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2017職業衛生優秀工作計劃範文

工作總結 閱讀(8.43K)

全面開展愛國衛生運活動全面整治環境,消除四害,清理亂張貼,加強環保工作,開展多形式的宣傳活動,不斷提高醫院職工的健康意識和文明意識。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職業衛生工作計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17職業衛生優秀工作計劃範文

  職業衛生工作計劃篇一

為深入開展我縣20XX年職業病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全縣職業病防治監督管理工作,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健康權益,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20XX年職業衛生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1、各中隊摸清本轄區內所有工礦企業本底,做到本底清楚;

2、對工礦企業監督覆蓋率達100%,指導企業填寫《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基礎檔案》、《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和《用人單位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表》,建檔率達100%。

3、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其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率達60%。

二、工作進度

第一階段:3月—4月,各中隊聯合當地政府、安監部門摸清本轄區內工礦企業本底,並指導企業建立《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基礎檔案》、《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和《用人單位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表》。要求:做到本底清楚,對能進場的工礦企業進行指導,4月底將本底和無法進場的企業名單報綜合科。

第二階段:5月--6月,對各種原因導致不能進場的工礦企業,經大隊與政府和相關單位接洽後,再進場進行指導,並建立“職業衛生三檔”。要求:6月底前完成所轄區域工礦企業的“職業衛生三檔”建立工作。

第三階段:7月--11月,由各中隊自行安排時間對轄區內企業依照《職業病防治法》對工礦企業進行現場監督指導,對存在的問題下達監督意見書,要求其限期整改。要求:轄區內每家工礦企業都必須進行現場監督指導,監督覆蓋率達100%。

第四階段:12月,各中隊在12月5日前將20XX年職業衛生工作開展情況、存在問題及採取措施、建議,以書面形式報綜合科,由綜合科彙總後報衛生局。大隊將在12月底對各中隊的職業衛生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檢查情況納入年終目標考核。

同時,各中隊要繼續做好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工作,採取新聞媒體報道、現場諮詢、培訓交流、在所在轄區主要街道懸掛宣傳標語等多種形式開展職業病防治的宣傳工作,提高企業負責人的職業病防治觀念和勞動者的自我健康保護意識,從而減少和消除職業病危害。

  職業衛生工作計劃篇二

為進一步抓好我市職業衛生監管工作,按照國家、省職業衛生監管工作部署及《2012年瀋陽市安全生產工作要點》的要求,制定2012年全市職業衛生監管工作計劃。

一、工作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修正)》和《瀋陽市安全生產“十二五”發展規劃》,全面推進職業衛生監管工作,進一步推動工作創新,夯實基礎工作,深化職業危害治理,改善作業環境,保護勞動者健康權益。

二、工作目標

1.全面完成省、市政府下達的職業衛生監管工作任務。

2.職業病危害專案申報率達到90%以上,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檢測率達到50%以上,主要危害因素檢測合格率達到80%以上,職業健康體檢率達到60%以上,建設專案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三同時”審查驗收率達到70%以上,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職業衛生培訓率達到100%。

3.有效控制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職業危害。

4.遏制重特大職業危害事故的發生。

三、工作任務

1.進一步加強職業衛生監管體系建設。一是儘快完成職業衛生監管職責劃轉工作。2011年11月,遼寧省編辦根據中編辦《關於職業衛生監管部門職責分工的通知》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明確職業衛生監管部門職業分工的通知》(遼編辦發[2011]231號),明確了省安監部門職業衛生監管職責。省安監局和省衛生廳已經完成職能劃轉,市安監和衛生部門職能劃轉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各區、縣(市)安監局要儘快與機構編制部門及衛生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完成職能劃轉工作,建立責權匹配、上下一致、運轉有效的職業衛生監管體系。二是進一步加強職業衛生監管機構隊伍建設。各區、縣(市)安監局都要設立獨立的職業衛生監管機構(棋盤山風景開發區安監局除外),配齊滿足監督執法需要的專業監管人員。三是進一步加強職業衛生執法裝備建設。各區、縣(市)安監局要按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檢查裝備配備指導目錄》的要求,配齊職業衛生監管執法裝備,包括現場快速檢驗檢測裝置(優先選配粉塵、毒物、噪聲、高溫、照度、風速、鐳射測距儀等檢測裝備,配備率達到50%以上)、個人防護用品、調查取證裝置及必要的檢查專用車輛,保障監督執法工作有效開展。

