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遇見古詩作文彙編八篇

作文 閱讀(7.02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遇見古詩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遇見古詩作文彙編八篇

遇見古詩作文 篇1

秋天有最濃郁的色彩,最豐碩的果實。秋天之後便是嚴冬,一切都將歸於華美之後的寥落,秋天也有最傷感的況味。

我們的生命是可以穿越秋風秋雨去成長的。大地漸近蕭瑟,生命趨於凋敝,但是能不能安頓,這是人在流光中的一段自持。人可以傷春,可以悲秋,但所有的春恨秋愁走過之後,我們的心被春花秋月滌盪得寧靜寬廣。這才是詩詞各種意象拂過心靈留下的真正意味。

在中國四季分明的北方,如果說春天用了所有花朵和枝葉招搖舒展,向天空致敬,那麼秋天就是用了它全部的果實和落葉俯下身來,向大地感恩,並且,心甘情願,從有到無,用一次徹底的隕落騰空季節,為下輪春風中的從無到有留出足夠的生命空白。

如果說春天的花兒是草本的,嬌嫩,柔弱,讓人憐惜,那麼秋天的花兒就是木本的,燦爛,磅礴,讓人讚歎。秋光照耀在一樹一樹的葉子上,把葉子燃燒成花朵,把花朵沉澱成醇酒,鋪天蓋地,讓人陶醉得有些許震撼。

所以,秋天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季節。

按照中國農耕文明的傳統,一年的辛苦勞作要結束了,可以放下手中的農活去張羅些大大小小的人生儀式。很多人婚嫁選在秋天,經商的旅人歸家選在秋天,考生趕“秋闈”的科考,也是在秋天的十月左右到達京城。當然還有一些煩惱的事情也發生在這個沉甸甸的季節,比如徭役在秋天的時候很繁重,甚至每一年處決犯人也選在秋天。金秋時節,悲喜交集,難免讓人生出很多的感慨。人生逆旅,來來往往,看到這樣一個鮮豔的季節在急劇變化,心靈也跟著激盪。

秋天可以看見什麼呢?我們從不形容“夏光”或“冬色”,但我們從不吝惜讚歎“秋色”、“秋光”,可見這個季節一直流淌著色彩,閃耀著光芒。

在秋天,草木從早春的鮮嫩,經歷了整個酷暑的蓬勃,一直歷練到秋天的豐厚、鮮豔。這個時刻,它把最美的狀態呈現在天地之間。

但是,馬上就要跌入寒冬了。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暫,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帶走的不只是落葉,還有流光。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發。這就是中國傳統的“悲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千古之前,落葉撲簌而下的那個尋常秋天,宋玉的一聲悲慨讓草木的搖落一直搖到我們肺腑裡。關於離別、相思、生命倉促、年華凋零……這樣的感慨從宋玉而下,一路悲歌,蔓延千古。以至於杜甫去尋訪宋玉故宅的時候還續上那聲嘆息:“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每到秋風又起,草木搖落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宋玉的悲傷。他的吟唱如此深諳秋的況味,他如此風流儒雅,是我未曾謀面的先師。我與他相隔千秋,千秋在我的眼前積聚,一眼望斷,落葉迷離,我不禁灑下一掬熱淚。千年前宋玉佇立過的那個秋天,一定也曾見過此情此景,一定也有我此時的悲慨。

草木搖落,歲歲年年,從宋玉到杜甫已經千秋,從杜甫到我們又已千秋。悵望千秋,現在的我們,再見秋風,心中還有熱淚隨風搖落嗎?

遇見古詩作文 篇2

飄飄灑灑的雨,呼呼陣陣的風,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樂趣,也帶來了不少煩惱。 正如《清明》詩中所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由於思念故去的親人,這紛紛的雨催人斷魂。而一般情況寫,雨會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和樂趣,杜甫在一首詩中寫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宮城。”詩人巧妙地運用了比擬的手法,通過想象,使春雨有了靈性。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這春雨正是這樣,彷彿曉得人們的心思,在萬物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就來了。這大概就是人們喜華春雨的原因吧。 有的詩人把雨後初晴的湖上美景同美女西施相比,更加突出了對雨後西湖的喜歡,詩是這麼寫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雨是忽而飄來忽而走的,並不是天天造訪我們,而風就不同了,大風小風時常刮來。春天的風吹在人的身上感覺是舒服的,夏天的風是解暑的天使,秋天風過樹林吹落一地秋葉,冬天的寒風則冷酷無情。風無處不在,而真正理解她的人有多少?有一首詩就單獨讚美了風,詩中寫道:“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詩中並沒有提到“風”字,但明顯地讓人感到風無處不在,秋天時它能讓樹葉飄落,春天它可以讓鮮花盛開,它經過江面就掀起千尺高的巨浪,它來到竹林使千千萬萬的竹子紛紛傾斜。風的功勞如此之大,卻沒有人能理解它重視它,風也不見怪,還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默默地無私奉獻著。風的品質讓我十分感動,感人淚下呀。

