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工會保障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 閱讀(1.21W)

一、高標準組建區總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及鄉鎮辦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站

工會保障工作總結

市總社保工作會議之後,區總黨組把深化幫扶網路建設、切實為職工辦實事作為落實中央保民生、保增長、保穩定重大決策的重要手段列為全區工會重點工作,通過下發檔案、召開專門會議,安排佈署此項工作。各鄉鎮辦工會迅速行動,按照市總、區總的要求,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援下,集中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著手籌建,區總相關部門的同志按照區總領導“高標準籌建、高起點運作、高質量服務”的指示精神多次深入各鄉鎮辦督促檢查,協調解決籌建中的問題。經過全區工會上下共同努力,全區八個鄉鎮辦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站如期建立。5月27日,順利通過市總考核驗收。我區鄉鎮辦幫扶工作站建設呈現如下特點:一是標準高。八個鄉鎮辦幫扶工作站具備十有:有組織、有人員、有場地、有牌子、有制度、有印章、有活動、有電話、有電腦、有印表機,具備開展工作所需的軟硬體裝置。二是從辦公形式上可分兩種:一是幫扶工作站獨立設定、獨立辦公。這種形式的幫扶工作站場地相對狹窄,但可突顯工會幫扶的特色;另一種形式是幫扶工作站獨立設定,與民政、勞保所、黨員服務等視窗合署辦公。這種形式的幫扶工作站場地寬敞,可為職工提供“進一個門、找一個人、辦一籃子事”的一站式服務。三是活動成顯初現:各鄉鎮辦幫扶工作站建立後通過各種途徑進一步調查摸底重新建立健全了困難職工檔案,並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幫扶援助。如:萬金鎮幫扶工作站通過本地在福建泉州、廣東東莞的打工人員瞭解到裁剪、縫紉的用工資訊後,及時舉辦了200餘人參加的裁剪縫紉培訓班,並全部在兩地實現了就業。為了完善幫扶功能,實現幫扶工作的網路化、經常化,區總以縣區幫扶工作中心考核驗收的契機,著手組建本級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中心。召陵區總工會結合自己的實際,在資金緊張情況下,徵得區領導同意,租賃87平方米臨街辦公場所,一是購置了桌椅、電腦、各項辦公設施,投入資金3萬元多元;二是建立了組織,經區總工會黨組研究,一名黨組成員任幫扶中心主任,抽調4名有工作能力、業務精通、事業心強、辦事公道同志為辦公室成員;三是按照盛市總工會的要求,建立健全困難職工電腦檔案和紙質檔案;四是完善了一系列的各項幫扶規章制度,印製幫扶宣傳資料3000多份,受到盛市領導的好評。

二、探索延伸建立村、社群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室

區幫扶中心為困難職工提供援助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一個區地域廣、線長,困難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居住分散,僅靠區幫扶中心很難實現對困難職工幫扶的全覆蓋。幫扶中心向鄉鎮延伸,即建立鄉鎮辦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站勢在必行。建立鄉鎮辦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站雖然拉近了與職工、特別是農民工的距離,但畢竟不是最基層,而行政村、社群卻是與職工朝夕相處,對農民工所思、所盼、所為最為了解,若把幫扶載體直接延伸到村、社群,即建立村、社群幫扶工作室,使市、區、鄉鎮辦、村社群構成幫扶工作網路,網路間上下貫通、互通有無、資訊共享、一呼百應,既可以對困難職工有效地實行動態管理,又可以為困難職工提供快速、便捷、有針對性的援助和服務。目前,各鄉鎮辦幫扶工作站正積極探索在建立工會組織的`行政村、社群試建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室。雖然是初步嘗試,其生命力已初步顯現。如:前不久天橋街辦事處幫扶工作站舉辦的兩期(電焊、計算機)培訓班,21名經培訓的農民工順利就業。這個用工資訊就是社群幫扶工作室對所屬企業、門店調查瞭解後提供的。又如:制雨傘是鄧襄鎮於莊村的傳統產業,此產品有市嘗有銷路、有效益,一部分農村富裕人員因無技術而望企業嘆,於莊村幫扶工作室得知訊息後,及時組織有意向農民進行制傘技術培訓,最終圓了他們的制傘夢。

