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核心競爭力>

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方式

核心競爭力 閱讀(3.06W)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尤其是個體企業和民營企業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脫穎而出,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從總體上講,無論是國際較量還是自我衡量,我國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差距還很大,嚴重製約著我國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方式

  一、核心競爭力內涵

第一次明確提出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的是美國經濟學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他們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一文,明確指出,核心競爭力是組織對企業擁有的資源、技能、知識的綜合能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知識,特別是關於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有機整合各種技術流的知識”,並據此創造出超越其他競爭對手的獨特的經營理念、技術、產品和服務。這標誌著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的確立。

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被引入我國後,引起了企業界、理論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不少專家、學者對此作了深入的研討。我國經濟學家吳敬璉等認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獲得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的基礎,是將拽能、資產和運作機制有機融合的企業自組能力,是企業推行內部管理性戰略和外部交易性戰略的結果。”康榮平指出,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所具有的在本行業獨樹一幟的、難以複製和模仿的能力,可實現使用者看重的、高於競爭對手的價值,可提供進入廣闊多樣市場的潛能,從而是長期利潤的源泉。管益忻則把企業特有的,足以勝過對手的市場預測、研究開發、市場營銷、加工製作、經營決策、品牌戰略、企業文化、戰略管理以及企業的產品升級、制度創新等一系列的關鍵程式、能力、資源、機制均列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根據中外學者的觀點,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就是企業適應外部環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髮展、壯大的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實質是企業獨具的、能使企業在一系列產品和服務領域取得領先地位所必須依賴的關鍵能力。它是企業組織長期積累的、通過管理整合形成的、相對於競爭對手能更顯著地實現顧客需求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所模仿的動態能力,通常表現為企業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或者二者的有機組合。

這個定義指出了核心競爭力的三層管理屬性:一是通過管理整合形成的.;二是核心競爭力是動態的能力,因而需要進行動態管理;三是核心競爭力有時直接表現為企業的管理能力或者是管理能力與技術能力的組合。

  二、用SWOT分析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和提升

現在我們從中小企業自身的優勢(Strengthens)、劣勢(Weaknesses)以及所面臨的機遇(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來分析我國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和提升的策略。

1、優勢和劣勢分析(SW)。中小企業最大的優勢就是“小”,船小好掉頭,能很快適應市場;中小企業投資低,但回報高。而劣勢就是還不能形成規模效應,且融資困難,抗風險能力差,存在市場壁壘。

中小企業要想充分發揮其優勢,且把劣勢不斷轉化為優勢的利器便是實施資訊化。企業在生產、設計、財務管理、營銷等各個環節採用資訊化技術,不僅能夠提高質量、降低成本,還能夠滿足市場的多變需求,同時可以提高追趕的速度。資訊科技的應用,使本來沒有優勢的中小企業可以把地緣、資源、市場等劣勢轉化為優勢,從而形成核心競爭力。因此,資訊化是中小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2、機遇和威脅分析(OT)。中小企業所面臨的機遇是它們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威脅就是它們也會遇到大企業或者其他中小企業替代品的進入,並且也會不斷地有許多新的小企業進入同行業中。鑑於此,中小企業如果使用差異化戰略不僅能夠形成一種特殊的競爭力,防止潛在競爭者的進入,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中小企業的市場地位。

在如今的市場上,幾乎每一種產品都有自己的競爭對手。今天有一種產品在市場上暢銷,明天就有同類產品出現在市場上來與你競爭,構成產品同質性的較量。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應該從競爭對手和市場空缺中尋找機會,建立自己的比較優勢,並打造支撐這種優勢的潛在核心競爭力。努力研發和展示具有自己獨特文化內涵和使用功能的產品,從產品的設計、製造、包裝以及附加功能上尋找與同質產品的區別點,形成自己的產品優勢,為自己的特定顧客提供特定的產品品種,表現出中小企業在發展中的差異化戰略和特殊的智慧。在發展自己與他人諸多方面的差異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可以擴大消費者特殊效用的技術、方式、方法等。而這些又有可能構成今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要素。所以,“專而精”戰略是中小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戰略選擇。

  三、用波特五因素模型分析企業核心競爭力

波特五因素模型主要從供方談價能力、買方談價能力、替代品威脅、進入威脅以及現有競爭對手的競爭狀況五個方面對企業的生存環境進行分析,並指出企業應該具備的資源和能力。該模型實際上闡述的是行業內最重要的資源能力,以及怎樣利用這些資源能力,進而形成競爭優勢。

可以用另一種表述來闡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徵:價值性、獨特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核心競爭力理論首先指出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和運用這些資源的能力應當是有價值的和稀有的:一方面沒有利用價值的資源不構成競爭力;另一方面資源稀缺性會導致資源的供不應求,佔有這種資源的企業才能夠具有競爭力。除此之外,核心競爭力理論還指出,企業所擁有的這些稀缺資源和資源運用能力必須是競爭者所難以模仿複製的,同時競爭者也不可能擁有替代資源或替代性的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企業對於資源和資源的運用能力具有獨佔性。

波特五因素模型和核心競爭力理論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二者事實上都對企業與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和資源運用能力之間的關係做了描述。前者描述了構成企業競爭力需要哪些資源和能力,但是沒有明確說明為什麼擁有這些資源和能力則擁有核心競爭力;而後者則指出一些企業之所以能夠比另外一些企業更有競爭力,主要源於這些企業掌握了行業中對客戶形成價值的稀缺、不可複製的資源和能力。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波特五因素模型和核心競爭力理論的本質含義是相同的,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對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首先,把核心競爭力的思想運用到波特五因素模型中,對企業的資源和運用資源的能力進行分析,指出稀缺的資源及其運用能力的具體構成,同時也可以指出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得企業資源和能力能夠具有稀缺價值性和不可複製性。其次,整合核心競爭力理論與波特五因素模型理論。最後,在此基礎上將表徵競爭力的不同要素用財務指標予以量化,為管理者提供客觀的資料分析與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