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的語言特點及要求

播音主持 閱讀(2.82W)

本文小編從播音主持語言的規範入手,分析了播音主持的語言特點和播音主持的語言要求,希望可以有助於您探索新時期主持風格的創新路徑.

播音主持的語言特點及要求

播音語言特點以廣播電視的性質、任務為根本,以國情為土壤,以民族文化為背景,以歷史經驗和傳播規律為源泉,以提高語言的傳播質量為目標。

  播音語言特點,可以概括為“三性”和“三感”。

  一、規範性:語言規範、清晰順暢

規範性是指語音(聲、韻、調)、詞彙、語法、修辭、語調、語流,都要符合普通話的要求,遵從普通話的規範。

《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規定,只是最基本的標準。

規範,是全社會各個行業的共同的走向和趨勢。規範,是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通衢大道,是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規範就意味著自由。

要養成規範的習慣,要持之以恆。

  二、莊重性:真實可信、落落大方

莊重性是說要保持端莊、鄭重的氣質和態度,既可興奮從容、氣勢磅礴,又可寓莊於諧、談笑風生。

莊重性的核心是嚴肅認真、一絲不苟,表現出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體現著新聞工作者高尚的職業道德。

莊重性,應該“善言”而不“輕言”,說話前要慎重,說話中要穩重,絕不信口雌黃、譁眾取寵,更不裝腔作勢、虛情假意。

莊重性並不對語言表達的樣式、體式和藝術風格加以限制。

  三、親切感:懇切謙和、息息相通

廣播電視傳播,應該特別注意傳者和受者的關係。“良師益友”是比較貼切的。只是“知心朋友”,容易“親暱”;“陌生人”更顯疏遠。傳受之間,要形成“語言共同體”平臺,努力實現“資訊共享、認知共識、愉悅共鳴”的呼應關係。

新中國的播音傳統中,傳者與受者的平等,是理論和實踐共同的觀念,並非當今的“發明創造”。我們歷來主張,播音語言中,不應表現出高高在上、氣指頤使的神氣,也不應流露出低聲下氣、招歡買笑的神態。

親切,是一條寬敞的通道,便於溝通,但不能包容或替代各種感情的色彩和分寸。

  四、時代感:胸襟開闊、新鮮跳脫

時代感,是指創作主體對於時代精神和時代氛圍的心理把握。要真正應和時代的脈搏,真正感受時代的節奏,高揚主旋律,走向多樣化。作為新聞工作者,更應體現時代精神,充滿人文關懷。

時代感,就是當代感。全球化的大視野、全社會的總趨勢,給我們以使命感,和平和發展的世界格局、改革和開放的國家利益,給我們以自豪感。這就召喚我們,深刻體味“國情民意”,努力用新鮮活潑、舒展跳脫的有聲語言,加大思想的厚度、表現的力度,表意則意明,傳情則情切。

  五、分寸感:準確恰當、不瘟不火

分寸感包括政策的和藝術的兩個方面。內容有主次,態度有差異,感情有濃淡,技巧有高下,風格有區分,狀態有變化……。

面對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面對形態各異的創作依據,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應見機行事、掌握分寸。

任何一個節目、一篇稿件、一次談話、一句表達,都必須講究分寸,必須避免模糊籠統。“過猶不及”,“誇大其詞”,“有氣無力”,“虛張聲勢”,都屬於分寸不當,火候不到。

  六、鼓動性:情真意摯、愛憎分明

鼓動性是指引人向上、催人奮進、發揮“鼓舞和教育”作用的一種吸引力和感召力。鼓動性植根於語言的情感性和感染力。白居易說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創作主體無動於衷,就無法使人受到感染。

鼓動性,是指播音語言的整體而言,“鼓而動之”。創作主體自身,必須有的放矢、有感而發、有動於衷,時刻記著我們的責任:“我為人民鼓與呼”。

要表現出政治的、文化的、道德的、思想的“傾向性”。有時是“旗幟鮮明”,有時是“意在言外”。

  播音員主持人在語言方面應達到的要求:

  一、語音的標準

普通話語音的標準程度是考驗播音員主持人上稿能力的第一塊試金石。播音員主持人詞彙和語法的正確運用尚且可以通過編導等的協助完成,語音的規範則是完全依靠播音員主持人的專業素質,發音問題貫穿播音主持的全過程,它解決的是播音主持創作的“硬體”問題。

隨著網路等資訊科技的發展,資訊的來源更加多元快捷,媒體競爭越來越激烈,電視節目中更真實、更直接的直播形式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播音員主持人的語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不是主持人的自說自話,而是面受眾的交流,“傳播”與“接受”貫穿於播音與主持之中,播音員主持人的語音問題成為傳播的首要問題。

普通話水平測試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語音標準程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然而,播音員主持人的語音標準不僅是指發音的合乎規範,還包括對容易讀錯的字詞的'正確讀音的把握。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是不應該發生這種缺乏技術含量的錯誤的。

  二、用語的準確

對於播音員主持人來說,語音的準確認讀是最基本的要求,能否在具體的語境中選用準確恰當的語氣表情達意,同時選擇恰當的詞語準確清晰地傳遞資訊、並且避免“字化”情況的出現才是最重要的,標準的語音有時也不能夠承載準確的語義。

作為大眾傳媒的資訊發出者,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特點鮮明,即吐字清晰、釋義精準、交際意願明確,包含高資訊量和高交際值的規範的語言,讓受眾一聽就懂,決不能令人感到費解或產生歧義。

現行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標準面對的是各行各業的受試者們,而不是僅僅針對播音主持這個群體,因此它也就不能完全適用於播音員主持人。要完成傳播的任務,播音員主持人即使達到普通話水平的測試標準,有標準的前後鼻音、平翹舌等,顯然是遠遠不夠的,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號體系。

目前,在某些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中出現的“流水式”播音,就是因為忽略了意義的表達而造成的。這種播音形式聽起來語音規範、語句流暢,在語音層面似乎無可挑剔,但語勢僵化,語調單一,既無層次,亦無重點,使得受眾在聽的時候抓不住內容,聽過了之後沒有印象,無法達到與受眾溝通的目的。

因此,播音員主持人不能只注重語音而忽視語義。播音員主持人在語言傳播中,必須在考慮具體語境(包括交際物件和目的)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控制語言狀態,把握語言分寸,優化傳播效果,提高傳播效率。

  三、語言的色彩

有聲語言不同的表達方式(包括語音、語調、語氣、重音、停連等等),可以賦予其完全不同的含義。對於播音員主持人來說,掌握這些表情達意的手段、具備語言策略能力尤為重要。它折射出的是播音員的文化底蘊和魅力。

鍛鍊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是播音員主持人語言功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當播音員主持人手持話筒、面對攝像機時,用聲應該是積極、鬆弛、集中的三位結合體。積極、集中但不鬆弛的發聲,會給人造成聲音僵直、呆板的感覺;而鬆弛但不集中、不積極的發聲,會給人以鬆散、零亂、不協調的感覺。發聲時的正確感覺是:氣息下沉、喉部放鬆、不僵不擠、聲音連貫。

有些播音員主持人對語言的使用規則、語言理論方面的知識瞭解不夠,導致了語言功力不夠全面:有的人會讀不會說,有的人會說不會讀,這主要是由於他們平時只注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在態度方面,有些主持人表現出高人一等、頤指氣使的架勢,有些則扭捏作態,對受眾故意逢迎,這些都不是為受眾服務的真誠態度。

需要指出的是,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與生活語言是有相當大的差別的。首先,他們在傳播過程中的語言環境與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環境是不同的。因此,主持人即使是在主持節目時“一對一”,與生活中當中的“一對一”也應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的交談是與周圍環境密切相關的,與事實面對面的,這種傳播環境的特點使得交談最大限度地保持著純樸、自然、真實的特點,而傳播環境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傳播雙方可以控制這個環境;其次,目的的強弱程度不同。生活中語言的目的性比較單一具體,物件意識強,表露時也較為直率,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由於受眾的模糊性,表達時物件意識並不是很鮮明、具體,因此播音員主持人要表達更為複雜、層次更多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