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危機管理>

應對企業危機的三種方法

危機管理 閱讀(3.03W)

在現代商場中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企業,任何一個企業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機的可能性。

應對企業危機的三種方法

危機管理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包括對危機事前、事中、事後所有事物的管理。本文著重從三個方面談應對企業危機的方法

  一、怎樣應對企業危機

危機是企業經營週期的天然的組成部分。不可預測性無疑是商業經營的本性。每一個敏感的事態都是不同的,每一個公司都有其獨特的性質、產品和結構,因此,不可能有一種能夠適合所有危機狀況下快速恢復的方法。儘管如此,在有效應對和處理公司公共關係方面出現的緊急事件時,還是存在一些貫穿其中的永恆不變的主題。在危機管理中主要的是如何預防危機的發生,在企業發生危機後首要地是力求快速反應。

縱觀各類企業在遇到各式各樣危機時的應對之策,發現大多數成功處理危機的企業都是在第一時間內向公眾表明了態度,控制了危機的發展;而失敗的企業不是推三阻四就是沉默寡言,從而造成了事態的反覆和擴大。

危機爆發後,利益相關者的情感肯定受到了傷害,這時他們需要得是安慰,任何推脫和解釋只會招致公眾的反感和唾棄。因此,我們主張:當危機來臨時,企業應該馬上予以重視。要求在第一時間內快速作出反應,充分利用第一個“24小時”,控制危機的局勢,阻止不利情勢的蔓延,從而最大可能降低危機對企業所造成的傷害,這是應對企業危機的第一要訣。

其次,在企業爆發危機後,一定要積極面對公眾,不要推三阻四或者沉默寡言,在社會上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延誤危機的解決。更不能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逃避責任!殊不知逃避的後果更嚴重。在遭到公眾的質疑時,一定要保持開放心態,不要害怕事情暴光後對企業不利,要從長遠考慮,不要在乎短期的利益。因為紙是包不住火的,任何的遮掩都會阻止危機的順利解決。

危機處理的前提是尊重公眾的權益。在危機調查中,要實事求是地弄清楚企業危機到底給公眾帶來了多大的不便及利益損害,企業應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對公眾進行補償等,這是企業必須考慮的。同時,關鍵還在於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生產型企業不僅要關注企業的效益,還必須對社群的環境承擔責任,以實現企業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應對企業危機,有企業負責人或高層領導對危機的重視和直接參與都極其重要。高層的直接參與,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種資源減少內部的混亂,更關鍵的是讓公眾看到企業的誠意,給公眾和員工以信心,可以起到控制局面的作用,對順利解決危機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應對企業危機中,藉助外力,確立專家權威認同也很重要。危機爆發後,企業單方面的宣告往往不足以消除公眾心中的顧慮,為增強公眾對企業及產品的信任感,必要時可以藉助外力,適當運用第三方權威機構釋出正面資訊比企業自己的宣告更具有說服力,也可以防止負面資訊的進一步擴散。

同時,企業發生危機時,媒體是必須面對的。媒體是公眾利益的代言人,公眾的知情權賦予了媒體的報道權,每個媒體都有一群忠誠的閱讀群和追隨者。不同立場的說辭會讓公眾產生不一樣的認為。

要正確地統一對外口徑,確保企業釋出的資訊客觀,嚴謹,不讓公眾留下企業“欲蓋彌彰”印象,避免造成資訊口徑不一致給企止帶來更大的的損害。要尊重媒體報道,避免挑戰媒體,因為挑戰媒體,就是挑戰公眾的知情權。把媒體的報道作為對企業的監督。有時媒體就某一問題提出猜測,企業要及時的回覆。有時媒體提出了批評,企業要認真思考媒體的批評是否正確,然後調整自己的行為。危機是發展的,媒體的報道是不斷變化的,企業要及時收集輿論的變化,調整應對策略。

最後,企業危機發生後,企業應該查詢危機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危機的發生。在這之前,企業應該實事求是,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可吹噓,不可一口否認。消費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根據所查詢到的危機根源,及時制訂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避免企業危機的再度發生,取信於民。

  二、危機管理的原則

危機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包括對危機事前、事中、事後所有事物的管理。如同在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一樣,在現代商場中也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企業,任何一個企業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機的可能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企業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機是正常和難免的,危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一種普遍現象。那麼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危機管理體系,從而能夠成功地預防危機,處理危機,甚至反敗為勝,在危機中恢復並得到發展呢?最好辦法就是準確預見危機,即建立危機預警系統。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未雨綢繆,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並且在企業中營造一個“危機”氛圍,加強員工培訓,使企業所有員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時時充滿危機感。同時,遵循危機管理的基本原則,為企業排憂解難,在危機中尋求更好的發展。

危機總是突然的、出人意料地爆發,危機管理的目標不僅僅是使公司免遭損失,而是要能在危機中發展。很多企業將危機管理與業務發展看成是一對相互對立的矛盾,認為危機管理必然阻礙業務發展,業務發展必定排斥危機管理。從而導致危機管理與業務發展被割裂開來,形成"兩張皮"。危機管理機構在制定規章制度時往往不考慮其對業務發展的可能影響;而業務部門在開拓業務時則是盲目地擴張,根本不顧及危機問題。

危機管理要從全面化出發。所謂全面化可歸納為三個"確保",首先應確保企業危機管理目標與業務發展目標相一致;其次是確保企業危機管理能夠涵蓋所有業務和所有環節中的一切危機,即所有危機都有專門的、對應的崗位來負責;最後是確保危機管理能夠識別企業面臨的一切危機。

危機管理有“道”亦有“術”。危機管理的“道”是根植於企業的價值觀與社會責任感,是企業得到社會尊敬的根基。危機管理的“術”是危機管理的操作技術與方法,是需要通過學習和訓練來掌握的。危機管理之“道”是企業危機之“術”的綱。

從根本上講,危機就其本質而言,是無法預知的,也是不可以準備的。大多數企業對於危機往往是亡羊補牢,但其實預防與控制才是成本最低、最簡單的方法。如何處理危機根植在企業的價值體系中.,靠訓練各級員工在危機來臨之後的反應能力以及事件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