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公開課>

國小數學優質課教案《長方形的面積》(通用9篇)

公開課 閱讀(2.4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優質課教案《長方形的面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數學優質課教案《長方形的面積》(通用9篇)

國小數學優質課教案《長方形的面積》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4~77頁。

教學目標

1.使同學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使同學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多種比較戰略。

3.使同學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習的興趣,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遊戲匯入

師:同學們,今天來了這麼多聽課老師,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好嗎?

〔研討:藉助拍手的情境匯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認識面積

1.揭示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拍手的時候,兩隻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誰來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同學摸老師的手掌面)

師:你們的手掌面在哪兒?摸一摸自身的手掌面。(同學摸自身的手掌面)

師:(摸數學書的封面)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老師的手掌面和數學書的封面比,哪一個面大?

生:數學書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師:把剛才的話說完整,好嗎?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也擺在數學書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數學書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數學書的封面和黑板的外表比,哪個面大呢?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

師:(指黑板面)像這裡,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板書:面積)你能說一說什麼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嗎?

生: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研討: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摸一摸自身的手掌面、數學書的封面,以和觀察黑板的外表等等,用同學自身身邊熟知的事物,藉助於同學的生活經驗,讓同學充沛感知,引發新知的生成。在同學沉溺於生活體驗時,揭示本節課的主題——面積的含義。和時地把生活經驗概括為數學知識,把生活語言提升為數學語言:黑板外表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等。先就具體事物,說明“面積”的意義,為“面積”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認識的基礎。〕

2.摸一摸,說一說。

師: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等。這些物體都有面,這些面的面積有大有小。現在,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兩個面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大,哪個面的面積小?

生1:課桌面的面積比凳子面的面積大。

生2:練習本封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小。

……

〔研討:摸身邊物體的外表,觀察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物體的外表,並且比較兩個面的大小,能加深同學對“物體的外表有大有小,可以比較大小”的認識,鞏固面積概念。同時,還可以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面積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和其他等量公理,為引進面積單位以和用直接計量法求面積打下基礎。〕

三、操作實驗,比較大小

1.塗一塗。

師:我們研究了這麼多物體外表,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塗一塗呢?(想)好,全班分成兩大組,來個塗色競賽。請聽清兩個要求:第一,發給你們的圖形要塗滿,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師說“開始”,才可以動筆塗,時間1分鐘。請小組長開啟1號信封,每人發一張紙。(小組長按要求發給每個同學一張白紙)

師:準備好了嗎?開始!

同學塗色。

師:時間到,塗好的同學請舉手。下面,我隆重宣佈競賽結果:××小組獲勝。獲勝的小組,把你們的作品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們不服氣。

生2:他們塗的紙比我們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們的紙,比你們的大多了。

師:你們小組的紙大,他們小組的紙小,也就是你們小組要塗的什麼大?

生:我們小組要塗的面積比他們小組要塗的面積大得多。

〔研討:創設激趣的問題情境,讓同學形成認知牴觸,造成“憤”“悱”的心理狀態。“咱們研究了這麼多物體外表,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塗一塗呢,分成兩大組,來個塗色競賽”,同學興致盎然。而教師事先發給兩組塗色的圖形的面積不一樣,一組比較小,另一組要大得多,當然塗起來用的時間就多。這樣,當同學看到“事實真相”之後,對面積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強烈的感受。〕

2.練一練。

(1)“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圖形。

師:這是從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地圖。你能看出哪個省的面積最大,哪個省的面積最小嗎?

生:四川省的面積最大,江蘇省的面積最小。

(2)畫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師:下面請大家動動手,畫出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生按要求畫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選擇3~4幅在投影儀上展示,並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同學們畫出的這些圖形,都能比較出面積的大小嗎?(能)

(3)“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學校平面圖。

師:咱們再來看一幅學校平面圖。選擇其中兩個圖形,比一比所佔土地面積的大小。

生1:運動場的面積比生活區的面積大。

生2:水池的面積比花壇的面積小。

生3:辦公樓的面積和生活區的面積差不多。

……

師:到底是辦公樓的面積大,還是生活區的面積大呢?能一眼看出來嗎?

