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普通話>

學習普通話心得體會大綱

普通話 閱讀(1.37W)

導語:如今,因地區不同,許多的方言和外語學習讓國人的普通話說的越來越不好。所以學習普通話的同學越來越難學。下面三篇關於學習普通話的心得體會,看看有什麼值得我們去學校借鑑的。

學習普通話心得體會大綱

  學習普通話心得體會一

普通話作為漢語的官方發音在全國範圍進行推廣。作為師範學校的學生,學習普通話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因為學校是推廣普通話的前沿陣地,甚至可以說是主戰場,而老師則是這個陣地或戰場的指揮官,所以作為老師,學習好普通話是十分重要的。可是,對於方言口音較重的人來說,由於舌頭已經習慣了方言的發音,前鼻音和後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後音不分,俗讀音和普通話讀音不一致等,學習普通話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肅清方言語推廣普通話東昇鎮兆龍國小黃錦源世界各國都有著自己國家的統一語言,這是國家的聲譽和尊嚴,實現祖國統一語言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推廣普通話,實現祖國統一語言,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但是,在我們祖國五十多個小數民族的大國裡,地方語言“土話”多如牛毛,方言複雜,這給我們實現祖國統一語言帶來嚴重的影響,也成為實現祖國統一語言的絆腳石。肅清粵方言是語言改革的一種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改革,是早日實現全國統一語言的一項重要任務。推廣普通話,實現祖國統一語言,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使用普通話是熱愛社會主義的具體表現。

推廣普通話,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為此,我們學校把肅清粵方言實現普通話教學納入教學新課題來抓。在這項教學中,我們成立研究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帶領全體老師開展工作,經過反覆的學習、討論和研究,大家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步驟。從師生在日常生活實際中的所見所聞入手,去了解、分析方言土語的存在所發生弊病。師生通過了解、分析,加深對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意義的認識。

以我們中山為例,各個鎮區的方言不同:東昇人說“回家”諧音叫“扯返去”;古鎮人說“回家”諧音叫“歡屋k”;石歧人說“回家”諧音叫“返屋企”;沙溪人說“回家”諧音叫“典客”。真是各處村鄉各種話,說法、口音、語氣差異之大。如果把他們的土方言叫法用語言文字寫出來,所表達的意思不知到是什麼,難以體現語言和文字的共性。

又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各族人民的交際範圍越來越廣,北方來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了,南方人到北方做生意的人也越來越多了,由於南北雙方的語言不同,所以在共同的生活交際中,鬧出不少的笑話來:一個南方老農賣甘蔗,大叫八毛錢“一斤”(gen)一位北方顧客給了八毛錢老農,拿了“一根”甘蔗就走,老農見狀,追上去把甘蔗奪了回來,於是,兩人就理論起來了。如果大家都用自己的“土話”來發言、討論或交際,結果是雞同鴨講,對牛彈琴,你講你的,我聽我的。

這樣,如何去溝通呢?這些方言土語往往引起雙方的'誤會,甚至產生矛盾和爭鬥。嚴重地危害語言文字的統一性,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展。綜上所述,在我們廣東,肅清粵方言土語有其迫切性和必要性。在肅清粵方言專題活動中,我們學校把普通話列入校園用語和日常生活用語來抓,要求師生在校內、外堅持講好普通話。

特別是在學校裡,無論是教學或是回答問題,交談或討論都要使用普通話,成為一種制度,要互相監督,發現一方不使用普通話時,另一方要及時指出糾正。以點帶面,要求學生回到家裡,向父母宣傳講普通話的意義,教自己的父母學習講普通話,使普通話從學校深入到農村,由農村普及到社會,家喻戶曉。

大家都講普通話,人人講好普通話是一項任中而道遠的工作,在今後的不斷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學校的全體師生,將不懈努力,為實現祖國統一語言——推行普通話獻出應有的力量。

  學習普通話心得體會二

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是我們所有炎黃子孫賴以交流、溝通思想感情的工具。它是以北京語言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現代白話文為語法規範的一種語言。一口字正腔圓的標準的普通話能給人一種美感,給人一種無窮的享受。

