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會考>

2016年會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會考 閱讀(3.01W)

  《陋室銘》閱讀

2016年會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銘”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 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採用 的寫法,表達了作者劉禹錫  。

3.解釋下列加點的文言詞語。

(1)有仙則名 (2)往來無白丁

(3)可以調素琴 (4)何陋之有

4.下列加點“之”字的用法與“無絲竹之亂耳”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此之謂失其本心 B.舜發於畎畝之中 C.何陋之有 D.輟耕之壟上

5.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

(2)

6.用原文內容填空。

(1)統領全文的詞語是 ;反映作者對世俗生活厭棄的一句是 ;描寫陋室環境之雅的一句是 ;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2)“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文中與這句詩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7.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是否過時了?為什麼?

  參考答案

1.警誡自己或稱述功德

2.託物言志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3.(1)出名,著名 (2)這裡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3)彈(琴) (4)簡陋

4.A (A.結構助詞,位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B.助詞,的;C.助詞,不譯,倒裝句的標誌;D.動詞,到)

5.(1)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覺得簡陋了)。

(2)沒有音樂擾亂耳朵,也沒有官府的公文來使身體勞累。

6.(1)德馨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7.示例:物質生活再豐富,也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充實的精神生活。潔身自好的志趣和不隨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回答此類問題,一要觀點明確,二要言之有理,三要語言通順。要避免因追求標新立異而難以自圓其說。)

  《魚我所欲也》閱讀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1)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文言詞語。

(1)故不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闢也

(3)萬鍾於我何加焉 (4)是亦不可以已乎

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闢也 (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4)鄉為身死而不受

3.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

(2)

4.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萬鍾於我何加焉 所惡有甚於死者

B.人皆有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C.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人則無法家拂士

D.故不為苟得也 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5.對文章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以魚和熊掌設喻類比,說明正義比生命重要,在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捨棄生命選取正義,既增強了說服力,又使文章具有文學趣味。

B.文中“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欲”指正義的事業;“所惡有甚於死者”,“所惡”指不正義、不合法、不道德的事。

C.第二段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當微不足道的東西關乎生死的時候,也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乞人”接受了它,說明人沒有喪失“本心”。

D.結尾舉有的人“不辯禮義”而接受“萬鍾”的例子,從反面論證失去“本心”的人之可恥可悲。排比的句式使文章富有文采和氣勢。

  參考答案

1.(1)苟且取得(2)禍患,災難(3)好處(4)停止

2.(1)“闢”通“避”,躲避

(2)“辯”通“辨”,辨別

(3)“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4)“鄉”通“向”,從前

3.(1)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

(2)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不喪失罷了。

4.D (D.都是動詞,做。A.介詞,對於;介詞,比。B.代詞,代指羞惡的本心;結構助詞,的。C.連詞,就;連詞,如果)

5.C (“乞人”因為堅持不食“嗟來之食”而不接受“一簞食,一豆羹”,說明“本心”“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在閱讀議論類文言文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常見的論證方法,並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其表達作用。)

  《出師表》(節選)閱讀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1)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2 )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3)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工。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1.用“/”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

(1)此 誠 危 急 存 亡 之 秋 也(劃分一處)

(2)誠 宜 開 張 聖 聽,以 光 先 帝 遺 德(劃分兩處)

(3)是 以 先 帝 簡 拔 以 遺 陛 下(劃分兩處)

2.解釋加點的文言詞語。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必能裨補闕漏

(5)引喻失義 (6)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3.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以塞忠諫之路也 以光先帝遺德

B.恢弘志士之氣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C.俱為一體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D.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4.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

(2)

(3)

5.下面對文章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出師表》的作者是諸葛亮,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封為武鄉侯,諡號忠武侯,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也叫“奏章”或“奏疏”。

C.諸葛亮以敏銳的洞察力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向劉備提出了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條建議。

D.《出師表》表達出諸葛亮報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