生:看不出來。

師:怎樣比較這樣看上去面積差不多的兩個圖形的面積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研討:相差懸殊的兩個面面積的大小,憑觀察就能做出判斷。對於兩個面積差不多的圖形,要比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

(4)比較圖形的面積。

師:(出示面積接近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呢?(同學意見不一)

師:咱們光用眼睛看,難以準確地做出判斷。你們能不能想想其他的方法?

同學在小組內議論。

師:為了方便大家比較,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些資料:4個小方塊、紙條、尺子。大家可以藉助這些資料,想方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同學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巡視。

組織反饋。(略)

〔研討:問題是啟發式教學的驅動器。抓住了問題,就抓住了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當老師出示兩個面積很接近的圖形時,引起了同學的爭論。這個時候的同學,是帶著問題在考慮,戰略的探求已經從“外壓”轉化為求知的“內需”。〕

四、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1.“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圖形。

師:下面四個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一些?你們有比較的方法嗎?

生:數格子!

師:那麼,我們就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比較這些圖形的大小。

同學在書上數出結果,寫在每個圖形旁邊。

同學獨立完成後,組織彙報。(數梯形的面積時出現了分歧,有少數同學的答案是20格。)

師:究竟哪一個答案正確?

生:應該是18格,梯形中的4個半格合起來是2格。

師:通過數格子,我們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

生:梯形的面積最大。

2.出示下圖:

師:小明家用方磚鋪地,還剩下兩個區域性沒有鋪,假如鋪滿這兩塊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多?

同學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

師:兩塊空地各用多少塊方磚?

生:第一塊空地要用16塊方磚,第二塊空地要用18塊方磚。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可以數空的格子。

師:怎樣才幹把這兩塊地的空格數準確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畫出來再數。

師:你來試一試。

同學到投影前操作。(畫出格線,數出空格)

師:哪一塊空地的面積大?

生:第二塊空地的面積大。

師:這兩塊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塊方磚?

生:16+18=34(塊)。

3.遊戲(猜猜看)。

師:同學們喜歡做遊戲嗎?(喜歡)好,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規則是:同學們分兩組,分別看老師出示的圖形。一組同學看圖形時,另一組同學不能看。

師:(出示一個較大的被分成4格的圖形)請第一組同學看,這個圖形一共有幾格?

生:(齊)4格。

師:(出示一個較小的被分成6格的圖形)請第二組同學看,這個圖形有幾格?

生:(齊)6格。

師:大家來猜一猜,哪個組同學看到的圖形面積大?

生1:6格比4格多,當然6格的圖形大。

生2:不一定。說不定6格的圖形格子小。

師:究竟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呢?想不想看看這兩個圖形。(出示兩個圖形)為什麼4格的圖形,面積反而大?

生1:4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大。

生2:6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小。

師:看來,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專門用於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研討:比較面積大小,可以通過觀察,運用直覺思維做出判斷。對於面積相差不多的兩個圖形,則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疊合法、數方格的方法等。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就是將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的比較,歸結為兩個數的大小比較。教科書以“想想做做”第3題,引導同學體會這種方法。隨後的練習,因為圖中沒有現成的格子,所以同學既可以對比旁邊的方磚,去數空缺處有多少格,也可以先畫格子然後數。專門用於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這就為下一節課學習“面積單位”做了必要的鋪墊。〕

總評

這節課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緊密聯絡同學的生活實際。注重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同學玩中學,學中練,在活動中體驗新知,在解決問題中提煉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利用廣泛的課程資源,選取同學熟悉的事例,作為教學內容。這樣,就可以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實現教材預期的教學目標,把數學課上活。

第二,強化面積概念的教學。“面”在國小和國中都是不定義的概念。在教學中,同學很容易把面積和周長混同。關於面積計量,同學先要根據面積概念和麵積單位的意義掌握面積的直接計量法(即數方格的方法),然後推匯出幾個面積公式,從面積的直接計量過渡到間接計量。所以在面積概念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面積的可加性”兩個公理,為直接計量法打好基礎。為了防止“面積”和“周長”混同,往往用對比題組對同學進行訓練。