讀了雨的古詩,風的古詩,我的心裡就多了很多東西。雨是多情的,有人為雨悲,有人因雨喜,幾家歡樂幾家愁。風是默默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當它發狂的時候,我們才感到了風的存在,我們為什麼不多多理睬一下風兒呢?啊,風風雨雨,多麼美好的詩句。

遇見古詩作文 篇3

自然進化,是按美的規律,人成百靈之長;上帝造人,是按美的原則,人便體曲流暢;耶穌塑人,給予美的內涵,人便心地向善。 繆斯更青睞詩人,便給他們一雙雙慧眼和用之不竭的靈感。詩人們沒敢辜負神靈的厚愛,將那醇如瓊漿的自然美,景觀美,心靈美,社會美灌注在人,事,物象之中,凝聚在審美的詩格之間。只要你漫步詩林便領略到那千姿百態,風情萬種的古詩意象之美。

晚照昏鴉,空山落葉,柳堤斷橋,悲情繫於其中。 飛泉含響,菊花冷豔,黃鸝鳴翠,美情寄於其裡。 高山斷霧,讒巖摩天,大江東去,驚濤拍岸……何其壯美!以其雄渾,曠闊而激盪人心。 綠村環村,紅杏出牆,春草幽生,漁舟蓮動……何其雋秀!以其端麗,纖婉而怡人之情。 古詩意象之美,可謂美不勝收;意象之多,可謂不勝列舉。那林林種種,琳琅滿目,五彩繽紛的古詩意象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當你展開詩卷,涉足詩林,你猶如步入一片美的山野,一所美的園林,一列美的畫廊,一條美的街巷……觸及那紛呈的美學現象,便能觸控詩人的內心,探索往昔的生活,翱翔在想象和幻想的浩渺世界。

這由自然界和人類心靈構築的世界,愉悅人心,陶情怡性,令人興喜萬分。 二、藝海拾貝 1。明月古今有,常照詩詞間 ——談古詩中明月意象 明月因其有皎潔、圓滿、曠遠、神祕等特性。貼近人們的心靈,詩人們便以含情脈脈的審美眼光觀照蟬娟,從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發現了溫情的詩意。固此中國古代詠月的詩篇可謂是積累盈箱,汗牛充。

最早寫月的要數《詩經?陣風?月出》 月出皎兮,使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人思念他的親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因為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普照一切,籠蓋一切,可謂是“隔千里兮共明月”。這便容易使人產生一種曠遠或是迷離,悵惘的感受。這種感受正與人們的相思之情相吻合的,因此詩人們常借月抒情,並能翻古為新,悠悠托出綿綿情思,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人由望月而懷遠,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長夜漫漫,怨情頓生,怨誰呢?怨燭光而滅之,披衣出門那姣好圓滿的明月又是如此地撩人心緒,更讓人難以入睡。相思贈物吧,只有滿月光,它飽含我滿腔心意可又無以傳送,只好借夢歡聚。全詩圍月而寫,情由月生、由月而深,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情深意厚。 借月寄相思,李白就有佳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杜甫的《月夜》中寫道:今夜鹿 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更是望月思家的千古傳誦的名作。

遇見古詩作文 篇4

我心中的一首詩,博大精深,讓我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我心中的一首詩,樸實無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它的真實寫照。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祕,讓所有的難題成了樂趣;小時候,我以為你很有力,總喜歡把我們高高舉起。於是,心裡便暗下決心——長大後要成為你。

在一次作文中,自己把心中隱藏己久的祕密傾吐了出來。作文字發下後,您在上面寫了紅紅的批語——只有現在努力學習,長大後方能為人師。且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得是一條河。

似懂非懂的自己,心中便有了一個堅定的目標,刻苦努力地朝它奔去;懵懵懂懂的自己,心中便有了一盞指路明燈,夜以繼日地朝它邁進!

