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聲樂>

解決女高音“上的去,下不來”的問題

聲樂 閱讀(2.6W)

女高音聲部是人聲的主體聲部,女高音的培養既要符合“嗓音塑造”的基礎模式,即歌唱者能夠在正確的歌唱意識的引導下,使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官三者協同工作,進行歌唱活動;又要符合該聲部的高階模式,擁有三個八度的寬廣音域,高音達到c3,音色高亢亮麗,並且能做到高、中、低三個聲區的音質統一。而低音“唱不好”存在於女高音聲樂演唱中的現實問題。以下為大家介紹如何解決此類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解決女高音“上的去,下不來”的問題

  用科學的有效的技術手段去解決女高音的“低音問題”

女高音的發聲器官正因為有著演唱低音的先天不足,才更需要充分調動起各器官的功能機制狀態,遵循音響學原則,以達到振動體、動力體和共鳴體三者協調,使自己的歌唱能夠“上傳下達”,以最從容的態度去詮釋每一首聲樂作品,把作品中飽含的藝術感染力最充分地表達出來。這需要良好的聲樂基礎訓練作鋪墊。

  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歌唱運動的習慣

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第一節聲樂課開始,就一直要求學生高度關注自己歌唱時的每一個動作細節,關注自己身體的內在感覺,養成良好的發聲習慣。比如,在“吸氣※保持氣息同時送氣”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道和胸廓的擴張、呼吸肌肉群的協調運動、呼與吸的“對抗”等身體內在運動上;在發聲的過程中,專注於開啟喉嚨、降低喉頭、聲門閉合擋氣一系列動作的準確性。開啟喉嚨、降低喉頭的目的是為了拉長、擴寬聲道,以增加口咽腔和胸腔的共鳴,聲門閉合也就加強了聲帶的張力,從而與氣息的衝擊力達到良好的平衡。我要求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間,要做到“想好了唱”、“想著唱”、“思想要在`聲音'的前面”。

  加強中聲區的訓練

先建立好中聲區做到“聲區統一”。所謂“聲區統一”主要是指高、中、低三個歌唱聲區在音質上的統一。中聲區在教學中通常是指人聲的自然聲區 ,一般是由五六度,不超過八度音程組成的,由於它不用費力就能唱出來聲音,所以不需要太大的氣壓,又由於它有著我們人聲中最柔和與本色的音質,許多高難的演唱技巧、正確的方法與感覺都來源於自然聲區穩定、良好的感覺狀態中,所以,應從自然聲區起步,從最基本的自然講話狀態入手,在正確的聲音概念引導下,努力保持“開啟的腔體穩定、控制的呼吸穩定、下沉的喉頭穩定、共鳴的位置穩定”進行歌唱,掌握好中聲區的發聲技術,由此進入其他聲區的訓練,最終達到各聲區的統一。

1)發聲可以結合演唱大量的有旋律感的`樂句來進行。

2)練聲時運用中等強度的音量。因為在中低聲區追求較大的音量容易撐大喉嚨,造成喉肌緊張,使發聲器官的機能平衡失調,到了換聲區聲音突然變暗、變小,失掉光彩,出現上、下兩截的現象。

3)注意對“起音”的訓練。“軟起”和“硬起”都要練,但“硬起”不要練得過多,時間過長。

  重視下方換聲區的訓練

為了唱好低音,要對中聲區與低聲區的換聲區(下方換聲區)的訓練重視起來。前面講過,換聲是指某一特定的嗓音發聲機能只能適應於相應的一段聲區時,由於發聲機能轉換而造成的暫時的機理紊亂的現象。以往,女高聲部對中聲區到高聲區之間的換聲區的訓練是比較重視的,積累了許多好的經驗和方法,女高音中聲區與低聲區之間換聲區的訓練,完全可以按圖索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