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績效管理>

績效工資制度破壞合作文化

績效管理 閱讀(1.99W)

引導語: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執行理事、新東方董事長兼執行長俞敏洪在“2016中國綠公司年會”上演講時稱 中國教育一直是一個狹隘的概念。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績效工資制度破壞合作文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績效工資制度破壞合作文化

中國教育一直是一個狹隘的概念,比如一直認為教育就是教學生認字,教學生做數學題,學習科學知識,但實際上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體系和人格、思考力。教育目標的核心是良知、理性、判斷力、獨立思考、精神自由,還有人格獨立。這些東西都必須變成未來、遠遠不只是十年的中國教育的核心內容。

我認為,所有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更多的是來自於基礎思維模式的奠定,如果一個人從小就獲得良知、判斷力的培養,他的基礎思維模式中一定具備創新和創造能力。不是學科知識、技術本身就能夠把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帶動起來的。

我們中國人高中畢業時數學、物理、化學學科的解題能力要遠遠高於全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以數學為例,中國任何一個高中的畢業生,跟美國的普通高中生去比,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都要強好多好多,但是全世界前100位數學家,美國好像佔了80多位。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教育如果再把知識本身作為教育的核心內容,中國未來一定玩兒完,不管出多少個馬雲都會玩兒完。

新的學習工具的出現和學習手段的出現,不僅僅能夠提高教育的效率以及擴大教育的範圍,而且能夠推動一個社會根本上的轉型。教育的發展從中國創造的印刷術開始到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最後帶來的都是社會的進步。

文藝復興怎麼來的?是因為印刷術革命,在印刷術之前,所有的聖經只有傳教士有,當聖經成千上萬本地印出來之後,老百姓自己可以讀聖經也可以解讀聖經。文藝復興開始出現,最後出現了一大堆偉大的人物,直到莎士比亞……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今天的移動網際網路是在印刷術出現以後,又一次技術革命,教育內容的傳遞變得沒有邊界,它會給全球帶來的一次真正的教育革命。

鄭傑近日撰文稱,實行績效工資制度以來,學校裡感覺“吃虧”的人更多了,由不公平而產生的不平衡感瀰漫開來,消解著教師們的工作熱情。

即使教師評價真的做到了“清晰而公正”,也很難“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因為即使獎勵公平了,也難以改變績效工資制度本身的弊端,因為這套制度完全是建立在“競爭”基礎上的。

競爭性文化下,教師比以前更為焦慮,也更傾向於自私、自我懷疑;教師之間的交流變得糟糕,因為人們開始意識到與人分享也許對自己是不利的;人們開始將自己封閉起來,寧願回到“原子狀態”,因為相比之下,可能這種“個人主義”的狀態才是最安全的……更要命的是,競爭性文化鼓勵了教師對人性的消極看法。人性有其光明的一面,當教師對人性的認識建立在“利他主義、共同成長、關心和忠誠基礎上”時,他們看到的是光明面。每天與孩子們打交道的'教師,必須保持這種積極的態度。可是,競爭之下,教師的內心開始變得冰冷,對這份工作也不再保持熱情,工作對他們而言越來越失去意義。

合作學習的研究者約翰遜兄弟認為,參與競爭的教師如果還有自尊的話,他們的自尊也是建立在輸贏上的。現在我認識到,課堂內“積極互賴”的文化之所以難以建立,是因為教師間的文化是競爭性的和個人主義的。教師的生存處境、學校的制度環境均不支援他們將合作作為一種價值觀和信仰。這個時候,如果學校領導還不斷指責教師“觀念落後、缺乏工作熱情,不積極投身改革”,顯然是不公平的。

  大學聯考復讀生減少,能為教育帶來哪些利好

今年6月,張連偉(化名)第三次走進大學聯考考場。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能夠跟他一起走進大學聯考考場的復讀生人數比去年大大減少。記者調查發現,考後平行志願給了考生更多的選擇,同時高校大類招生漸成趨勢,降低了考生落榜名校的風險。(《北京青年報》6月6日)復讀生人數高居不下,佔我國大學聯考人數的比例一度超過25%,曾被認為是大學聯考亂象之一,既耗費考生精力,也擠佔應屆生的利益。尤其是一些公辦高中也招收復讀生,進一步助推了復讀現象。從2008年起,教育部明確禁止公辦高中舉辦復讀班。

也是從2008年起,教育部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平行志願填報和投檔錄取方式。當年,上海、安徽等6個省市在大學聯考志願填報中,捨棄原來的等第志願填報方式,變為平行志願填報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學聯考志願填報的風險,減少了高分落榜的可能,學生的復讀需求也隨之大為減少。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29個省市在大學聯考志願填報中採用了平行志願,在實行平行志願的省份,都出現了復讀生幾乎減少一半的情況。這足以說明,只要制度設計合理,擴大學生的選擇權,教育的老大難問題是可以得到化解的。

不可迴避的事實是,現在每年仍舊有大約100萬的復讀生,佔大學聯考報名人數的13%左右。這些學生之所以選擇復讀,一方面仍舊是志願填報的原因,雖然平行志願降低了志願填報的風險,但風險還是存在的,由於資訊不對稱,學生考出了不錯的分數,但卻沒有進入理想的學校和專業;另一方面則是錄取批次的設定,引導考生和家長關注一本、二本院校,普遍存在的復讀需求是,考上了二本,想進一本;考進了三本,想進二本。

怎麼解決這一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推進大學聯考錄取制度改革。首先,應該進一步優化大學聯考投檔、錄取方式,將現在的一次集中投檔、一次集中錄取調整為一檔多投,增加學生被投檔的機會,提高學生對學校、專業的滿意度;其次,要加快取消大學聯考錄取批次,今年上海市已經率先在全國範圍內取消一本、二本批次劃分,只有本科批;北京市也融合三本、二本,只設一本、二本批次。可以預見,如果大學聯考不再設定一本、二本、三本等批次,復讀的需求會銳減。考生將不再因沒上所謂的一本而選擇復讀,復讀高中也不能再用多少一本率、多少二本率來吸引學生復讀。

從復讀生的減少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制度改革的力量。因此,針對目前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大學聯考焦慮、大學聯考加工廠等問題,不要指責學校辦學失去理想、家長和學生不理性,而需要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解決這些老大難問題,讓整個社會擺脫教育與大學聯考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