2012年,市安監局將對區、縣(市)安監局職業衛生監管機構、隊伍和技術裝備建設情況進行達標考核。

2.進一步加強職業衛生技術支撐體系建設。一是建立區、縣(市)級職業衛生技術支撐機構。各區、縣(市)安監局要按照國家安監總局《關於加強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建立1個區、縣(市)級職業衛生技術支撐機構(棋盤山風景開發區安監局除外)。保證區、縣(市)安監局能夠得到有力的技術支撐。二是推進職業衛生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各區、縣(市)安監局要根據本地區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實際需求,以區、縣(市)級職業衛生技術支撐機構為組織者,統籌規劃、科學佈局,通過利用全市現有的技術服務資源、遴選並確定依託的技術服務機構,建立區、縣(市)級職業衛生技術支撐體系,形成覆蓋本地區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網路。三是全力推動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工作。各區、縣(市)安監局要監督存在職業危害的單位進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大幅度提高檢測評價數量,檢測率要達到50%以上。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開展製鞋、傢俱、鑄造、陶瓷、化工、機械、電力、礦山開採、石材加工等重點行業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工作。

3.繼續加強職業危害的動態申報。各區、縣(市)安監局要繼續加大職業危害申報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指導所有存在職業危害的企業依法如實申報,重點抓好建設專案職業危害預先申報和已經申報企業發生變化的變更申報及新檢查出的未申報企業的申報工作,進一步增加申報數量,申報率達到90%以上。健全職業危害基礎資料庫,實現監管工作網路化和資訊化。

4.繼續深入開展職業危害治理,監督用人單位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一是要繼續按照國家安監總局關於在職業危害嚴重的石英砂加工、木質傢俱製造、石棉製品企業開展職業危害治理行動的部署和要求,督促指導企業抓住產生職業危害的重點車間、工藝、工種和崗位,革新技術工藝,更新生產裝備,加快防塵防毒設施技術改造,控制和減少職業危害。二是要開展製鞋、鑄造、陶瓷、機械、化工企業職業危害整治“回頭看”活動,鞏固整治成果。要在只取得治理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採取有效措施深化治理工作。三是深化粉塵與高毒物質職業危害治理,將礦山開採、石材加工、水泥製造、電子等行業領域納入治理重點,突出抓好矽塵、高毒物質、重金屬等職業危害治理。實施職業危害重點治理工程(全市確定100個重點治理工程專案),明確治理的目標任務、內容範圍和方法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從職業健康管理、工程防護、個體防護、健康監護等方面督促用人單位進行深入治理。各區、縣(市)要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研究確定職業危害治理的重點行業領域,在上述行業領域的基礎上適當調整,選擇5個左右行業領域進行重點整治。四是加大監督執法力度,確保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各區、縣(市)安監局要對職業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業依法進行監督,責令整改,逾期不整改要依法予以處罰,情節嚴重的要依法予以關閉。通過依法整治,使工作場所粉塵、毒物、放射性物質等主要危害因素檢測合格率達到80%以上。五是開展職業健康先進企業建立活動。配合國家安監總局開展的職業健康先進企業建立活動,按照省安監局在木質傢俱、建材等行業中小企業開展“職業健康先進企業”建立活動要求,各區縣市安監局要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建立活動,爭當職業健康先進企業,用先進典型引導用人單位改進職業衛生管理工作。

5.認真做好建設專案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管工作。2012年,各區、縣(市)要深入落實建設專案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從源頭上控制職業危害。各區、縣(市)安監局要與衛生部門做好建設專案職業衛生“三同時”交接工作,確保工作的連續性,要加強與發展改革、國土資源、建設等部門的合作,建立建設專案審批聯動機制。