第三,注重掌握探索時機,對同學實施有效的引導,使同學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者為同學提供積極考慮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不時地引導同學在觀察、操作、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活動中,逐步形成自身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戰略。公開課教案注意從解決問題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規律,並有效發揮活動的作用。

國小數學優質課教案《長方形的面積》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鍛鍊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通過操作得到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並會運用。

【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人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給學生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面積”對孩子們來說並不陌生,他們聽說過。但是,他們的認識僅僅是“物化式”的感性認識。因此,本課通過一系列活動,包括觀察、描述、操作、思考、交流和應用等等,從實物中的面積——圖形中的面積——生活中的面積,來引導學生實現“面積”的知識建構,實現從實物——抽象的認識過渡,建立起“面積”的空間觀念,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並讓學生知道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能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思路】:

首先讓學生認識“面”,例舉我們周圍的一些物體的面;由於物體的面有大有小,進而引出面積的定義: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接著讓學生舉例說明比較生活中物體表面面積的大小。其次讓學生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總結出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次讓學生運用觀察法、重疊法及測量法來比較出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最後讓學生區分周長和麵積這兩個概念,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老師這兒有一幅畫,漂亮嗎?為了使這幅畫長時間保持整潔漂亮,我想給它封上一層塑料膜,那我需要考慮這幅畫的什麼呢?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面積”。(板書:認識面積)

二、認識物體表面面積的含義

1、認識“面”

(1)摸一摸

我們周圍許多的物體都有面,出示一本數學書,這是數學書的封面,你能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嗎?指名摸

(師注意糾正學生錯誤的摸法,張開手掌,認真的慢慢的摸這個面的全部,靜靜的感受它的大小,自己動手摸摸看。)

摸一摸自己的課桌面,再摸一摸鉛筆盒蓋的面。

說明:這些都是“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表面)

(2)比一比

那剛才摸的鉛筆盒蓋的面和課桌面比,哪一個面大,哪一個面小?引導學生說完整。

看看前面的黑板,想一想數學書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個面大,哪個面小?

2、初次感受面積的含義

通過觀察、比較物體的表面你發現了什麼?(物體表面有大有小)

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那麼課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課本封面的面積,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積。(師可邊指板書邊引導學生說)

你還能舉例說說嗎?同桌互說、指名說。

在我們今天的教室裡還有很多物體比如說桌子、凳子、練習本,三角尺等等,請同學們任意選擇兩個物體的面,先用手摸一摸它們的面,再說說什麼叫他們的面積,(要把它們的面摸完整)最後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小。

三、認識平面圖形面積的含義

1、請小朋友們看這裡的一些物體,都認識吧。(紅領巾、鐘面、小正方體、樹葉、直尺)這些物體中,它們的的表面是什麼樣兒的呢?

2、現在我將這些物體的表面描畫下來(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不規則圖形、長方形)這些圖形都叫做平面圖形。板書:平面圖形

這些平面圖形也有大小,我們把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叫什麼呢?(板書: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圖形的面積)

四、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1、那在這些平面圖形中,你覺得哪個面積最大?哪個面積最小?

2、咱們今天一起認識了面積的含義,其實面積的用途相當廣泛。比如說到我們祖國的國土面積就居世界第三位。看!這就是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我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今天老師從其中描出了江蘇、安徽、四川、湖南四個省份。觀察一下,你想說些什麼嗎?(多媒體出示)

生:我看出四川省的面積最大,江蘇省的面積最小。

師:說的很好。這幾個圖形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出它們誰大誰小。(板書:觀察)

3、老師這裡還有一道題目請大家幫忙解決一下。多媒體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

(例2),怎樣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生:看出來的。

師:我知道你們都是直接看出了它們的大小,但老師要提醒大家,有時直接觀察大小不太可靠,所以老師今天更想知道除了用直接看的方法,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動手操作,幾個要求:你可以用老師提供的透明方格紙、小紙條等等,如果覺得有用就用,老師更欣賞你能用自己身邊的材料來比較。如果你暫時還不會可以看看周圍同學的操作,相信你會得到啟發。(播放音樂

