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會考>

2017年廣西省會考歷史科目考試說明

會考 閱讀(2.76W)

導讀:廣西省2017年會考歷史科目考試說明已經公佈,主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考察學生對歷史學科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具體內容請看如下資訊。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廣西省會考歷史科目考試說明

  一、考試性質

國中畢業升學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目的是全面、準確地反映國中畢業生在學科學習目標方面所達到的水平。該考試具有兩考合一的功能,考試結果既是衡量國中畢業要求的主要依據,也是普通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還可以作為衡量義務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

  二、命題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有利於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堅持有利於體現素質教育導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於推進歷史學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歷史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有利於建立科學的歷史教學評估體系,為高中階段綜合評價、擇優錄取提供依據;歷史學科考試結合北部灣四市同城國中歷史教學實際,考查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歷史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以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歸納、比較、概括史實的能力。

  三、命題基本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現行教材為依據。有利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城鄉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有利於繼續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於初高中教學的銜接,為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二)基礎性原則。要體現知識與能力並重,既要注重對學生基本歷史常識、歷史文化素養的考查(如重大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又要注重對學生應用歷史基本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學科主體知識的同時,注意考查知識的覆蓋面,體現試題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三)科學性原則。試題內容要準確無誤,主觀性試題與客觀性試題比例合理,難易程度得當;要反映出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要求。

(四)發展性原則。符合學生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有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助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學生適應高中階段學習或進入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五)時代性原則。反映歷史學科具有過去與現在緊密連線的特點,關注歷史與現實社會和學生生活的聯絡。

(六)人文性原則。體現歷史人文學科的特點;試卷設計在體現嚴謹性的基礎上,力求做到圖文並茂,語言富有親和力。

  四、考試範圍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所規定的部分內容。參照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四市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中的《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教材的部分內容(共15個單元54課)。具體範圍如下: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第三單元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第四單元 步入近代

第六單元 無產階級的鬥爭與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

第七單元 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

第三單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四單元 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第八單元 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說明:活動課不列入考試範圍。

  五、考試的能力要求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主要從三個方面考察學生對歷史學科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歷史基礎知識為依託,以能力為取向,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及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分析、比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試題應該具有一定綜合性和開放性。具體要求是:

1.知識與能力

(1)知道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知道歷史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2)瞭解歷史的時序,從歷史發展的程序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初步掌握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

(3)瞭解歷史知識的呈現方式,通過文獻材料、圖片、圖表、實物、遺址、遺蹟、影像以及歷史文學作品等,初步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資訊。

(4)運用相應的歷史學科書面語言陳述歷史問題。

(5)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

2.過程與方法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到理性,即接觸歷史再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學生通過試題提供的材料,獲取相關的有效資訊,並綜合所學知識對這些資訊進行理解、分析、歸納、比較和概括,從而解決相關的問題。注重探究式學習,運用學科思維,學習解決歷史問題的一些方法,積累平時所學及實踐活動,從不同的角度回答問題,學習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中國國情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2)瞭解科學技術促進生產力發展、創造物質財富的歷史,形成崇尚科學意識,確立求真、務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3)瞭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及其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強化民主與法治意識;瞭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六、考試形式與時長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考試時長:60分鐘。

  七、試卷結構

(一)題型及賦分:

全卷60分。由客觀題(選擇題)和主觀題(非選擇題)組成。其中客觀題為單項選擇題,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主觀題包括材料題、問答題等,3小題,共30分。

(二)試題難度比例:整卷難度係數為0.70±0.03。容易題(p≥0.70)、中等題(0.70﹥p﹥0.35)、較難題(p≤0.35 )的比例為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