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國學智慧>

河中石獸文言虛詞

國學智慧 閱讀(2.86W)

文言虛詞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在句子中起輔助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只是幫助把意思表達得更準確、具體、完整。

河中石獸文言虛詞

18個大學聯考文言虛詞、18個文言虛詞小故事、高中文言虛詞、國中文言虛詞、文言文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見的文言虛詞的含義有以下幾種方法。

  (1)文字遷移法

這一方法需要學習好所學的'文言文,能在適合的時候遷移。

  (2)事理檢驗法

通過常識或所學知識推斷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慮是否有通假現象。

  (3)語境推斷法

看虛詞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語境,常見的是虛詞的褒貶異議。

  (4)語法推斷法

藉助語法知識分析特殊虛詞的含義。

  (5)互文見義法

同義對應和反義對應結構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對照來推斷。

  (6)成語推斷法

我們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語中推斷出文言文中虛詞的含義,看遷入是否順暢 。

  豈qǐ

①<副>難道;哪裡。表示反詰。《鴻門宴》:“日夜望將軍至,~敢反乎?”

②<副>大概;或許。《荊軻刺秦王》:“將軍~有意乎?”

  尋 xún

①<量>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千~鐵瑣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②<動>尋找。《歸去來兮辭》:“既窈窕以~壑,亦崎嶇而經丘。”

③<動>探求。《與陳伯之書》:“~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

④<動>順著。《桃花源記》:“~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⑤<副>隨即;不久。《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病終。”

  焉 yān

①<代>相當於“之”,可譯作“它”、“他”等。《捕蛇者說》:“以俟夫觀風者得~。”

②<代>表示疑問,相當於“何”,可譯作“怎麼”、“哪裡”。《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置土石?”

③兼詞,相當於“於是”、“於之”。《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

④<副>多用於反問,相當於“怎麼”。《<論語>十則》:“後生可畏,~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⑤<助>用於句末,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了”、“呢”,常可不譯。《毛遂自薦》:“此百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

⑥<助>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可譯為“呢”。《齊桓晉文之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

⑦<助>用於句中,表示語氣舒緩、停頓。《望洋興嘆》:“於是~河伯欣然自喜。”《<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記載而語~不詳。”

⑧詞綴,用於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的樣子”;在動詞前可譯作“……地”。《阿房宮賦》:“盤盤~,囷囷~,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黃生借書說》:“必慮人逼取,而惴惴~摩玩之不已。”

  竟jìng

①<動>完畢;結束。《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酒,終不能加勝於趙。”

②<形>終;整;全。《譚嗣同》:“君~日不出門,以待捕者。”《項脊軒志》:“何~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③<副>終究;終於。《毛遂自薦》:“平原君~與毛遂偕。”

④<副>竟然;居然。《屈原列傳》:“而齊~怒不救楚,楚大困。”

⑤<副>究竟;到底。劉禹錫《天論》:“道~何為邪?”

⑥<名>通“境”,國境。《禮記?曲禮上》:“入~而問禁,入國而問俗。”

  乃 nǎi

①<代>你(的);你們(的)。《示兒》:“家祭無忘告~翁。”

②<代>這;這樣。《齊桓晉文之事》:“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③<動>表判斷,是。《赤壁之戰》:“若事之不濟,此~天也。”

④<副>竟然;卻。《桃花源記》:“~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⑤<副>才。《祭十二郎文》:“聞汝喪之七日,~能銜哀致誠。”

⑥<副>僅僅;只。《垓下之戰》:“至東城,~有二十八騎。”

⑦<副>又。《庖丁解牛》:“合於《桑林》之舞,~中《經首》之會。”

⑧<副>甚至。《赤壁之戰》:“蒙衝鬥艦~以千數。”

⑨<連>於是;就。《岳陽樓記》:“~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