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技能>其它技能>

立冬為什麼要吃餃子

其它技能 閱讀(1.96W)

11月7日是今年的立冬節氣,習慣上,我國民間常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的人們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那麼你知道立冬為什麼要吃餃子嗎?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解開這個疑惑!

立冬為什麼要吃餃子

“立冬”飲食有講究,老話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一天吃餃子也是北方的習俗。

據說,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紛紛被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於是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麵餃”。

由此,這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一來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名醫,再來,咱不是還有句老話,叫做“吃啥補啥”嗎,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冬天到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裡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立冬餃子,你吃對了嗎

可你真會吃餃子嗎?瞭解什麼餡的餃子適合自己的體質和當下的天氣氣候嗎?

針對自己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餃子餡。

  小知識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時。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三種宜食餃子餡

牛肉胡蘿蔔餡

比較適合小孩,牛肉暖胃、養胃、脂肪相對較少,與胡蘿蔔素結合,促進維生素A的吸收,在預防風寒感冒上有很好的效果。

豬肉韭菜蝦仁餡

因為溫性,更適合老年人吃。

羊肉白蘿蔔餡

比較適合手腳冰涼的女性,羊肉補氣養血、溫中暖腎,非常適合氣血虛、胃寒的人。

專家建議

在吃餃子前,要先喝上大半碗撒了紫菜的餃子湯。先喝湯後吃餃子,可以暖胃、生津、促進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