終於,自己如願以償地跨進了夢寐以求的學府。“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得是一條河”,那句話時常在耳畔響起,鞭策著自己前進。

自己便猛地一頭扎進了知識的海洋:學舞蹈、說英語;練彈琴、繪繪畫;讀語文、做數學……

20xx年,自己以優異的成績的畢業了,踏上了那三尺講臺。用自己所學澆灌那嬌嫩的芽兒;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培育燦爛的花朵。

那時的自己才明白: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淚滴;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自己。

20xx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罕見災難降臨到了中國大地,四川汶川發生了幾十年不遇的8級地震。

王忠洪——搶救了學生而犧牲了自己。那天,正在上課的他,一發現異常情況便迅速疏導學生脫險。在所有人都奮力奔向完全地帶時,他卻不顧一切地跑回教學樓,原來還有幾名學生躲在裡面不敢出來。無情的災難奪去了他的生命,他壯烈而光榮的'犧牲了。

譚千秋,用自己的身軀護住講臺,因那下面可以躲藏幾個學生。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回了學生的新生;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著神聖而光芒奪目的“教師”二字!

此時的自己方明白:自己心中的那首詩如巍巍崑崙;自己心中的那首詩如波濤大海;自己心中的那首詩如神祕宇宙!

我心中的一首詩,是一截蠟燭,總是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我心中的一首詩,是悠悠五千年文明史,歷久而彌新;我心中的一首詩,是一首激情昂揚的歌,催人奮進!

遇見古詩作文 篇5

春,鳥語花香,花團錦簇;夏,烈日炎炎,荷花綻放;秋,秋高氣爽,碩果累累;冬,鵝毛大雪,冰天雪地。

那一首首詩,譜出的是錦繡山川、離情別緒、風花雪月……但最打動那天真無邪的心的,便是那古詩中的春夏秋冬。春天絢麗多姿,有“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早春。夏天多熱而又不失清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秋,有的收穫也有的是傷感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冬天有驅寒喝小酒的“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春、夏、秋、冬、四時之景不同,一年四季在詩人筆下是那麼美麗。

韓愈的《春雪》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新年已經來到,然而還沒看到鮮花,才驚奇的發現地上已經有了綠芽,白雪卻耐不住春天姍姍來遲,竟下了起來,在庭前灑下一片片飛花。其實這首詩可見作者急切的心情,在盼望春天。

楊萬里的《小池》寫了夏景,清泉無聲愛惜著細流,映在水裡的樹蔭喜歡晴天中的柔光,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落出水面,早早就已經有蜻蜓落在了上頭。

李煜的《相見歡》寫的是秋景,當他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月亮。低下頭,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秋色之中。雖然這首詩,有寫秋色,但最多寫的是離別愁,離鄉去國的愴痛,寫了作者的寂寞。

白居易的《問劉十九》描寫了冬,“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天色陰沉,看來要下小雪了,你能否留下來與我共飲一杯?他描寫了雪天將要邀請好友一起喝酒的樣子。

古往今來,描寫春、夏、秋、冬四季之景的詩也很多,但大多是借景抒發自己的情感。是古詩詞讓這些文人借景抒情,在他們的詩中能看到景物,還能領悟作者內心的情感。

遇見古詩作文 篇6

這是一個清晨,我心情特別愉快,所以決定出門放鬆放鬆。

我路過河邊,看見了一個牧童在放牛,便快步走上前,跟他聊起了天。他見到我很吃驚,興奮的跟我講:“叔叔,我有次路過學堂,聽見一個先生正在講你的詩。你能不能把我也寫進你的詩中呢?”

“行。”我爽快地答應了他,於是決定跟著他。這時,牛不走了,牧童說:“他渴了,我們去小河邊吧。”

我跟著他去了小河邊。牛兒趴在青青的草地上,大口大口的喝著河水,牧童側坐在一塊佈滿青苔的大石頭上。河水清澈見底,一條條小魚在水裡嬉戲著,五顏六色的小石子嵌在水底,把池塘裝點的像條五光十色的絲綢。