從2012年2月起,建設單位的新建、改建、擴建、建設、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專案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稽核(備案)、建設專案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審查和建設專案職業病防護設施竣工驗收(備案),建設單位要按照規定向安監部門提出申請。市和區(縣、市)安監部門按照分級管理原則,認真做好建設專案的稽核、審查、竣工驗收和備案工作。

各區、縣(市)安監局要加強建設專案職業衛生“三同時”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建設專案職業衛生“三同時”審查工作力度,審查驗收率達70%以上。進一步規範建設專案備案、稽核、審查和竣工驗收工作,防止建設專案“帶病”生產和執行,從源頭上控制職業危害。

6.認真做好職業健康監護監管工作。各區、縣(市)安監局要進一步規範職業健康監護工作,開展對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的專項檢查,監督用人單位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監護制度,強化職業健康監護,做好接觸職業危害職工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建檔工作,職業健康體檢率達到60%以上。

7.進一步加強職業衛生宣傳培訓工作。一是大力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新修訂)宣傳工作。各區、縣(市)及全市各用人單位要組織開展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活動,強化用人單位的職業衛生守法意識,增強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防護意識和技能。各區、縣(市)安監局要與衛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會等部門聯合開展宣傳活動及現場諮詢日活動。通過新聞媒體、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畫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職業衛生知識,在全社會營造職業病防治的良好氛圍。二是繼續開展用人單位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職業衛生培訓工作。凡存在職業危害用人單位的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2011年沒有參加職業衛生培訓的,2012年必須參加由安監部門組織的職業衛生培訓。各區、縣(市)安監局要在2012年全部完成對用人單位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職業衛生培訓工作。三是各區、縣(市)安監局要督促指導用人單位加強對勞動者上崗前和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危害防護知識,使其掌握職業危害防護知識和防護技能,增強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

8.建立綜合資訊體系,建立職業衛生年報告制度。各區、縣(市)安監局要充分利用國家開發建立的集職業危害申報、建設專案職業衛生“三同時”核准、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頒發、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職業健康監護資訊彙總統計分析和違法行為處罰與事故調查處理等資訊功能於一體的綜合資訊管理平臺,加強職業健康資訊統計分析工作。要全面、準確地掌握本地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職業健康監督檢查等資訊,並及時、準確地逐級上報。要定期對職業衛生資訊進行研究分析,每年形成年度職業衛生報告,提供給相關部門和機構,為職業衛生監管工作決策提供服務。

9.通過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立,進一步強化職業衛生監管工作。各區、縣(市)要在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立過程中,通過對職業危害嚴重行業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設定職業衛生否決專案和對一般職業危害企業考評設定職業衛生部分最低得分比例,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門檻,提高企業職業衛生管理工作。

四、工作考核

職業衛生工作已經納入市政府對區、縣(市)政府、市直單位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市政府將對區、縣(市)政府和市直各單位職業衛生工作進行考核,對未完成工作任務的地區、部門和單位,在考核時予以扣分。

五、工作措施

1.加強對市直管單位監督檢查和對區縣(市)的督促指導。一是市安監局對市直管單位每半年進行一次執法監督檢查;二是對區縣(市)每半年進行一次督促指導,重點地區每季度進行一次督促指導。

2.加大執法工作力度。市和區縣兩級安監部門要加大職業衛生監管工作的執法力度,對用人單位違反職業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要堅決責令整改,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堅決予以處罰,特別嚴重的要報請政府予以關停。

3.市安監局定期對區、縣(市)安監局執法監督檢查情況進行抽查。

4.市和區縣(市)兩級安監部門將會同衛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會等部門開展一次聯合執法行動。

六、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認識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建立和落實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健全工作機制,確定牽頭部門,明確職責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全力抓好職業危害防治工作。

2.分工明確,密切配合。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認真做好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加強工作的協調與配合,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加強資訊通報和資訊溝通,構建職業危害防治的長效機制。

3.加強宣傳,強化監督。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際網路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職業危害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勞動者的'自我防護意識。要強化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鼓勵群眾舉報職業危害防治違法行為,對存在嚴重職業危害問題的單位和地區要進行曝光。