三、整合社會資源,構建藍領技能培訓大格局

藍領技能培訓是落實萬名職工援助行動的重要工程,也是提高職工素質,促進農民工就業、再就業、實現創業的有效措施。工會系統因缺資金、缺技術、缺場地,只能搞小打小鬧、拾遺補缺式的培訓,但工會有健全的組織體系和幫扶網路優勢。而勞動、農委、畜牧局等部門擁有更多的行政資源和技術優勢,因沒有健全的組織網路,組織學員不足,先進的裝置和技術得不到應有發揮,兩者若有機結合,即可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獲得1+1 >2的效果。經過區總領導協調和多方努力,最終構建起了有召陵特色的“以政府主導、工會牽頭,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藍領技能培訓大格局”。四月初,在萬金鎮舉行了召陵區藍領技能培訓工程啟動儀式和首場培訓,拉開了我區職工技能培訓的帷幕。近兩個月來,靠鄉鎮辦幫扶工作站及村幫扶工作室在基層組織學員,農委、畜牧局提供技術,勞動局提供裝置(技能培訓流動大蓬車:中型轎車上面裝有10臺電腦)舉辦種植、養殖技術培訓班8期,培訓學員近3000人,舉辦電腦、計算機培訓班16期,培訓學員3200人,舉辦裁剪縫紉培訓班6期,培訓學員1200人。從此,即將擱淺的勞動局“技能培訓流動大蓬車”又煥發出了勃勃生機,農委開展的“陽光種植培訓工程”更充滿了陽光,“有困難找工會”的口號在召陵區正在逐步唱響。

四、深化“五一創業行動”協助農民工實現就業、再就業、自主創業

一是以區總、鄉鎮辦、村社群三級幫扶網路為平臺為農民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充分發揮村社群幫扶工作室的作用,進一步調查澄清各類農民工底數,根據不同情況、不同技能、不同需求進行登記、救助、培訓,讓農民工在一條龍服務中實現就業再就業。如萬金鎮工會幫扶工作站通過本地在福建泉州、廣東東莞的打工人員瞭解到裁剪、縫紉的用工資訊後,及時舉辦了200餘人參加的裁剪縫紉培訓班,並全部在兩地實現了就業。又如制雨傘是鄧襄鎮於莊村的傳統產業,此產品有市嘗有銷路、有效益,一部分農村富餘人員因無技術而望企興嘆,於莊村工會幫扶工作室瞭解此情況後,及時組織有意向農民進行制傘技術培訓,最終圓了他們的制傘夢。二是加強與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工會的聯絡、溝通、走訪慰問,通過當地工會組織瞭解更多的用工資訊,以便整體、有序地組織農民工外出就業。三是配合勞動部門定期召開農民工現場招聘會和“民營企業招聘會”等活動幫助200餘名農民工實現就業。四是與相關部門聯合成立創業指導組,對農民工的創業專案進行科學論證,分析市場可行性,切實幫助他們選好、選準創業專案,實現科學就業。截止目前,根據當地的種植、養殖習慣,通過培訓、技術指導,已幫助近2600名農村富餘人員實現了規模養殖、種植就業。五是協調工商、稅務部門積極落實創業優惠政策,採取多種形式做好優惠政策的宣傳諮詢,引導更多的農民工加入到自主創業中來。六是開展“自主創業明星”評選活動,大力弘揚創業明星的創業精神和業績,輻射帶動更多的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

五、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把幫扶工作當成大事來抓

區總工會高度重視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幫扶工作,加強領導,摸清底子,籌措資金,搞好幫扶,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建立困難職工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1107名,共幫扶特困職工96名,籌措幫扶資金6.5萬元,29名特困職工實現脫貧。

區委、區政府成立幫扶困難職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總工會,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下發了《一幫一幫扶活動的通知》,明確了幫扶工作目標和各有關單位的職責,把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經常研究幫扶工作,制定幫扶計劃,實施幫扶活動,並認真組織專人負責落實,按照“困難原因清、家庭住址清、基本狀況清、技術特長清”的原則,區總工會抽調4名同志經常深入企業、機關、學校、農村瞭解情況,摸清問題逐一登記造冊、分類排除、建檔立案,並及時上報,符合一戶、建檔一戶、脫貧一戶,登出一戶。把幫扶工作紮紮實實地落到實處。“雙節”期間,區四大班子領導還分別到分包鄉鎮和單位看望,慰問困難職工26名,送去現金6800元、米1800斤、面1200斤、油260斤。

2015年,金秋助學活動以來,一是組織經濟效益好的企業老闆與困難大學生結對幫扶;二是與城市信用聯社推出了生源地貸款政策,為困難大學生提供小額貸款;三是由區總工會、文明辦牽頭成立了召陵區慈善協會,發動社會各界開展愛心募捐活動,今年以慈善協會名義為143名困難大學生、中學、國小生髮放助學款20餘萬元,社會反響良好。

總之,我區工會社會保障工作在市總工會和區總黨組的領導下,按照我區萬名農民工援助行動方案提出的目標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上級工會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我們決心在新一年裡,發揚成績,糾正不足,為儘快克服金融危機給職工、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我區經濟平衡較快發展,實現職工、企業雙贏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