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物流管理>

水產品物流管理的集約化

物流管理 閱讀(1.24W)

物流一詞最早起源於美國,1901年,美國人約翰.F.格魯維爾(ell)在美國政府報告《農產品流通產業委員會報告》中,首次論述了對農產品流通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和費用,揭開了人類認識物流的序幕。1998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從供應鏈的角度詮釋了物流的內涵和物流管理的內容,為農產品流通的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拓寬了視野。

水產品物流管理的集約化

水產品物流是以滿足消費者對水產品需求為導向,採用現代的物流手段和物流運作方式使水產品物質實體通過捕撈、冷凍運輸、流通加工、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與資訊等物流活動,以實現水產品物質實體從漁戶到消費者的物理性流動。水產品物流不但涉及到水產品的生產、運輸、加工、包裝、配送、資訊及銷售等諸多環節,更強調其物理性運動中採用的物流手段和運作方式。我國作為世界水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水產品流通效率比其他漁業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本文針對不同歷史階段我國水產品物流管理的重點和物流組織模式進行分析,從質量安全和供應鏈視角界定水產品物流管理演進路徑,為我國水產品物流管理路徑改進提供依據。

  一、水產品物流管理演變路程及特徵

水產品物流管理效率的不斷改進,是以水產品質量安全為前提,以水產品供應鏈增值和總成本最低為目的,通過不斷優化管理重點和組織模式來實現的,其演進路徑是由單一物流功能管理階段、綜合管理階段發展為供應鏈管理階段。同時,在產品質量安全和供應鏈效率的驅動下,不同的物流管理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徵。

  1、以農貿市場為主導的單一物流功能管理階段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水產品捕撈和養殖業處於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初期,港口碼頭和農產品交易市場為水產品集散的主要場所。水產品流通主要以農貿市場為主體,為水產品養殖戶、捕撈漁民、個體商販、水產品經銷商、零售商為市場交易主體和水產品物流主體,交易方式以現貨和現場交易為主,水產品物流以漁戶、漁業公司等自營為主。此階段,港口碼頭和農產品交易市場是水產品集散的主要場所。這種流通模式對水產品流通有一定促進作用,但交易場所大多是在傳統市場的基礎上自發形成的,交易方式單一落後、交易資訊傳遞隨機性強,一般無固定客戶,賣家之間多采取對手交易,各交易主體缺乏協調合作。絕大部分水產品的物流活動是通過漁戶、漁業公司的自備車輛和自建倉庫完成的,物流規模小、效率低、損失大、成本較高,且嚴重影響了水產品流通半徑和輻射範圍。此外,由於大部分農貿市場交易品種較多,基礎設施簡陋,物流運輸條件差,倉儲包裝流通加工落後,裝卸搬運配送等大都停留在自發、孤立、手工階段,嚴重製約了水產品的快速、安全流通及水產品增值。由於漁戶、漁業公司或個體小商販自營物流模式的存在,物流主體僅對某一環節的物流活動負責,因此,這一階段,水產品的物流管理僅侷限於運輸車輛選擇、運輸路線優化、產品冷凍儲存等單一物流功能的管理。同時,水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是水產品生產者出於追求利潤而自建的冷藏庫,缺乏相關的質量監管體系和法律法規。

  2、以批發市場為主導的綜合物流管理階段

上世紀90年代,為解決各類區域性、小規模集貿市場面臨的水產品全國性流通但無力組織大規模異地分銷的困難,政府依據各地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在全國範圍內規劃並興建了水產品批發市場,包括產地水產品批發市場、中轉地水產品批發市場、消費地水產品批發市場等。水產品批發市場是專業從事水產品批量集散活動的場所併為水產品流通提供服務的組織機構,彙集了水產品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可以產生一定的集約效應和聯動效應,具有連結產銷、帶動生產、服務消費的功能。此後,批發市場在國內水產品流通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承擔著80%以上的水產品流通,逐漸形成了以水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農貿市場、零售超市等為輔的水產品流通模式。批發市場的交易仍然是以水產品現場、現貨交易為主,同時為大批量水產品的集散提供交易的場所和結算等相關服務,通過提供流通加工、包裝、運輸、儲存、資訊情報等相關物流服務而使水產品實現價值增值,降低水產品交易費用。這一階段,水產品物流組織化、專業化、社會化程度較低。批發市場中從事水產品物流的商人90%以上是個體商販、個體經營組織,“小規模、大群體”仍然是水產品物流主體的典型特徵,組織化、專業化程度低,經營不穩定。儘管水產品批發市場能夠提供運輸、配送、儲存、流通和加工等物流服務,但由於市場流通主體發育不健全、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等,導致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很難進駐水產品批發市場,因此,以水產品批發市場為主導的水產品物流模式下,大多數個體漁戶、商販等依然採用自營物流為主、第三方物流為輔的模式。水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已經從單一的冷藏庫建設,擴充套件到水產品的冷藏鏈階段,即注重冷庫、冷藏車和恆溫裝置的結合以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將製冷技術、保鮮技術等冷鏈管理技術應用到水產品物流質量管理中。這一階段,成立了相關的水產品質量監督機構,分別在水產品養殖、冷藏運輸、生產加工等環節強制實施GMP(良好作業規範)、SSOP(衛生標準操作程式)、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等質量管理體系,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市場準入制度等批發市場水產品質量管理的市場機制。

  3、水產品供應鏈物流管理階段

2000年以後,供應鏈管理思想貫穿於水產品物流管理中,逐漸形成了以水產品加工企業為核心的水產品供應鏈物流管理模式和以冷鏈物流中心為核心企業的水產品供應鏈物流管理模式。前者是基於單個企業在行業內的不斷髮展壯大形成,而後者是由批發市場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功能不斷完善,升級為大型冷鏈物流中心而形成的。其中,冷鏈物流中心通過與水產品捕撈或養殖基地、水產品經銷企業、漁業合作社、漁業協會等供應鏈主體連結,形成集水產品生產、運輸、加工、儲存保鮮、配送及提供市場資訊於一體的供應鏈物流系統。除具備作為交易中心的基本交易功能外,冷鏈物流中心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