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安全員>

危化品風險管理基本原則

安全員 閱讀(2.5W)

針對發生的火災事故暴露出的突出問題,各地應繼續紮實做好危化品安全專項整治,強化高危物品和重點場所及重點部位的安全監管。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分享危化品風險管理基本原則,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危化品風險管理基本原則

  原則一:源頭治理,區域隔離

源頭治理是根源上保障安全的方案。從選址的風險評估開始,應該依法按規開展全面的安全風險評估、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環境評估等前置工作,對於不適合建設危機品倉儲或工廠的選址,應予以制止。國際經驗表明:嚴格劃分城市的區域功能,即隔離危化品區和生活區,是防範危化品安全風險的根本性舉措。

  原則二:常態監管,主動防禦

常態監管是從根本上防治危機的方法。因此,要落實全流程的實時監測,從生產、運輸、倉儲等整個流程開展監督管理,防微杜漸,消除隱患;在出現苗頭時,能主動處置,干預事故發生。在操作中,以危化品倉儲為例,我國已有在封口探測溫度、在燃點之前自動釋放惰性氣體的主動干預技術。此類創新所應用的主動防禦原則,是做好風險防控的有效措施。

  原則三:規範管理,專業操作

規範化管理和全程專業操作,是避免因人為失誤或管理疏漏而導致事故的必然要求。危化品的生產、儲存、運輸、使用等環節,若能全面遵守技術標準,將在很大程度上阻止災害發生,或者最大程度減少災害導致的傷亡和財產損失。

在操作中,規範化管理看似日常行為,例如,定期的`裝置檢測更新、定期的人員資質稽核和培訓等等,但確實是提前排查和消除隱患的重要措施,應予充分重視。

  原則四:生命第一,穩妥為上

生命第一是安全管理的底線。生命是指所有人員的生命,包括消防隊員。根據國際共識,救人者必先自救;所有人員在危化品災害發生時,都要堅守生命優先原則。在實踐操作中,根據災情,針對周邊居民,可酌情采取停產、停工、停學等方式,甚至疏散到遠離險情的安全區域。在保障群眾生命安全方面,寧可“反應過度”,也不可抱著僥倖心理。

  原則五:切斷連鎖,遏制升級

事故爆發後的應急處置,須遵循儘快切斷連鎖反應和遏制災害升級的原則。尤其是危化品燃爆類災害,由於其化學反應的複雜性顯著、應對要求的專業性強等特徵,因此防止災害升級、阻止毒氣擴散等是操作時的要點。

  原則六:屬地兜底,跨區聯動

應急處置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屬地政府對危化品負兜底責任,但是由於危化品應急的專業要求高,特殊處置的環節多等特徵,因此很可能需要跨區域的聯動和配合,並且跨區聯動的速度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應急處置的成效。資訊共享,既是規範化和精細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以便於提高應急處置的速度和效率,同時也是跨區聯動的基礎。建立健全區域間的危化品資訊系統建設,仍待提質增效。

  原則七:資訊透明,疏導恐慌

危化品災害具有負面影響廣且深遠的特徵,包括現場的人員傷害、對周邊生態環境的直接影響、對土壤和地下水等的長期影響等等,易產生恐慌效應,因此更要求資訊的及時公佈、災情的實時釋出。以透明的環境和開放的姿態,一方面積極引導輿論,另一方面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將更有利於疏導恐慌,減輕社會負面影響,鞏固公信力。

  原則八:盡責盡義,做好說好

災害發生後,責任方、屬地、行業主管部門等肩負著行政職責和社會責任。對於受害者及其家屬,既要盡到應急的職責,還要盡到保障的義務。除了傷病的救治,還包括周邊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給等一系列“兜底”行為;除了現場處置,還包括環境監測、生態治理等後續的一系列“社會責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