生1:重疊

師:同不同意,和他一樣的舉手。這種方法我們可以把它叫做重疊法,老師想了解一下有沒有同學使用了老師提供了透明方格紙。……

小結:物體表面的面積和平面圖形的面積都是有大小的,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大小,如:觀察、重疊、數格子等。

五、練習反饋,應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題

剛才同學們運用了自己的方法都能比較出一些平面圖形的大小,老師還想來考一考大家、,看這四個圖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呢?想一想:有沒有更好辦法來比較呢?(數格子,出示方格)自己數一數、再比一比。(集體交流)這個圖形你是怎麼數的啊?(交流半格的數法)

2、想想做做第4題。

你們今天學習得真棒!咱們的數學課真有意思啊!我們的課本上還給我們準備了一些有趣的圖案,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完成課本想想做做第4題。

提問:同學們剛才描出來的是這個圖形的什麼?(周長)那老師想將它塗成紅色,塗色的部分是這個圖形的什麼呢?(面積)

周長和麵積是好朋友,不過好朋友有時也要分清楚。

3、想想做做第4題。

最後咱們一起去一所漂亮的國小去看看,(課件出示)這是這所國小的平面圖,你覺得這所國小建的怎麼樣?你最喜歡這裡面的什麼地方?你覺得這個地方的面積怎麼樣了?

對於有些面積相近的圖形,只要學生說出差不多就可以了。

4、實踐運用:選擇教材77頁的動腦筋作為一個實踐活動。

五、總結全課:

你們今天學得高興嗎?你有哪些收穫?

國小數學優質課教案《長方形的面積》 篇3

設計說明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認識了面積和麵積單位,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重視直觀教學,注重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通過生動有趣的課件,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基於以上幾點,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感受資訊科技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是《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從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引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先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迫切願望,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多媒體技術創設不同的實驗任務,通過多媒體演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在聯絡,類推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最後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課堂訓練,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鞏固已掌握的知識,從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重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課堂上,教師創設了民主和諧的探究氛圍,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探究的過程中,通過猜測把所學知識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雖然有一些學生不知從何入手,但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過組內同學的幫助,很快理解了其他同學的想法,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3.重視知識的探究和方法的指導。

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教師經過精心設計,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和統計表格,發現長方形的面積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積和,從而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充分體現了“知識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價值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直尺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彩紙

學生準備直尺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彩紙

教學過程

第1課時長方形的面積(一)

⊙創設情境,故事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有一天,烏龜又遇到了兔子,並向兔子提出挑戰,這次進行粉刷牆面的比賽,看誰能贏。

1.課件出示:兔子粉刷一個長方形的牆面,烏龜粉刷一個正方形的牆面,它們同時開始,同時完工。

2.學生會出現爭議,教師引導:怎樣才能比較出誰贏了?(要想比較出誰贏了,就要知道它們粉刷牆面的面積到底哪個大些)

3.揭示課題。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面積用單位面積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實際,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一種計算面積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長方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開展教學作鋪墊。

⊙觀察發現

1.課件出示教材53頁長方形①。

提出問題:長方形①的面積是多少?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一擺。

2.小組合作,在長方形裡擺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

師:能說一說你們擺的結果嗎?

預設

生1:我正好擺了6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所以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6平方釐米。

生2:每行擺3個,正好擺了2行,所以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3×2=6(平方釐米)。

師:第二名同學的方法不用密鋪,只要用面積單位分別擺滿長和寬,就能算出擺滿長方形所需的面積單位的個數。所以我們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國小數學優質課教案《長方形的面積》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七冊97-98頁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理念:《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本課遵循這一理念,力圖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提出問題—尋找計算方法並推導面積公式—實際應用”三個環節組織學生實驗操作、觀察、比較、公式推導、驗證結果等,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教學,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間,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數學課堂成為生活與數學和橋樑。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實驗操作和觀察比較發現並驗證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嚴謹的科學態度,讓學生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觀察、質疑、分析、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養成勇於探索和實踐的良好品質。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並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創造意識。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自主探究得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理解掌握並能正確應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結構:利用網路課件,採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結構進行教學。

