聲音。同時,粵劇也會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獨特唱腔,例如來自福建的廣東南音、木魚、廣東的本地民謠粵謳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又稱身段,即身體表演。當中包括手勢、臺步、走位、關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須功、水發、抽象表演和傳統功架。

念是指唸白,即念出臺詞。用說話交代情節、人物的思想感情。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發、玩扇子、武刀弄槍、耍棍揮棒,舞動旗幟等等。

表演方式

自報家門

戲曲中主要人物出場時的自我介紹。它由打引、定場詩、坐場白組成

打引

是劇中主角第一次上場時,半念半唱一些韻文結構的詞句,這叫打引。它簡單地自敘心情、處境、身份、經歷、性格,抒發志趣、抱負、情緒。

定場詩

當角色唸完“打引”以後要念的四句詩,為定場詩。內容大半是介紹劇中的特定情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坐場白

主要角色唸完打引、定場白以後所念的一段獨白。內容是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身世、經歷、心理等。

武打

粵劇中的武打場面被稱呼為武場。由於武術家雲集在嶺南一帶,流派眾多,有洪拳、儒拳、蔡拳、岳家教等,其中以詠春拳、蔡李佛拳、洪拳比較著名,所以在武場中使用的傳統嶺南武功注重坐功、打功、拳術、器械對打、高臺功夫、絕技,以近距離對打為主,強調力量。自從薛覺先從京劇引入北派功夫,強調大開大合,以遠距離對打為主,加強了舞臺上的觀賞美感。

跑龍套

龍套是指戲曲中扮演士兵、伕役、宮女等隨從人員,因穿特殊形式的龍套衣而得名。“跑龍套”就是扮演這些角色的意思。

說白

說白可以分為獨白及對白,意思是演員把臺詞念出來,當中又可以分為押韻及不押韻。押韻的包括詩白、口古、白欖及韻白。不押韻的有口白、鑼鼓白、引子白及浪裡白。引子白,又稱打引,是演員出場時候所說的話,說完便拉腔演唱。譬如《三孃教子》中,三娘出場念打引:“秀水不留空賺地,浮雲無雨枉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