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外語>漢語>

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漢語 閱讀(3.16W)

導語:對外漢語漢語教師要從事漢語教學工作,首先必須掌握漢語的基本知識,這是立足之本。如果對自己所教授的語言一知半解,是不可能當好老師的。漢語教師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與能力呢,下面由YJBYS小編告訴大家,歡迎參考!

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一)語音基本知識

瞭解普通話的語音系統,多少聲母、多少韻母、多少子音,多少母音,熟練掌握聲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韻母的發音條件、漢語音節結構、聲韻配合規律,拼音的書寫規則,隔音符號的使用、變調的規律、輕聲、兒化的發音等。此外,還要掌握漢語拼音正詞法規則不掌握這些知識,就無法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有了語音方面的知識教師,才能掌握語音教學的關鍵,能夠發現學生在語音上的錯誤並給予正確的指導。如學生髮不好漢語拼“r”,有的老師就讓他反覆跟讀,跟了半天還是學不會,老師就沒有辦法了。這就是缺少語音知識的緣故,其實一個簡單的舌點陣圖,再加上老師適當的解釋和示範就可以解決。所以一個對外漢語教師,應該主動地去學習和掌握漢語知識。

  (二)詞彙基本知識

詞彙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漢語教師應該對詞彙方面的知識有比較全面地認識。構詞的方法、近義詞的辨析、詞的搭配規則、新詞語、成語、慣用語、常見的固定格式等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特別是要重視同義詞的辨析。學生經常問這樣的問題,“理解”和“瞭解”有什麼不同?“往往”和“常常”的區別是什麼?“馬上”和“眼看”差異何在? 如果我們經常回答不上來,學生就覺得老師的水平不行。

[理解:瞭解]都有“知道”的意思,但是“理解”側重於懂得人想法、或文章的內容;“瞭解”多指對人或事物知道的全面。例如:我們是同學,我很瞭解他,但是,我不理解今天他為什麼這麼做。

[往往:常常]都表示經常發生,但是“往往”表示某種情況通常在一定條件下才會出現或發生,“常常”只表示經常,句中不需要有表示條件的詞語。例如:

[1]他常常喝酒。

[2]他往往喝酒。

[3]週末,他往往跟朋友一起喝酒。

[眼看:馬上]二者都表示很快就要發生,如:馬上/眼看就要下雨了,快走吧。馬上/眼看就要畢業了,工作還沒有著落呢。二者的區別在於:“馬上”既可以用於未然事實,也可以用於已然事實,而“眼看”則只能用於未然事實。例如:

[4]接到你的電話,我馬上就來了。(已然)

[5]*接到你的電話,我眼看就來了。(已然)

可見,同義詞辨析是難點,掌握辨析的方法十分重要。實詞的不同可以從理性意義方面、色彩方面、詞性方面三個大方面入手去辨析;而虛詞的不同,用這三條來辨析就不困難了。馬真(2004)的《現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是難得的一本好書,她提出了辨析虛詞的10個角度,我覺得非常有用:1句類;2詞類;3音節;4輕重音;5肯定與否定;6簡單與複雜;7位置;8跟其他詞語的搭配;9語義指向;10社會心理。建議大家好好讀一讀。

  (三)語法基本知識

作為漢語教師,如果不瞭解目的語的語法規則,是無法勝任漢語教師。學生在學習中經常出現一些偏誤,比如:

[8] *上次我不通過考試,所以這次再來了。(沒通過、又來了)

[9] *我昨天不來上課,不知道留了什麼作業。(沒來)

[10] *這是一所真好的學校。(很好)

[11] *今天比昨天很冷。(還冷、更冷)

[12] *他把這件事沒告訴我。(沒把)

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語法偏誤,教師要做出相應的講解。不能動不動就告訴學生“這是漢語的習慣”,對語法問題要能做出規律性解釋和說明。

應該掌握語法研究的方法。例如:變換分析、配價語法、語義指向、語義特徵、三個平面、認知語法等要掌握一些,否則,遇到問題不知道從什麼角度去說明。例如:

[13]*他悄悄地病了。

顯然,這是病句。為什麼不對?通過觀察發現,“悄悄”只能修飾自主動詞,即可控的動詞。例如:

[14]他悄悄地走了。

[15]我悄悄地離開了座位。

而“病”是一個非自主動詞,是不可控的,所以此句不成立。

  (四)漢字基本知識

掌握漢字的產生、漢字的演變、漢字的構造方式、漢字的偏旁部件、漢字的筆順等都是必需的。漢字教學中,講一些造字法的知識,有助於學生對漢字意義的理解,能引起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五、掌握二語教學法理論和學習理論,具有良好的漢語教學的能力

何謂教學法?劉珣(2000a)指出:“教學法”一詞有幾個含義:它可以指整個學科理論和實踐,成為學科名稱,如外語教學法;也可以指某一教學法流派,也就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包括其理論基礎、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技巧、教學手段、教師與學生的作用和評估方法等方面的教學法體系。如聽說法、交際法;還可以指教學中的具體方法如“歸納法”“句型替換法”;還可以指教學技巧。[5] 漢語教師,要了解各種教學法流派的特點,揚長避短,吸取各流派最合理、最有用的精粹加以融合。徐子亮(2005)指出,“應該以學習者為出發點,研究語言學習的基本原理,分析學習者的認知過程,把握語言認知的基本規律,從科學的理性分析中,找出適合漢語特點的教學方法。”何謂適合漢語特點的教學方法呢?我認為就是博採眾長的綜合教學法,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就應該不獨法一家,採各家之長,為我所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法。