教具準備:多媒體網路教室,網路執行課件一套、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若干、

學具準備:學生每人自制20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6個大小不相等、形狀不相同的長方形、直尺、捲尺各一支,每組一部計算器。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考一考你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願意接受老師的檢驗嗎?請看螢幕: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2)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

(3)出示一個長方形紙板,要測量它的面積,你認為用哪一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樣去測量?(電腦演示測量的過程)學生說出則量的過程。

2.操作課件,激趣匯入。

師:下面請聽一段童話故事。操作:(貓哥哥和貓弟弟綠化草地,為了誰的面積多而爭吵起來。)

提出問題:同學們,你能做一個公正的裁判,為他倆決出勝負嗎?

學生自己操作課件,用數方格的方法開始為貓哥哥和貓弟弟做裁判。

師:同學們,用數面積單位的方法,可以得到這兩個長方形草地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果要測量學校的面積、高樓牆面的面積、飛機場的面積、北京天安門廣場的面積……也用面積單位一個個去量,那可太不現實了。於是聰明的人類在數面積單位進行計算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既簡單又科學的方法。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提出問題、確定目標

1.師: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哪些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歸納:

(1)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方法是什麼?

(2)學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有什麼用?

師: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還可真多呢,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進行學習,希望大家勤於動手、動腦,共同來解決。

三、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一)猜面積遊戲,發現關係。(電腦操作)

師:我們來做個猜面積的遊戲,看誰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積時要想一想長方形的面積可能和什麼有關係?

師:這些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說說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l.課件出示長3釐米、寬1釐米的長方形。

2、課件出示長4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

3、課件出示長6釐米、寬4釐米的長方形。(不出現小格子,直接猜)

師問:通過猜面積遊戲,你們覺得長方形的面積可能和什麼有關呢?請你再猜一猜?

(二)分組實驗,發現計算方法。

1.師點拔: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和長、寬有關係呢?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能不能尋找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而不是每次都是數格子。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小的實驗。請開啟第一個信封拿出實驗材料。

要求: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測量出答題卡上長方形的面積,並把結果記錄下來,觀察表中的資料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四人小組合作實驗操作,教師巡視。

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師:你所擺的長方形的面積所含的平方釐米數是多少呢?長、寬所含釐米數各是多少呢?你是怎樣知道的?

師:請小組長帶領組員認真觀察表格中資料的關係,討論一下,你們從中發現了什麼?通過這個實驗,你們有沒有找到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師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操作,發現了計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分類驗證,確認計算方法。

1.師:這個發現是否準確無誤呢?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等於長乘以寬?我們還要對這個發現進行驗證。

2.佈置驗證要求:老師把3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藏在第2個信封裡,請各組把它們找出來,用學過的方法對它們分別進行驗證。&

師小結:在各小組的努力下,證實了你們的發現是正確的,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四)整理歸納,揭示學習方法。

1.師:學到這兒,同學們知道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了嗎?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找到這個計算方法的?

2、小組交流討論學法。

師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實驗--發現--驗證這種學習方法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大家學習新本領時,經常想起這種方法,用好這種方法。

四、應用深知、鞏固深化

1、回顧比賽,重新計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積。

師: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來看一下貓哥哥和貓弟弟綠化的草地的面積,你們能用所學知識重新解答嗎?

師:已知貓哥哥綠化的草地長5米、寬4米,貓弟弟綠化的草地長6米、寬3米,下面開始計算。

2.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貓的一家看到我們的小朋友這麼聰明,想請我們到它們家裡去做客。要進入它們的新房子之前,還必須闖過四關,你們有信心嗎?

第一關:貓爸爸說:“幫我算算客廳的面積吧!”(螢幕出現1個長5米,寬3米的長方形客廳平面圖)

第二關:貓媽媽說:“幫我算算飯桌的大小吧!”(長15分米,寬10分米)

第三關:貓哥哥說:“幫我算算電視螢幕的大小吧!”(長60釐米,寬40釐米)

第四關:貓弟弟說:“幫我算算小床的長吧!”(貓弟弟床面的面積是150平方分米,寬是10分米,長是多少分米?)

