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禮儀形象>

幼兒春節禮儀

禮儀形象 閱讀(1.92W)

  一、父母的期望要符合實際

幼兒春節禮儀

父母希望孩子在新年有什麼表現,首先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徵,才可以針對出擊。

  二、自我中心

二歲以下的幼兒非常的自我中心,不會輕易理會他人的意願而就範,甚至可說是目中無人,所以父母首先不能過分期望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會懂得太多禮儀,否則便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三、依附心強

一二歲的孩子,仍會以父母為安全網,對父母仍非常依附,不太願意離開父母去接觸陌生人,甚至父母在視線範圍內也不行,所以需要由父母帶著去接觸陌生人。

  四、語言限制

二歲半以下的小朋友語言能力不佳,只能以一些兒語或手勢來表達,故不能期望他們見人便會叫人,尤其是遇上新年親朋好友聚首一堂的“大場面”,小朋友通常會感到緊張,未必如大人所願地叫人。

  【幼兒出門之前的準備工作】

  一、打招呼

一歲:一歲以下的寶寶多半還不太會說話,所以事先教孩子用非語言性的方式打招呼。例如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二歲以上:二歲以上的孩子應該可以說“恭喜發財”、“恭賀新年”、“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說出這四個字,這點父母要體諒。

學會稱呼: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這些常見的親人很容易稱呼,可是對不常見的爸爸媽媽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們的稱呼是要比爸爸媽媽低一輩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們相應稱: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媽媽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們相應稱: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稱呼為祖輩的,我們則稱呼為“太祖輩”,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稱為“舅太公”……

  二、如何收紅包

二歲以下:二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麼,只要告訴他當別人給他時,說聲謝謝,然後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讓他知道步驟就成,之前可多練習這些步驟。

二歲以上:二歲以上的孩子,開始知道紅包內是錢,是屬於自己的,可以買東西。二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忍耐力,事前跟他們說好不要拆紅包,做到便有獎勵,否則便會懲罰,並給他們預備一個袋子去拜年,用來放置紅包。

  三、如何接受糖果

三歲以下:親戚朋友總愛請小孩子吃糖果,不給他們會於心不忍。可是三歲以下的孩子並不一定明白吃太多糖果的害處,所以只要大人自己控制好就行了。

三歲以上:事前定下規矩,每次外出做客時,可以拿多少粒糖果,做到就有獎勵,否則就要承擔後果,要剝奪他一些喜歡做的事或東西,不過事前也要說清楚為什麼,孩子才會服氣。

  四、如何不害怕出門做客

雖然這年紀的孩子渴望家庭以外的世界,但畢竟有些膽怯,出門在外需要一點熟悉的東西來支援。所以出門時,別忘了帶上一些孩子習慣吃的食品。另外,孩子出門前如果想帶上一二件心愛的玩具,父母應該尊重他的意願。

  五、如何不尿溼褲子

春節家裡人多眼雜,在這麼多人面前尿褲子,對孩子的打擊是沉重的。如果孩子同意的話,可以替他穿上紙尿褲。但要注意,這只是你和孩子兩個人的祕密,不可洩露。孩子對你的這份體恤會很感激,並且會更努力地讓自己成熟起來。

  【幼兒餐桌禮儀】

1、取菜時要儘量取自己前面的,如果想吃遠處的食物可以和大人說。

2、好東西,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

3、看準哪塊就夾哪塊,不能上下翻菜。

4、有湯汁的菜要小心的夾,以免濺髒自己和別人的衣服。

5、吃完飯後放下碗,向客人說“請大家慢用”。

6、就餐時要注意坐姿,不能歪著、斜著或趴著,也不可大聲喧譁,或者邊玩邊吃,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礙到臨座。

7、落座後,應等待其他人到齊,尤其是主人,長輩落座後,宣佈宴會開始後方可開吃。

8、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口味,都不能評論菜的味道不好,那樣會使主人難堪。

  【幼兒做客禮儀】

1、去做客時:輕輕敲門;不能隨便翻主人的東西;主人給東西時要雙手接。

2、有客人來訪:禮貌問好;禮貌用語“請”“謝謝”“再見”;禮貌待客、請坐、請客人吃水果喝水等。請客人吃水果時要雙手遞給客人;認真傾聽客人的問話並有禮貌地回答;家長與客人談話時,不要插話,安靜玩耍;客人走時和家長一同送別客人,邀請客人下次再來。

3、紅包禮物:雙手接過、行禮、說謝謝;不能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

4、學會謙讓:玩具、圖書、電視等和客人和睦相處,以客人優先。

  【寶寶拜年失禮補救方法】

  孩子大哭

可能發生的事:新年講意頭,所以半歲以下的孩子真的不適合與一大堆成人在一起,一旦不適應他們往往會大哭大鬧。

教育貼士:如果父母知道某位親戚朋友會顧忌寶寶哭鬧的,就儘量不要帶小寶寶去。

  說不吉利的話

可能發生的事:過年,誰都不愛聽見“破”、“壞”、“沒”、、“光 ”、“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雖然不是什麼大事,可聽到了,心裡總會有些不舒服,特別是家中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