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大學聯考>

選對專業對我們的人生有多重要?

大學聯考 閱讀(2.02W)

現代社會,講究“學有所專”,所以,大學聯考結束之後,緊接著就是一場選專業大戰。許多人都認為,好專業意味著好工作好未來。可是,在就業難的當下,專業似乎正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在社會變遷的大背景下,“熱門專業”很可能就是未來的就業困難戶。於是,各種糾結隨之而來:有的學生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一味聽從家長和老師;有的學生進大學後發現所學專業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還有人後悔自己入錯了行;而形形色色的專業排行榜更增添了人們的疑惑。那麼,專業對你而言,到底有多重要?

選對專業對我們的人生有多重要?

傳統觀念以為,大學學習哪個專業,與將來從事怎麼樣的工作密切相關。工作中,“科班出身”似乎能為職業生涯法力加持,因此,專業要對口的壓力直接傳遞到高中畢業生身上,填報志願也變成了考場外的加試。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我的新聞學專業的前後幾屆同學中,有人畢業後從事保險銷售,有人進入汽車行業,也有人因為愛好武術而進了武術館。在我就讀的新聞學院有這樣一句調侃:幾乎沒有一個人在幹正事!

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許多同學畢業後仍然選擇了“幹正事”——從事新聞媒體工作。或許因為該行業受新媒體浪潮的衝擊,一些同學已經或將在未來若干年內轉行,可他們的第一份工作畢竟還是與媒體相關。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個行業,他們之所以選擇當“媒體人”,是因為除了這行,想象不到自己還能幹什麼!可見,大學專業在傳授給人專門知識的同時,也限制了人在其它領域的多元可能性。

當然,“專業對口”並非找工作的唯一選擇。因為很多工作並沒有太強的“專業性”。拿新聞行業說,除了新聞學、中文專業的畢業生較多以外,也歡迎(甚至更歡迎)其他專業背景的.求職者。我就不止一次遇到學畜牧學這樣八竿子打不著的同行。何況,在研究生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深造時換個專業也不是太難的事。我有不少同學就在讀研時換了專業。這方面不乏成功的例子,如著名憲法學教授張千帆,從本科到第一個博士學位都是物理學,可他並沒有成為物理學家,而是攻讀了政府學博士,成功改行。

對高中畢業生來說,要求他們在大學聯考後短短几天內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顯然是不合理的。進入大學校門就被劃分到明確的專業,更像是沿襲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在做什麼工作、到哪裡工作都由國家分配的時候,提前確定專業倒不失為“長遠計劃”。可如今,非但學生自己不能計劃未來能幹什麼,連行業本身都無法計劃自己——常見情形是:入學時某專業對應的還是朝陽產業,畢業時已是明日黃花。

行業前景變化,畢業生找工作時不拘泥於專業對口,已是大勢所趨。一些大學也樂見其成,只關心畢業生就業率多少,不在意畢業生專業對口的就業率是多少。大學裡某些專業的教師也不鼓勵學生從事對口的專業,反而以學生進入“高大上”行業為榮,這似乎是當下一些大學院系的普遍現象。

但是,高等教育以分專業的方式培養學生,符合現代社會的分工原則,有其內在的合理性。雖說找什麼樣的工作是個人的自由選擇,但大量的學非所用,學無所專,是不是也偏離了大學專業教育的初衷?我想,不管時代風向怎麼變,成熟的專業都應鼓勵學生學有所“專”,以進入對口行業工作為主流。那些輸出大量畢業生卻沒有幾個到對口崗位工作的院系和專業,實際“稀釋”了專業人士的含金量。

“科班出身”對職業前景到底有多大影響?不同行業的人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有調查顯示,在華爾街收入最高的那部分人,並非以金融專業為主,學數學和學計算機的人更佔優勢。但是,在工程類、機械製造類和建築行業,沒有紮實的專業背景,恐怕連入行的機會都沒有。或許,專業對進入一些行業工作的重要性在下降,但這不能為“專業無用論”提供支撐,進入某個行業與成為這個行業的精英是兩碼事。

職場上,類似學英語出身的馬雲成為IT大佬的例子畢竟是個例,多數行業精英的成功都以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為基礎——也許不必做得最好,但不能不懂。很多行業入行門檻低,但未來的進階卻離不開深厚的專業水平。當然,有的專業在大學課堂裡習得,有的專業則在工作實踐中習得。你不必應因大學裡的專業限制自己的人生,但也別以為自己的人生不需要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