師:看來,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已經能夠初步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3、參觀新房子,發現房間裡到處是長方形的物體。

師小結:長方形是一種很常見,很實用的圖形,在我們的周圍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長方形,比如,國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學們想測量一下藏在我們身邊的一些長方形的面積嗎?各小組合作,先找到長方形的面,進行測量,一邊測量,一邊把結果記錄在測量紙上。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學得高興嗎?說說你學會了什麼?(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總結評析: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注重對新課程理念的落實,不但從觀念和方法上進行了改革,還注意對課堂教學的模式進行創新。教師能充分發揚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學,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巧妙地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得到培養,特別是教師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採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首先,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得到充分培養。其次,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都圍繞學生的學習。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教學,採用“問題-探究”型的教學,教學過程注重學習方法,注重思維方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觀。學生在用面積單位直接量時,體驗到這樣做很麻煩。教師因此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較簡便科學的方法,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和探索。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發現長方形面積和長、寬的關係。然後通過驗證引導學生髮現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在根據公式解決日常生活實際問題。學會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併為以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國小數學優質課教案《長方形的面積》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7、7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卡片面積問題,促使學生經歷“問題研究→發現規律→形成方法”的研究過程。體驗不斷改進測量方法的意義和作用:在直接測量的方法基礎上逐漸改進測量方法,發現間接測量方法,總結求長方形面積的一般方法。

2.在探索求長方形面積的一般方法過程中,理解這種方法的原理,並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式和基本的計算能力進行相應的訓練。

3.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和討論研究等學習方式逐漸自覺地改進測量方法,形成新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形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等於長方形的長與寬的乘積。

教學準備:

課件、1平方釐米的面積單位若干、長方形卡片、直尺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我們剛剛學習了面積和麵積單位,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一、複習匯入

概括起來我們知道了兩件事:什麼是面積和麵積單位;知道用面積單位鋪滿的方法可以知道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面積。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面積的知識(板書課題:長方形的面積)。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啟發研究

這張方形卡片的面積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這張長方形卡片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2)怎樣才能準確知道卡片的面積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們剛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積?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積是多少?

(2)誰估計得比較接近?

(3)你用的什麼測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鋪”情況。

(1)沿長擺了幾個?有這樣的幾行?一共是幾個幾?

(2)算式怎麼表示?(板書:4×3=12)這裡的4表示什麼?3呢?一共有多少個面積單位?

(3)用1平方釐米的面積單位全部鋪滿,這是一種方法,誰和他的方法一樣?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用1平方釐米的面積單位來測量卡片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面積,通過鋪滿、數面積單位的個數,使學生建立和深化面積意識:把所有的面積單位都數上,才是卡片的面積。]

3.展示交流“半鋪”情況:沿長一行,沿寬一列。

(1)探究方法:這是沿長擺幾個,沿寬擺幾個?

(2)能想象出鋪滿是多少個面積單位嗎?

(3)課件演示:沿長……沿寬……一共是多少個……

(4)這種方法不用全擺滿,通過想就知道全部鋪滿以後有多少面積單位了。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卡片的面積,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全鋪麻煩,到鋪一部分,只擺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積單位的總數,在操作中對直接經驗進行修改。]

4.運用半鋪方法測量長方形面積。

(1)用這個方法,比比誰能很快地求出這個長方形卡片的面積。

(2)面積是多少?(課件展示:沿長……沿寬……一共是多少個……)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卡片的面積,促學生深入思考,再次豐富學生間接測量經驗,優化方法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探究更簡便的方法——間接測量方法。

(1)“半鋪”的方法比較簡單,但它是不是適用於任何一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呢?

(2)那我們今後就揣著平方釐米、平方分米,扛著平方米的面積單位到處去測量面積吧。比如足球場場地面積……,想說些什麼?

(3)討論:我們不妨把這張卡片就當作……,大家開動腦筋,小組研究能不能找到簡便的方法?

(4)探究交流:為什麼長20釐米就能擺20個1平方釐米的面積單位呢?

