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網路>網路診斷>

網路診斷工具ping使用範例

網路診斷 閱讀(7.42K)

Ping命令是TCP/IP中內建的一個測試工具,主要通過傳送Internet控制訊息協議(ICMP)迴響請求訊息來驗證與另一臺TCP/IP計算機的IP級連線。對應的迴響應答訊息的接受情況將和往返過程的時間一起顯示出來。Ping是用於檢測網路的連線性、可到達性和名稱解析的疑難問題的主要TCP/IP命令。

網路診斷工具ping使用範例

  一、ping命令語法及引數

Ping命令的基本語法格式為:

Ping [-t] [-a] [-n Count] [-1 Size] [-f] [-I TTL] [-v Tos] [-r Count] [{-j Hostlist|-K hostList}] [-w Timeout] [TargetName]

引數說明:

-t 持續向指定的目的主機發送回響請求訊息,若要終端傳送必須按下CTRL+BREAK或者CTRL+C組合鍵。

-a 指定對目的地地址進行反向名稱解析。如果解析成功,ping將顯示相應的主機名。

-n Count 指定傳送迴響請求訊息的次數,預設值為4。

-1Size 指定傳送的迴響請求訊息中“資料”欄位的長度(以位元組表示),預設值為32,其最大值可以是65527。

-f 指定傳送迴響請求訊息帶有“不要拆分”標誌(所在的IP標題設為1)。迴響請求訊息不能由目的地路徑上的路由器進行拆分。該引數可用於檢測並解決“路徑最大傳輸單位(PMTU)”的故障。對於Windwos XP主機,該值一般是128。TTL的最大值是255。

-v TOS 指定傳送迴響請求訊息的IP標題中的“服務型別(TOS)”欄位值,預設是0。TOS被指定為0到255的十進位制數。

-r Count 指定IP標題中的“記錄路由”選項用於記錄由迴響請求訊息和相應的迴響應答訊息使用的路徑。路徑中的每個躍點都使用“記錄路由”選項中的一個值。如果可能,可以指定一個等於或大於來源和目的地之間躍點數的Count。Count的最小值必須為1,最大值為4。

-jHostList 指定迴響請求訊息使用帶有HostList指定的中間目的地集的IP標題中的“稀疏資源路由”選項。使用鬆散源路由時,相鄰的中間目標可以由一個或多個路由分隔開。主機列表中的地址或名稱的最大數為9,主機列表是一系列由空格分開的IP地址(帶點的十進位制符號)。

-kHostList 指定迴響請求訊息使用帶有HostList指定的中間目的地集的IP標題中的“嚴格來源路由”選項。使用嚴格來源路由,下一個中間目的地必須是直接可達的(必須是路由器介面上的鄰居)。主機列表中的`地址或名稱的最大數為9,主機列表是一系列有空格分開的IP地址(帶點的十進位制符號)。

-w Timeout 指定等待迴響應答訊息相應的時間(以微妙計算),該回響應答訊息相應接受到的指定迴響請求訊息。如果在超時時間內未接受到迴響應答訊息,將會顯示“請求超時”的錯誤訊息。預設超時時間為4000(4s)。

TargetName 指定目的端,它既可以是IP地址,也可以是主機名。

  二、應用示範

示例1:正常時和故障時的測試結果

網路執行正常情況下,在命令提示符視窗中鍵入ping 命令並執行,會顯示如下圖所示的結果,所有傳送的包均被成功接受,丟包率為0。

正常測試結果中會連續出現類似Reply from :bytes=32 time=187ms TTL=58的語句。其中,187ms表示從傳送資料到收到迴應經歷的時間,如果超出了限定的時間後仍未收到迴應,則視為超時,自動繼續傳送下一個測試資料包,系統預設的超時時間為4000ms(4s);TTL=114表示對方主機的TTL值為114,根據TTL值一般可以確定該計算機使用哪種作業系統,例如Windows XP/2000系統的主機通常為128,Windows 98系統的主機通常為64,而Unix系統的主機的TTL值一般為255。

當網路出現故障時往往得不到上述結果。在命令提示符視窗中鍵入ping 並執行,會顯示如下圖所示的結果。表明網路連線不正常,所有傳送的測試資料包均為成功接受,丟包率為100%。

示例2:指定測試資料包的數目和資料包的大小

傳送指定數量的資料包,最後可以得出丟包的概率,如果丟包率非常高,雖然網路是聯通的,但是其穩定性會非常差。指定資料包的大小,則是為了測試網路是否能夠提供一定的寬頻。例如在命令提示視窗中鍵入ping –n 10 -l 500 並執行,即可顯示如下圖所示的結果。其中傳送的資料包數量為50,資料包大小為1000位元組。

有時,網路連線會有丟包,通常情況下,丟包率低於20%時不會影響到正常瀏覽網頁等應用。

注意:由於ping命令是TCP/IP協議的一個元件,因此應用之前必須正確安裝TCP/IP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