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編導製作>

2017年最新編導藝考敘事散文寫作方法解析

編導製作 閱讀(1.94W)

寫作就更是應該講究方法的,適當的寫作方法可以使散文更加完美。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找出一套真正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2017年最新編導藝考敘事散文寫作方法解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2017年最新編導藝考敘事散文寫作方法解析

  第一,審題。

審題是寫散文極其重要、極其關鍵的一步。這一步的好壞,直接決定全篇文章的內容是否符合要求,決定構思能否按正確的方向展開。考生一定要先用足夠的時間對題目做一番審讀、揣摩。在準確理解題意後,再構思運筆行文。這一審讀、揣摩的思維過程應包括:把握題目內涵、弄清相關要求和限制範圍。

題目的含義往往是比較豐富,超乎字面的,如《凍雨》 、《牆角樹和孩子》 、《網》 、《亂》 等,它們絕不僅僅是現實意義上的“凍雨”和“網”。考生只有細細琢磨出它們的比喻義、象徵義,才能準確地把握題目的含義。審清題目含義必須緊扣題眼(題目中透露出的重點的、寓意的字眼),把握住題目中關鍵性的有效資訊。

作文題在“要求”內容對文體、字數、表達方式等,都會作出明確的規定,考生必須把“要求”這項內容搞清楚,並且在行文中切實遵照執行。對於某些特殊性要求,雖然不在卷面上列出,但是仍然會在公開發布考場守則中提到,如“文中不可出現真實校名和姓名”等,考生也不可馬虎大意。文中出現的具體校名、人名等一律要用“x ”代替。

  第二,立意。

立意是文章的靈魂,立意的高下實際上決定了文章的優劣。審題完畢後,考生必須選擇恰當的角度,妥善確立文章的中心和主旨。具體而言,考生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敘事立意要深刻:文章要力求寫出深度,不能僅僅就事論事,羅列和堆砌細節事情,作表層化或一般化地泛泛而談,而要根據題目充分聯想,找出立意深遠、具有代表性的事件,達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效果。主旨立意要新穎:文章主旨貴在創新,因而立意要面向實際、張揚個性,要富於生活氣息和時代精神。考生既可以選擇“反彈琵琶”,從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見人之所未見,發人之所未發;也可以變換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便隨之一新。立意要鮮明、集中。切不可含含糊糊、模稜兩可。

  第三,敘事。

在藝術專業考試中,敘事散文的寫作手法和我們平時寫的隨筆式抒情散文或者議論性散文有著截然不同的要求。敘事散文是以寫人記事為主的,通過敘述一個事件或者塑造一個人物表達個人的情感體驗,而抒情散文則偏重情感的直接抒發,基本上不需要事件或者人物為依託或者是載體。

  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抒情散文的語言:

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起了母親,志向消沉就會化為意氣風發;想起了母親,虛度年華就會化為豪情萬丈;想起了母親,羈旅漂泊的遊子就會萌發起回家的心願;想起了母親,彷徨無依的心靈就找到了棲息的家園。

時光如水,年華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們多少回憶,卻始終不改我們對母親的綿綿思念。鶯歸燕去,春去秋來,容顏漸老,白髮似雪。兒女在一天天長大,母親卻在一天天衰老。當兒女望見高堂之上的白髮親孃,他們都會投入母親懷抱,熱淚漣漣!

這是三段文字是從一篇歌頌母愛的抒情性散文上摘抄下來的,文筆優美流暢,稱得上是情真意切的美文。但是在專業考試所要求的敘事散文中,這樣的文字卻是絕不能出現的。因為抒情散文表達情感的方式太直白,而缺少含蓄之美。敘事散文應該是通篇都在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但是讀者對這情感的體悟卻是從文章的字裡行間裡感知到的。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胡適先生寫的敘事散文《我的母親》一文中的片斷: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便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有一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背心,這時侯我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我隨口回答:“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剛說了這一句,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裡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晚上人靜後,她罰我跪下,重重的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她氣的坐著發抖,也不許我上床去睡。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這段文字向我們呈現了一位愛子無痕,潤物無聲的母親形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敬意和綿綿無盡的懷念。我們能夠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而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以至於產生共鳴,從而想到我們自己的母親,在一種感動中昇華對母愛的理解,使其成為天地間一股永恆的浩然眷戀。但是,我們卻沒有從這質樸的文字裡看到諸如“感激、懷念”等等看似直白討巧但相對稚嫩簡單的形容詞。作者的那些感人的摯情都蘊涵在不加修飾的敘述性語言裡,而這正是敘事散文的要求。

敘事散文往往因為其表達的情感的含蓄和剋制,而顯示出其與眾不同的韻味。至少有一點是勿庸置疑的,就是在敘事散文中,那些隱藏於文字後面的情與思,越厚重越真摯,就越能打動讀者,越能呈現出經驗和事實的力量。著名作家毛姆說過:“要把散文寫好,有賴於好的教養。散文和詩不同,原是一種文雅的藝術。有人說過,好的散文應該像斯文人的`談吐。”——我想,“教養”、“文雅”和“斯文人的談吐”,一定是要有深厚的人生經驗作為支撐的,它必定暗含著對生活和存在的獨特發現,同時,它也一定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否則就不會是“文雅的藝術”了。

  第四,真情。

敘事散文寫作本身就應該是一件富有一定情感因素的事情,有了內心真實情感的投入,才會得到讀者真誠的迴應。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隨調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處,就是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敘事散文雖有它自己獨特的一些規定和範疇,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文字,誰不為之感動呢?