(5)為什麼寬是4釐米,就能擺這樣地行呢?怎麼列式?

(6)量出長和寬還真的能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呢!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測量較大面積卡片的方法,引起學生自覺改進舊方法的意識,發現長方形長、寬與面積單位邊長個數的關係,突破由面積單位到長度單位的轉化這一理解難點。]

6.利用多張卡片深化理解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1)計算長方形卡片面積。

它的面積是多少啊?怎麼想的?(課件)看到長9釐米,就說明能擺……,寬6釐米,說明……,一共多少個面積單位?所以……。怎樣列式?

(2)計算長方形卡片面積。

比比誰能很快地算出這張卡片的面積,面積是多少?怎麼列式?(板書算式。)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這麼了不起的發現!

[設計意圖:培養想象能力,內化操作活動,展現思維狀態,推進學生思維發展,深化理解面積計算方法。]

(三)歸納公式

(1)研究到現在,你知道量出長和寬後怎樣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嗎?

(2)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書)。

(3)(指算式)看到長几釐米,就知道能擺幾個面積單位,寬幾釐米,就知道能擺這樣的幾行。所以長的釐米數乘寬的釐米數等於所含的平方釐米數。

三、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驗證公式

1.這種發現對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適用嗎?

2.交流反饋:選取教室裡表面是長方形的物體,先估計它的面積,再量出它的長和寬,計算出面積,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較接近。

3.練習: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聯絡生活實際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鞏固新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以及數學的價值。]

四、總結研究過程,滲透數學研究的方法

回顧一下咱們的研究過程:同學們經歷了“解決長方形卡片面積問題—直接測量到不斷改進測量方法—發現規律:間接測量方法—形成方法:總結求長方形面積的一般方法”的研究過程。今天我們研究出了求長方形的好方法,能解決許多的實際問題,其實利用這個方法,還可以求其他圖形的面積,今後我們會繼續學習。

國小數學優質課教案《長方形的面積》 篇6

教學內容: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現代國小數學》第六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並且會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對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形成過程的理解,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及思維的深刻性.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

教學用具:

電腦、每個學生6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捲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提問.

(1)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面積單位?

(2)這些面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

(3)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有多大.

2.說出下面圖形的面積.(電腦演示)

畫面一:

問: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為什麼是20平方釐米?

生:一排有5個1平方釐米,有4排,一共有20個1平方釐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20平方釐米.

問: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數的?

(先移動成為長方形再數)

設疑: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為什麼答不出?你能想想辦法嗎?

導語:有些長方形的面積用數方格的辦法數不出來,有些面積比較大的,如長方形操場,教室地面,用擺的方法也很不方便.這就需要我們必須找到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下面我們一起研究.[板書課題:長方形面積計算]

二、探討新知.

1.理解長寬.(搶答)

問: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

問:為什麼長是6釐米、寬是3釐米?

生:因為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釐米.

沿長邊依次擺6個小正方形,長是6釐米.

沿寬邊依次擺3個小正方形,寬是3釐米.

問:通過上面的練習,你能知道長、寬與什麼有聯絡嗎?

生回答後師總結:一排擺幾個,長就是幾釐米;擺幾排,寬就是幾釐米.表內板書:[長(cm)寬(cm)]

2.實踐感知.

師:請你用6個1平方釐米擺一個長方形.(師巡視)

彙報你是怎樣擺的?(生說師板書)

3.觀察討論.

討論:仔細觀察表格內長、寬、面積的資料,2人一組討論: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初步得出結論:長方形面積=長×寬

4.深入探討.

師:所有長方形的面積都等於長乘以寬嗎?我們再來研究一個例子.2人一組用12個1平方釐米擺成長方形,比一比哪組擺的方法多.1個同學做記錄.

師巡視,彙報結果如下:(電腦演示,可讓學生操作)

問:這些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有什麼關係?

你能總結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如果用S表示面積,a表示長,b表示寬.字母公式是:

[板書:S=a×b]

5.釋疑

師:複習中畫面七那個長方形你能準確地求出它的面積了嗎?

生:先測量長和寬再計算.