  職業衛生工作計劃篇三

為認真貫徹國家、省市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要求規定,同時結合本企業工作的實際情況,切實做好勞動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特制訂職業衛生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省市的最新精神與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結合本企業工作的實際情況,加強本廠勞動衛生職業病管理,建立健全勞動衛生職業病管理的標準體系,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職業病管理水平;強化對企業員工進行職業衛生法制教育和宣傳,切實把企業職業衛生工作落實到實處,積極配合職業衛生監督機構做好職業衛生的監督和檢查工作,日常工作實行閉環管理,及時消除職業衛生監督工作中隱患,決不留死角,從而確保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二、工作目標

1、做好每年接觸有危害因素職工健康檢查和各類職工健康普檢工作,職工就業前體檢率達到100%;在崗職工體檢率達到100%;離崗前職工體檢率達到100%;同時建立健全職工個人健康監護檔案,建檔率達到100%;

2、在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充實,有危害因素作業場所工作環境檢查率達100%。作業場所職業危害警示標誌覆蓋率達到100%,在主要生產車間的醒目位置設立警示牌;

3、職工個人防護用品發放率達到100%,使用率達到95%;

4、利用電視、宣傳欄、各種學習講座等活動,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培訓活動,通過不定期的測評及相關問卷調查分析,職工對職業病防控重要性及有關知識知曉率達到95%;

5、逐步改善工作環境條件及勞動強度,建立良好的人文環境,降低職工勞動緊張度和減輕壓力及厭倦情緒,適當調整工作強度,合理安排工作,安排合理的營養膳食,注重工作期間的休息效果以減緩疲勞;

6、作業場所輕傷發生率控制在0.2%,職業病發病率為0,急性中毒發生率為0,不發生重大人身和裝置安全事故。

7、認真做好突發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診治和報告工作。

三、干預措施

㈠規章制度實行過程中進行效果評估

在企業的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工作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的企業管理標準,由行政部,生產部牽頭組織企業有關管理部門對廠職業衛生管理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目的是檢驗規章制度的可行性,是否合理進行綜合評定,廠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具體為:

1、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

2、急性職業病事故預防和處理制度

3、職業病危害建設專案“三同時”制度

4、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5、職業健康監護制度

6、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評價制度

7、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制度

8、職業衛生防護設施維修保養制度

9、職業衛生個人防護用品發放與使用管理制度

10、職業病防治管理獎懲制度

㈡宣傳教育培訓和具體實施部門及進度

1、結合《職業病防治法》,利用多媒體、宣傳欄、映像資料等宣傳工具廣泛開展職業病防護的宣傳活動;

3、每年開展“安全職業衛生保健知識”競賽活動;

4、組織職工消防、觸電、創傷急救的知識培訓;

5、定期對接觸有毒有害因素的員工進行衛生知識培訓;

6、開展職工參與職業衛生工作提合理化建議活動,對職工參與職業衛生工作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7、結合開展職工職業安全衛生活動,採取各種形式分批舉辦職工職業衛生、健康促進、營養膳食及醫學知識等視訊知識學習大會,職工參與率每年遞增5%;

8、對在崗職工進行崗位職業安全衛生知識培訓,提高職工自防、互防技能,對接觸有職業危害因素作業人員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在勞動合同中寫明必要的防護措施和待遇,職工簽訂率要達到100%;

(三)加強日常管理,改善作業環境,落實職業防護措施

1、行政部負責有危害作業場所、崗位警示標識的設定工作;

2、為了加強化學事故急救處理,在硫酸灌區加設噴淋裝置;

3、由生產部監督員工勞動防護用品使用情況;

4、由生產部、行政部定期對生產車間工人作業環境面貌進行整改,使生產環境、工人休息室等場所環境整潔、舒適;

6、由行政部做好綠化工作,增強企業綠肺功能;

7、由行政部加強對食堂食品衛生及環境衛生的日常監督和檢查,做好從業人員健康證的檢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