漢語教師不僅要掌握理論,還能把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漢語教學能力包括教學方法與技巧能力、課堂管理能力、教材編寫能力、教案設計能力、課程設計能力、課件製作能力以及激發維持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力等七個方面。

拿教學方法和技巧來說吧,教師如果具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技巧,教學效果就事半功倍。否則,就事倍功半。例如有的`學生髮不好漢語送氣音“t[t′]”,不懂教學方法的老師,一味讓學生模仿自己讀,學生不得要領,使勁讀,結果把送氣的清塞音發成了相對應的濁音[d]。如果老師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在嘴前邊放一張紙,發不送氣音“d[t]”時,氣流較弱,紙不動,傳送氣音“t[t′]”時,氣流較強,紙是動的。這樣學生一看便掌握了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的區別。

關於詞彙教學的方法,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崔希亮教授舉過一個例子:一個漢語老師在課堂上解釋“跳”,就照著辭典上的解釋念:“雙腳離地,身體用力向上”,學生怎麼也聽不懂。崔希亮引用張清常教授的話說,這哪兒是“跳”啊,這是“上吊”。其實這樣講詞義,不僅是外國人聽不懂,就是中國人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其實教這個“跳”很簡單,做個動作,學生立刻就會明白。有很多動詞都可以用動作、身體語言來講解。

怎麼進行語法教學,也很有學問。初級階段的留學生掌握的詞彙有限,過多地使用漢語他們根本聽不懂,最好的辦法就是採用直觀的教學法,利用公式、圖表、例句等手段,使語法規則一目瞭然。例如:講“一點兒”和“有點兒”時,就可採用公式法:

1.有點兒 + A(不如意)

[16]這件衣服有點兒大。

[17]東西有點兒貴。

[18]他有點兒不高興。

[19]*她有點兒漂亮。

[20]* 菜有點兒好吃。

2.A + (一)點兒

[21] 我要顏色淺一點兒的。

[22] 我要便宜一點兒的。

[23] 他漢語比我好一點兒

3.V + (一)點兒(+ N)

[24]杯子裡有一點兒水。

[25]兜裡有一點兒錢。

[26]你先吃一點兒吧。

通過公式和例句,學生就會了解到二者的不同:“有點兒”在形容詞前做狀語,多表示不如意的事情,形容詞為貶義詞;“一點兒”在形容詞之後做補語,形容詞褒貶均可。“一點兒”在名詞前是數量詞。

多聽課,取長補短。無論是年輕教師還是老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點,大家要虛心向別人學習,把好的方法吸收到教學中去,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六、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具有正確理解和講授中華文化的能力

在講漢語的同時,必然要接觸到漢語文化。主要掌握以下幾種文化。

  (一)瞭解語言中的文化因素

1.語構文化。指詞、片語、句子和話語篇章的構造所體現的文化特點,反映了漢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維方式。劉珣(2000b)認為,漢語結構的最大特點是重意合而不重形式。這與中國人善於概括、綜合,從整體把握事物而疏於對區域性的客觀分析和邏輯推理的傳統思維方式有關。漢語的句式結構還體現敘事一般按時間或事理順序排列,說明事物常由大到小,從一般到特殊、從整體到部分、先原因後結果、由已知資訊到未知資訊等反映出中國人重視直覺體驗、善於整體把握的思維方式。

2.語義文化。指語言的詞義系統,主要指詞彙中所包含的社會文化內涵,它反映了漢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維方式。這是語言中文化因素教學的重點。包括漢民族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熊貓、梅雨、旗袍、四合院)、含義不同的一些詞(如狗、龍)。

3.語用文化 指的是語用規則。稱呼、問候和道別、道謝和道歉、敬語與謙辭、褒獎與辭讓、宴請與送禮、隱私與禁忌,都有一定的文化規約,我們要掌握。學生文化偏誤的錯誤:

[27] *老師一路平安。(老師去校園裡的另一座樓開會,學生對老師說)

[28] *跑得像狗一樣快。(老師運動會上跑得很快,學生誇老師是說)

[29]*老東西你怎麼還沒死啊!(一位外國使館人員見到一位中國朋友說:)

[27]應該用於出遠門;[28]“狗”在漢語中具有貶義,不能用來比喻老師;[29]用於關係十分密切的熟人之間,帶有詼諧的語氣,而外國使館人員和中國朋友之間關係並不十分密切,這樣說是很不得體的。說這些笑話的出現,都是學生不知道語用環境造成的。所以,要講清這類詞語的使用環境。

  (二)基本國情和文化背景知識

指中國的基本國情知識。雖然與語言的結構沒有直接關係,但卻是掌握目的語和進行交際時所必需的,是第二語言教學的組成部分。如中國的首都北京、長城、黃河、長江,中國的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社會制度、歷史演變等是必需的文化知識。也是學生感興趣的。

  (三)有一種以上的中華才藝

漢語教師除了會教漢語以外,還有一個最好掌握一定的中華才藝。打太極拳、書法、剪紙、編中國結、唱中國歌、唱京劇、演奏中國樂器、做中國菜、包餃子都屬於中華才藝,也屬於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