三、鞏固練習.

1.直接列式計算.(口答)

2.判斷對錯.

(1)5×2=10(dm)()

(2)(5+2)×2=14(dm)()

(3)5×2=10(dm2)()

(4)2×5=10(dm2)()

反饋:(1)為什麼錯?

(2)求的是什麼?(周長)你能指一指求的是哪裡嗎?

(3)求的是什麼?請你指出來.

(4)為什麼對?

3.動手實踐.

師:教室裡有很多物體的面是長方形的,請你測量並計算它們的面積.

步驟:(1)各組討論分工(測量、記錄、計算).

(2)彙報分工情況.

(3)分小組進行測量.

(4)反饋交流.

選測量正方形的小組,問:長和寬相等了,是什麼形狀?你能總結出求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板書: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S=a×a]

4.全課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看書、釋疑)

5.思考題.

求陰影面積?單位:cm2

(多種方法解答)

國小數學優質課教案《長方形的面積》 篇7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3—124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八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師準備捲尺,生準備一張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20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讓學生說一說面積的含義,並舉例說明。

2、讓學生說一說學過的面積單位,並比劃一下它們的大小。

二、新課。

1、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讓生拿出準備好的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測量一下它的面積。生擺完後問:一共擺了多少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沿長邊擺幾個正方形?沿短邊擺幾個正方形?

根據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畫出圖形(畫長方形時用1分米表示1釐米):

師問: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幾釐米?沿長邊一排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是幾平方釐米?每排正方形的個數與長方形的長有什麼關係?這個長方形的寬是幾釐米?沿寬邊擺裡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排數與長方形的寬有什麼關係?一共擺了多少個正方形?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答,師小結並板書:5times;3=15

長times;寬=面積

2、練習。“做一做”的題目,讓生先量出它的長和寬,再計算它的面積。

二、課堂練習。

1、做練習二十八的第1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多少釐米,再計算。

2、做練習二十八的第2題。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做練習二十八的第3題。

先讓一生與老師共同測量出黑板的長和寬,再讓生計算。

三、作業

練習二十八的第4、5題。

國小數學優質課教案《長方形的面積》 篇8

教學內容:教科書124頁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做一做”中題目,練習二十八的6—11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立即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正方形的面積。而且,通過對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正方形紙片和正方形手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提問: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2、計算。出示:4分米

3分米

二、新授。

1、教學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將複習2中圖形改為:3分米

3分米

問:當長和寬都是3分米時,這個圖形是什麼圖形?正方形的面積又應該怎樣計算?

生答,師板書:3times;3=9(平方分米)

邊長times;邊長=面積

2、“做一做”的題目

讓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和手帕,量一量它們的邊長,再計算出它們的面積?

二、練習。

1、做練習二十八的第6、7題。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八的第8題

讓生讀題,問“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說明什麼?再讓生計算。

3、練習二十八的第9題

先讓生動手操作,再讓生計算。

4、練習二十八的第10、11題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國小數學優質課教案《長方形的面積》 篇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3—124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八的第1—5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師準備捲尺,生準備一張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20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讓學生說一說面積的含義,並舉例說明。

2、讓學生說一說學過的面積單位,並比劃一下它們的大小。

二、新課。

1、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讓生拿出準備好的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測量一下它的面積。生擺完後問:一共擺了多少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沿長邊擺幾個正方形?沿短邊擺幾個正方形?

根據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畫出圖形(畫長方形時用1分米表示1釐米):

師問: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幾釐米?沿長邊一排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是幾平方釐米?每排正方形的個數與長方形的長有什麼關係?這個長方形的寬是幾釐米?沿寬邊擺裡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排數與長方形的寬有什麼關係?一共擺了多少個正方形?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答,師小結並板書:5×3=15

長×寬=面積

2、練習。“做一做”的題目,讓生先量出它的長和寬,再計算它的面積。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二十八的第1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多少釐米,再計算。

2、做練習二十八的第2題。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做練習二十八的第3題。

先讓一生與老師共同測量出黑板的長和寬,再讓生計算。

四、作業

練習二十八的第4、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