在這裡涉及到了一個選材的問題,我認為敘事散文的素材應該來源於我們熟悉的生活,人物和事件都應該是曾經使你產生過心靈震顫或者讓你記憶深刻的,你可以在行文的時候有具體細節上的修飾和加工,但不能失去生活的本來面目。國學大師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與感性》一文中說:“在一切文體之中,散文是最親切、最平實、最透明的言談,不像詩可以破空而來,絕塵而去,也不像小說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件的隱身衣。散文家理當維持與讀者對話的形態,所以其人品盡在文中,偽裝不得。”

我們很多同學在寫敘事散文的時候,用情很不老實,不是一味拔高,歌功頌德,就是情緒低落,盲目的貶低。其實這是敘事散文行文的大忌。前蘇聯劇作家維?羅佐夫談自己寫作的經驗,他這樣說:“按照自己心靈的吩咐”。我的理解是敘事散文應該注重個人內心情感的真實抒發和自然流露。

在採訪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系主任張先的時候,他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許多人認為情感是可以編造出來的,是可以拿來隨便煽情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原則性的錯誤。情不是一個技巧,情也不是一個手段,情是你的一個生活內容。因為你在生活中就應該是一個有豐富的情感的人,情不是拿來傷感的,也不是拿來譁眾取寵的,情是人的一種本質狀態。很難想象一個對他的父母沒有任何情感的人會成為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也很難想象一個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的人能成為一個優秀藝術家。”

有些考生抱怨自己的閱歷少,寫不出那些波瀾起伏、纏綿悱惻的敘事散文。我覺得那不是真正的原因,本質的原因是你對生活的觀察不夠。我們的好多學生,都有這麼一個誤解,就是人要產生感情,要表達自己的一些內心的情感,非得以一個比較大的事為依託不行。其實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很平淡很簡單的,現實中沒有那麼多的生死離別。其實情感並不必須要很大的事件來刺激,很細微的一些小事也能表現出你豐富的情感。有很多的考生在考卷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是奶奶死了就是爺爺死了,有時嚴重到一個考場四十多個人,幾十個考生的家人去世,這是很可笑也是很可悲的事情。父母在家生活得很好,你為了考試不惜把父母寫死了,你這樣不尊重自己的家人,老師會怎麼想呢。這實在不應該是考生再犯的低階錯誤”。

我想張先老師的話對我們應該怎樣在敘事散文中運用自己的感情有著很重要的啟示。通過對一個事件的描述,來抒發自己內心最真摯的情感,永遠是敘事散文寫作中最重要的要求和任務。

  第五,細節。

細節是事物的細部特徵,在敘事散文寫作中尤其要注重細節描寫。因為細節不但是你形象思維(這是影視工作者必備的素質)的一個展現,而且往往會成為文章中的一個亮點,對刻畫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性格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細節包含很多種,像人物的動作刻畫,人物的神態刻畫,個性化語言的刻畫,當時環境的刻畫,人物內在心理的描摹等等,不一而足。

在這裡我重點說一下人物的動作刻畫。在敘事散文中,對人物的動作描寫有一個通用的要求,就是要通過人物的動作表現人物的心理。這裡就涉及到了細節的典型性的話題。其實人物的舉手投足都是細節,但並不是這些舉手投足的動作都能讓我們印象深刻。真正打動人心的細節是具有典型性的,但又是常常被人們所忽略的。比如有一篇散文寫一個經濟條件不允而被迫輟學的女孩子,全班同學為了這個女生送行,吃飯的時候,作者描寫了這個女生夾豆腐的細節,她怎麼努力都無法把豆腐夾進嘴裡。這就是一個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地方,作者把她夾豆腐的神態和對生活無能為力的感傷描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細節是刻畫人物的有力武器,通過細節刻畫人物,才能讓人物鮮活有力,性格清晰可見。

另外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細節一般採取白描的手法,魯迅在談到白描時這樣說:“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這種手法在魯迅的文章裡有著極為有力的應用,例如在《故鄉》中描繪楊二嫂的形貌時,魯迅這樣寫道:“凸顴骨,薄嘴脣,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小腳伶仃的圓規。”簡單的幾筆勾畫就把楊二嫂尖酸刻薄的形象塑造的淋漓盡致。再如刻畫楊二嫂時還有這樣一個動作描寫“她一面忿忿的迴轉身,一面絮絮地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幅手套塞在褲腰,出去了。”片言隻語,將楊二嫂的自私、貪小便宜的性格刻畫的神形兼備。這就是細節描寫的魅力。這裡的細節描寫,已經不再是客觀地對某一場景或特徵的敘述,而是作者內心情感的外在體現了。

細節如雕塑,面無表情的塑像雖然威嚴但生硬。要是在塑像上雕出這人微微翹起的嘴角,這個雕塑馬上便生動活潑起來。好的細節描寫,往往可以打動考官並會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細節一定要運用有度,並不是越多越好,整篇文章都是細節,便成了流水賬,不但沒有妙用,反而顯得累贅。一篇文章中有兩三個細節就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