學好普通話,說難不難,說不難還真有點兒難呢!記得在國小一年級時,天天讀a、o、e,想不到這對我們後來學好普通話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呀。可以想象,拼音不過關,想讀好說好普通話是何其之難,簡直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學好普通話極為重要,不然的話,就不能把你正確的意思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有這麼一個故事,叫鄉村麵館。說的是在一個偏僻的農村,一個遊人路過,因為肚子很餓了就走進一家麵館,說“有什麼好吃的,快燒一點,我吃了要趕路。”可這家小麵館由於有特殊原因今天不營業,所以回答說:“咪——”意思是“沒有”而這個遊客聽成了是面,他想 “面也行”,就點點頭坐在那兒等了。過了好一會兒,不見有動靜,就火了,說:“麵條,快,怕我不付錢嗎?”店裡人說“洞國咪——”意思為“和你講,沒有”,一個說:“冬瓜面也可以,為什麼不給我去燒?!”一個說:“咪就咪,吵啊咪——”意思是:沒有就是沒有,爭吵也沒有。一個說:“還有炒麵,為什麼不早說?”。說這樣,本來是 一個很簡單的意思,現在是越扯越遠了。(本故事說詳細點,時間就沒有問題)

要學好普通話,我覺得有這麼幾條要領:第一,學好拼音字母,掌握髮音部位,對於區域性個別的方音要反覆練習直至完全到位為止。第二,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或者看到一個字後,就是暗暗地朗誦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很好的老師,若有不懂,定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第四,純屬我個人的經驗,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辭典,翻開現代漢語辭典,一字一字、一詞一詞、一句一句、一頁一頁地朗讀,極為有效。從這裡,我受益不淺。第五,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也會受感染的。只要我們大家一齊努力,同心攜手,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說好,使她真正成為我國各族人民交流的普通語言、通用語言。

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為了大力提高全園教職工的普通話水平,為了迎接省普通話的測試評估工作,園領導組織開展了全園老師的普通話培訓與測試。

本學期,我園再次掀起了學習普通話的熱潮,辦公室裡隨處都能聽到老師練習的聲音,到處都可見老師們拿書津津有味看的情景.我在練習過程中發覺,除了苦練,還有一些做法值得借鑑。

  學習普通話心得體會三

記得我剛來瓊臺的時候,講普通話很不準,咬字發音都會引來舍友們的笑聲。因為在國小、中學時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拼音學習。而且在國小的時候那些老師自己本身講的普通話就不準。更何況教我們了。一直到中學基本上都用方言和同學交流。所以剛來瓊臺時講普通話一點也不習慣。覺得有點彆扭,特別是一些送氣、不送氣的聲母,平舌和捲舌分不清楚,經常弄混,有時會把本來不送氣的讀成了送氣的,平舌的讀成了捲舌的。

中學時看到語文老師能不查字典就可以寫出一些字的拼音,真的好羨慕啊,因為那時候我根本不懂拼音。

一年級時學校開設了語言基礎課,但是上課的過程中並不是那麼認真聽,混水摸魚。所以那一年我補考了語基,我記得補考時有一道題是用拼音寫作文的,但對我來說還算是高難度的,我在試卷上寫過這樣一句話就是再也不補考語基了,那是我五年來唯一一次補考。

後來在瓊臺和同學接觸的過程中慢慢糾正了一點點,有一年暑假我在家無聊時便拿起那本普通話書,看到書本上的介紹,才知道什麼是聲母、韻母。開始瞭解一些聲母的真正發音,我把我經常讀錯的,弄混的聲母寫了下來,在讀書進就會提醒自己注意,以便糾正過來。慢慢開始喜歡上了普通話,以前每天早上都有早讀,我每天早讀時就會拿出普通話那本書來讀,時間久後就變成了一種習慣。我發不準的音基本上都糾正了過來。自從參加了普通話培訓之後,知道了自己讀書過程中的一些小毛病。見識到了周萍老師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更加更加了學習普通話的信心。

當教師的前提條件是要有標準的普通話,考普通話前一個月我和舍友們都在努力地練習,反覆讀,考試分數雖然不是很高分,但也不是很差,差一分就可以拿到二級甲等,總算得到了肯定。現在基本上自然地和同學交流是不成問題。

普通話考過後,我還是不會放棄對普通話的學習,會繼續練習,我覺得我的普通話還有待提高,因為學海無涯,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最後我想說一句話:會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可以改變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