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設計>環境設計>

居住區坐憩環的境設計

環境設計 閱讀(3.22W)

人們坐憩時不僅僅是需要一張座椅,而是一個舒適的空間環境,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了關於居住區坐憩環的境設計,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居住區坐憩環的境設計

  一、座椅在居住區的地點與周邊環境關係

居住區中一張座椅設定的地點位置首先就決定了其能否被人經常使用,如果位置選擇的不合適,即便座椅本身設計的很好,其使用情況還是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1、邊緣效應

心理學家德克・德・瓊治在對荷蘭居住區人們喜愛逗留的區域研究後提出了邊界效應理論,他指出,樹叢、林中空地等地的邊緣都是人們喜愛的逗留區域,而開敞的曠野或場地則無人光顧,除非邊界區已人滿為患。一般來說,沿廣場的邊緣佈置的座椅要比廣場當中的座椅更受歡迎,因為居民們樂於在建築四周和廣場或是綠地邊緣停留和活動,座椅處於場地中央會讓休息者覺得自己在“眾目睽睽”之下。可以利用邊界線的凹入凸出造成對人流的吸引與滯留,為需要人群提供適合的小空間,例如建築物的凹處、後退的入口、門廊以及利用樹木、花臺等造成豐富的邊界,形成很有吸引力的場所(圖1)。

  2、就近方便

居住區坐憩環境的位置設定要滿足就近和方便的原則,因為很少有人會為找一個座椅坐而離開主要活動區域或是步行很長一段路。所以主要的座椅應該佈置在人流步行路線邊上,可以考慮座椅與居住區戶外步行空間結合佈置。

  3、視覺因素

視覺因素對於座椅的位置選擇也起著重要作用,人們通常會選擇位置稍高的踏步或是某塊場地的邊緣處,這樣視野比較開闊,有機會看到更多景觀與他人的活動。此外,當選擇緊鄰建築設定座椅還需要注意建築物立面對座椅的影響。一個建築物立面的色彩、質地及細部構造,都很大程度影響著與它臨近的空間環境,立面色彩明快、造型精緻細膩的建築物能夠增強坐憩環境的.親切感。

  二、座椅的基本型別及作用

人們的行為取向是很複雜的,每個人選擇坐憩時的心理需求也不盡相同。不同的座椅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會限制或引導人們對它們的使用。一般當人們面與面之間的角度等於或大於180°時,就會給交流帶來不便,同時也會減少陌生人之間的目光干擾;相反,當兩人面與面之間的角度小於180°時,則會方便人們談話交流,同時也會促使兩人目光的交叉和干擾。所以基於這個特點,在進行座椅的設計和佈置時,就要充分考慮到人們的不同需求,以提高座椅使用率。

座椅有以下幾種基本型別(圖2):

1.單獨椅:這種造型的座椅可以讓人自由地使用,調整最佳坐姿,以獲得最舒服的使用形態。

2.長椅:這種造型的座椅不適合多人或團體使用。當多人共同使用時可能妨礙來往行人的通行,而對不相識的兩個人共同使用時則容易使其產生不安的感覺。

3.單獨轉折椅:這種造型的座椅,如果轉折角度合適,有利於使用者交談而不感到擁擠。

4.多轉折座椅:這種造型的座椅適合各種不同活動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使用者能擁有自己的使用空間而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

5.圓型座椅:這種造型的座椅適合個人使用,對團體而言,容易限制他們的交談和活動。

6.曲線型座椅:這種座椅比較富有趣味,是小團體聚集的好場所。

7.背向座椅:這種造型的座椅適合不相識的人共同使用而彼此不受影響。

  三、坐憩空間的營造

一個舒適的坐憩空間環境不僅需要選擇座椅的位置與型別,還需要對每一張座椅所處的具體環境進行設計。

  1、植物配置

植物在居住區戶外環境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奠定了小區空間的特色,表達和強調了場地的佈局,構成了開放空間、閉合空間或半閉合空間的格局。種類眾多的植物除了美化環境,還可以阻擋冬季寒風,疏導夏季微風,能灑下陰影,帶來綠蔭,清新空氣,調節氣候。在座椅周邊配置植物能夠進一步改善座椅周邊環境,通過調整圍合植物的數量、大小、高矮、株距以及觀賞者與周圍植物的相對位置而產生不同的空間格局(圖3)。比如在座椅周邊佈置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開敞的空間;佈置低矮灌木與高大灌木形成半開敞的空間;佈置喬木形成處於地面與樹冠下之間的空間;各類植物搭配圍合出完全封閉的空間,這些通過植物搭配形成的不同空間能夠滿足人群不同的活動需求,進一步提高其利用率

  2、地面鋪裝

所謂地面鋪裝,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將地磚鋪於坐憩空間的地面上,一方面通過一定的組合形式來強調空間的存在和特性;另一方面也能使整個坐憩空間猶如室內鋪上了地毯一樣,達到一定的藝術性與趣味性,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使得坐憩環境更加舒適。