牛兒喝完水,我們也該上路了,牧童開心地唱起了他自編的歌:“我是快樂的牧牛童。每天喂牛、牧牛呀喂……”到了樹叢裡,他還在唱歌,突然,我的耳邊又傳來一個聲音,“知了,知了,知了”。原來是一隻蟬在唱歌。牧童也聽見了,不滿意的嘟起了小嘴,對老牛和我“噓”了一聲後,悄悄的走到蟬的身後,“啪”的一聲抓住了蟬。說時遲,那時快,蟬迅速地飛出了他的手掌。他不甘心,快步去追蟬。我看了看太陽,要到中午了,我只好回家了。

雖然只有一個上午,但我已經有了思路,寫下了一首詩,《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突然閉口立。

或許,這小牧童會喜歡吧……

遇見古詩作文 篇7

因為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個體的生命是短暫、有限的,他們才幻想著在有限的生命裡,去追求無限的價值;在相對的存在中,去追求絕對的意義。千百年來,這種追求生生不息,無數詩人將對人生意義的尋尋覓覓,寄託在山水之間,踏遍千山,尋找一個俯視生活的視點。個體生命找到了這種載體,於是,他們開始走向山巔水涯。這種對生命意義的追尋,使中國詩人登臨遠眺的詩篇中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時空意識、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的融合。

水闊山長。先說一組大家很熟悉的詩。

李白在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的荊門山送別朋友時看到,“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這是李白眼裡的山水。

王維泛舟漢江的時候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這是王維那一刻的山水。

杜甫登上岳陽樓看到,“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是杜甫看見的山水。

而韓愈呢?他看到了一幅清淺的山水風景,“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每個人看山見水,都會留下自己的印象。我們說的這些詩,雖然個人觀感不同,有一點是相似的——它們都是詩人真切地將身心投入山水之中才會產生的印象。個體生命找到了山水這個載體。水闊山高之間,人被山水託舉,自然之美和主體之美融合,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完成人與自然交融的審美。

山水,成為人寄寓和滋養心靈的所在。

中國人對山水的審美,有著悠久的傳統。莊子曾經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怎麼樣同往共來呢?在莊子那裡有著幾個層次。最高階的是人和天地的完全融合,所謂“天人合一”,這是“造物主”的境界;次一級的,御風而行、遨遊天地,這是“仙人”的境界;再次一級,對於凡塵俗世的普通人來說,如果存在著脫俗忘我的追求,有著對“逍遙”的渴望,意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可以採取的途徑就是登山臨水。魏晉時期,世事無常,玄學盛行,人們一方面渴求莊子的“逍遙”,一方面認識到人生不自由的侷限性,渴望超越,登臨山水寄託懷抱就是最便利的方式。

我們的日常生活是一個平視的視角,覺得天高地闊,有很多東西都比我們偉大,都比我們遼遠,一身渺渺,有的時候會覺得孤單和無助。登臨山水,給了我們一個不同尋常的視點。當人在山之巔,在水之涯,有時候會真正體會到“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的自由自在。正是因為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個體生命非常短暫,充滿無奈與無常,所以他們才努力在有限生命中去追求無限的價值,在相對的存在中,去追求絕對的意義。這種追求生生不息,轉化成山水之間尋尋覓覓的寄託。人們踏遍千山,尋找一個俯視生活的視點,這種對自然的皈依與眷戀,使山水詩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時空意識、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

在中國的山水詩中,我們還發現一個奇妙現象:人在遠眺空間的時候,往往也望穿了時光。空間成為一個載體,它越是遼闊,人對歷史那種悠長雋永、肅穆莊嚴的體會也越深刻。無形的時光在有形的空間裡可知可感,動魄驚心。

遇見古詩作文 篇8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真切地歌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真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照料著我們,培育著我們。詩的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它用平時我們最常見的兩樣東西――針線和衣服,來表達了母親對子女們的關愛。第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則表達出了兒子要出遠門,母親為兒子擔憂的神情,因為她怕這一去可能會不復返。而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寫出了孟郊自己心裡面最最真摯的看法,從他的詩句中我也感受到了這偉大的母愛!我們就像大自然中的一顆小草,母親就如陽光、雨水一般,光照我們,呵護我們。這樣的深情厚誼,我們做子女怎能報答的了呢?

這首遊子吟以遊子的感恩之心為主線,來表達母愛的偉大。書上說:“上帝無法照顧每一個人,所以才創造出母親。”母親關愛我們,呵護我們,完全是以自己的本性,毫無怨言的教育我們,就像遊子吟中的這個慈母,把自己對兒子的愛化為一針一線,讓我讀著讀著感到了溫暖。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