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員工激勵>

心態對職業生涯尤為重要

員工激勵 閱讀(8.58K)

心態決定職業生涯!本文對這一觀點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心態對職業生涯尤為重要

稻盛和夫在他著的《活法》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年輕時的我,做任何事情都不順利,事與願違,且屢屢落空。我常想,我的人生為什麼不順利呢?我是個多麼厄運的男人!似乎被蒼天遺棄。我發牢騷、不滿意、怨天尤人。在反覆挫折的人生中,我慢慢醒悟過來,原來這一切都因我自身的心理而起。

最初的挫折體驗是中學升學考試的失敗。之後不久,我感染了結核病。當時,結核病是不治之症,而且我的二位叔父、一位叔母都因結核病而死亡,我的家庭被稱為“結核病家族”。

“我也吐血了,不久也會死嗎?”----還很幼小的我遭受悲傷的折磨,被病魔與悲傷徹底擊垮,無法支撐持續低燒的身體,只能臥倒病床別無他法。

  心態決定命運

幸虧結核病治癒,我又可以返回學校讀書了。在那之後,我和失敗、挫折的緣份並未完全中斷。大學入學考試或第一志願也不合格。進入本地大學求學,成績相當好,但是畢業時,恰逢因朝鮮戰爭的軍需而出現的繁榮景象逐漸消失,經濟開始不景氣,多次就業考試接連失利。有時,我們這些地方新辦大學的畢業生甚至連考試機會都沒有。我不禁詛咒世道不公和自己命運之不濟。

為什麼我是一個這麼不走運的人呢?買彩票,前後的號碼都中獎,只有我“沒有中”。反正結果總是白乾,於是心慢慢朝錯誤的方向傾斜,就像前面所說的那樣,我對自己的空手道頗有信心,於是就想破罐子破摔,一度曾在鬧市區的某個暴力團事務所門前徘徊良久。

在大學教授的關照下,我總算進入京都的電瓷製造工廠。其實這是一家任何時候倒閉都不足為奇的破爛不堪的公司,到期發不出工資是理所當然的事,甚至經營家族內部還在發生內訌。

好不容易進去的公司竟然是這種狀態!同期進入公司的幾位同事每每相遇,都在抱怨,發匯不滿,商量著什麼時候辭職。不久,同事們一個個相繼辭職,另尋他就,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留在公司孤軍奮戰。

不料,改變了以前進退兩難、猶豫不決的心態後,反而似乎豁然了,心情也愉快了。感嘆懷才不遇,怨天尤人亦是枉然,於是心情有了180度大轉變,決心使出幹勁搞好工作,努力參與研究。從那以後,我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要求自己每天堅持研究。

心境的變化的似乎有了回報,研究成果日見成效。好結果有目共睹,隨之上司好評如潮,而自己則更加忘我工作,然後收穫更好結果,由此進入了良性迴圈。

終於,我通過獨特方法,首次在日本成功合成、開發了應用於電視機電晶體裡電子槍上的精密陶瓷材料。其時電視機剛剛開始普及。

因此,周圍給予的評價就更高了。我甚至已經不關心工資的延期支付,感覺工作極其有趣而體會到人生的意義。隨後,基於此時掌握的技術和積累的成績,我創辦了京瓷公司。

從改變內心想法的瞬間,我的人生開始轉運。以前的惡性迴圈終止,良性迴圈隨之開始。從這段經歷中,我體會到人的命運不是像鋪設的鐵軌一樣被事先定下來,而是根據自己的意志能好能壞。

總之,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內心意念的結果。經過種種挫折和曲折後,我終於體會到這個貫穿人生的真理,並一直把它銘刻在心底。

人生有盛衰榮辱,即使認為自己的命運是用自己的雙手開拓的人,其人生低谷與高峰、幸福與不幸也是由自己的心相呼喚而至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由自己播下的種子。

的確,所謂命運,在我們的生命期間儼然存在。但是,它不是人類力量無法抗拒的“宿命”,而是因我們的內心而改變。人生是由自己創造的,能夠改變命運的只有一個,就是我們的內心。在日本思想裡,這就是“立命”。

沒有哪家公司是完美的,也沒有哪家公司是可以一成不變的。公司只要在發展變化,必然需要不斷的改進完善,這是常識。所以,如果有人因為對公司不滿意而有所抱怨,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不值得驚訝。

不過,抱怨應該有一個度。就像一個心情鬱悶的人,可以找個沒人的地方吼兩嗓子,發洩一下壓抑的心情,但卻不能碰個人就訴委屈,而且翻來覆去的就是在嘮叨那點事情。否則,你說的不累,聽的人還累呢。

而且,即便你抱怨的有道理,即便聽你嘮叨的人一開始也同情你,只要你像祥林嫂那樣不停的抱怨,你收穫的就不再是同情,而很可能是厭惡——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抱怨多了,人們就不會再認為你有道理了,而會覺得是你自身有問題。否則,你為什麼只是在一味的抱怨,而不是想辦法去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呢?

一個人越是抱怨流程不合理,對工作的不滿情緒就會越大。隨著不滿情緒的增加,他會不自覺地用負面思維去看待問題。而一旦負面思維佔了主導,人的心志、思想、情緒及其行為方式,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這種影響會慢慢地讓一個人失去清醒、失去理智,最終失去正確判斷一件事情並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從而給自己的工作帶來嚴重的影響。這種影響通常會體現在工作中,工作不積極、執行不到位、沒有合作精神,等等。顯然,當一個人的工作狀態是這個樣子的時候,誰都不敢奢望他能把工作做好。

  1.心存抱怨不如改變自己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從古到今,在通往仕途(晉升)的道路上,越是有能力的人,越容易懷才不遇。而分析這些人懷才不遇的原因,卻不難發現根子都在他們自己身上:他們抱怨並且排斥既定的遊戲規則。

最典型的例子當屬陶淵明。這位東晉後期的大詩人、文學家,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就在他上任後的第81天,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

該督郵粗俗傲慢,一到彭澤縣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當束帶迎之。”就是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