鋪裝圖案視覺上具有方向性時對人群有一定的導向作用,當鋪裝地面以無方向性的形式出現時,它會暗示那裡存在一個靜態的停留場所,而坐憩空間恰恰需要地面鋪裝來暗示這是一處供人群休息的場所,所以為了突出空間的靜態感,視覺穩定的地面鋪裝形式極為必要(圖4)。此外鋪裝材料的大小與空間的相對比例能夠影響人的空間感受。在一個空間內使用體型較大的鋪裝材料,會給人一種寬敞的尺度感;而較小、緊縮的鋪裝材料,則使空間具有壓縮感和親密感。在坐憩空間的地面上使用較大的鋪裝材料中加入另一種不同的、較小鋪裝材料的手段,能明顯地將整個空間分割成為更易被感受的小空間,增強使用人群的尺度感(圖5)。

從工程和選材上,鋪地應當防滑、耐磨、防水排水效能良好。打磨光滑的花崗岩地磚會給人以高雅、華貴的效果,但其雨雪天防滑效果差。天然材料如砂子、卵石則顯得純樸,富有田野野趣,對人往往更具有親和力,是地面鋪裝中作為空間變化過渡的理想材料。各類水泥地磚製品可以組合出許多不同質感和色彩的搭配,也是一種價廉物美、使用方便的鋪裝材料。

  3、小品設施

在座椅周邊可以結合綠化設定一些雕塑,構架小品或是燈具,垃圾桶等小品設施。當代雕塑採用簡潔的手法,選用各種不同的材質,配合特定的環境,能夠更大程度地表達出居住環境的構思和所創造的意境、文化氛圍,使人產生心理共鳴,增強場所感和識別性(圖6)。構架小品作為拋棄維護結構的建築意向,它介於室內空間和室外空間之間,能起到劃分場地、限定空間的作用,其形式自由、表現力強,極易在景觀上與建築語言取得統一(圖7)。不同型別的燈具,不僅可以帶來光亮,同時夜間燈光結合綠化植物設計佈置能夠產生另一種特殊的景觀效果。在座椅周邊設定垃圾箱,能夠方便人們處理垃圾,同時也減少垃圾亂丟的現象,維護了坐憩空間本身的舒適環境。

  四、座椅的材質設計

座椅的設計應具有多樣性,除了要滿足人們的交往習慣外,應滿足人體工程學的要求,與人體尺度相吻合,具備適宜的可坐深度、椅背高度以及扶手尺寸。就形式而言,有靠背且帶扶手的座椅最受人們歡迎,高度一般以30~45cm為宜,寬度以35~40cm為宜。

座椅的材料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一樣,最好採用對於溫度變化不敏感、透氣效能良好的材料,木頭作為座位材料溫暖而且舒適,給人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鐵椅讓人有生硬、冰冷不可親近的感覺;石材讓人覺得自然、富有人情味而不拘謹;塑料則較冷漠但色彩豐富造型多樣。這幾種材料使用起來各有利弊,將它們組合設計從而發揮各自良好特性的座椅是種不錯的選擇(圖8)。

  五、坐憩空間的無障礙設計

老人、兒童和殘障人士在使用空間和座椅方面較普通人存在一定差別,因此坐憩空間的設計要考慮到這些人群的特殊需要。

  1、地面處理

通向座椅的地面、道路的路面鋪裝材料,最好選用光潔但又不易滑倒和刺眼的材料。有些石材路面鋪裝只注重圖案、色彩好看,卻忽視雨雪後路滑。砂礫、磚塊等一些凹凸表面的材料,對高齡老人特別是使用柺杖的老人和輪椅使用者來說很不方便。可以考慮使用深色的瀝青鋪裝或是刻有細槽的石材,這樣既不造成雨雪後路滑,又避免了強烈的光照反射影響人的視覺判斷。高差的變化通常都會給殘障人士帶來麻煩,所以座椅周邊空間儘可能避免高差變化,若必須要處理高差問題時,要儘可能採用短而平緩的上下坡(圖9)。

  2、指示牌

居住區中主要的道路或經常行動的路線用特殊的標誌或指示牌作導向,幫助老人建立對居住區的認知。因此,在坐憩空間周邊,也需要設定標誌來引導老人辨別方位。老人視力退化、老花眼產生,一般對於黃色、橙色、紅色會比較敏感,指示牌的設計也必須注意字型大小以及圖底的顏色組合,便於老人發現識別。

  3、座椅設計及佈置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身體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如肌肉衰退、力量減小、靈活性下降等,這些都會給老年人落座和起身帶來問題。因此應該為他們提供更舒適的座椅。許多老年人由於腿上無力或是腿不能彎曲自如,從座位中起身時感到吃力,所以座椅不能向後傾斜太多,不宜太高或太矮,也應儘量避免使用前緣很高或很突起的座椅。在普通座椅附近留出可供停放輪椅的位置,以方便老人和殘疾人與他人進行日常交流(圖10)。

居住區戶外環境的改善不止是建設廣場、花園,設定噴泉、雕塑等景觀設施,還包括一個舒適的坐憩空間環境的建設。坐憩環境雖容易被忽略,但它的作用非同小可,它為居民的休憩活動提供直接的服務,使人們得以在廣場、花園中更多的逗留,使居住區更具活力,促進人們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