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年終工作總結範文

工作總結 閱讀(1W)

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兩項根本要求,切實增強服務大局、肩負責任、遵守紀律三種意識,不斷強化班子建設、效能建設、制度建設、基礎建設四個保障,突出抓好就業促進、社會保障、人才隊伍建設、人事管理、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五大工作,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全面實現了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現將2011年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年終工作總結範文

一、主要工作指標完成情況

——招才引智方面。全區人才總量達6.25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總量2632人。2011年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相城分會場活動期間,共簽約落地專案20個,達成合作意向專案57項。成功建立吳通通訊等6家江蘇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協助創新淨化等5家設站單位招收5名博士後進站開展專案研究。

——就業促進方面。全年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左右,區鎮兩級人力資源市場共舉辦招聘會354場,提供崗位112239個,新增就業31085人,解決本地失業、失地(失水)勞動力實現就業22998人。開設電車裝配、家政、保安、綠化養護等65個課程班,組織各類職業培訓39845人。認定就業困難人員5230人,幫扶就業困難實現再就業5228人,累計開發公益性崗2219個。累計發放崗位補貼、社保補貼2268.43萬元。

——社會保險方面。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區城鎮五險保險參保單位7133家,全區各類社會保險參保總人數達129萬人(次)。其中,全區納入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總人數31.49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22.57萬人,參保率99%以上。各項社保基金累計結餘48.04億元。全區納入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總人數 31.49萬人,“農保轉城保”基本達到100%。

——勞動維權方面。全年共開展勞動監察專項檢查6次,打擊取締非法中介機構23家,專項檢查和日常巡視單位624戶,全區勞動合同書面審查單位3238家,勞動合同簽訂率為 95.2%。共受理各類投訴舉報案件90件,全區已劃入網格單位共4363戶。共受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685起,結案率達99%,調解(撤訴)率達 73%。共認定工傷2012起,共鑑定工傷458起,共調解工傷事故527起。共稽核專項集體合同922份,審批特殊工時77家。共有126家企業被評為 2010年度“a級勞動保障信譽單位”。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服務轉型為導向,著力推進人才強區戰略

1.落實人才政策,優化人才環境。一是完成各類人才資助申報及發放工作。完成2010年區級人才引進資助的稽核工作,最終79人列入資助名單;共推報虞春等5人6個專案申報市級培養資助;發放落實2007-2010年度區級資助、2010年度區級匹配資助;全區共有17人申領市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資助經費(2006-2009年);組織 2011年度市級申報工作,做好新政策的宣傳和申報培訓,今年共推報12家企業的24人申報“姑蘇重點產業緊缺人才計劃”; 積極推薦姑蘇高技能突出、重點人才。共向市局推薦姑蘇高技能突出人才1名、重點人才15名。二是優化人才安居環境。貫徹落實《XX區人才優租房管理辦法(試行)》,出臺《XX區人才優租房管理細則(試行)》,並配合區人才辦,完成市級人才公寓裝置資助的申報工作,推報陽澄湖、太平兩地人才公寓申報資助3.5萬元。

2.加大引智力度,加強載體建設。完成科斯伍德、新穎金屬2家企業外專專案資助經費的申領工作;組織區內聘專單位參加XX市聘專單位培訓班;推薦久工機械羅恩.李.哈里森博士申報國家高階外國專家專案引進計劃;蘇州上聲進站博士後研究人員馬登永博士順利通過出站考核,並與蘇州上聲正式簽訂工作協議,落戶相城。繼續加強與清華大學合作的“雙基地”建設,今年共有18名清華大學博士生和9名研究生骨幹來我區實踐、掛職,形成了課題報告27篇;制定出臺《XX市XX區高校研究生社會實踐定點接收單位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加快推進高校社會實踐和掛職基地建設;出臺《加快推進XX區企業博士後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大對上爭取力度,成功建立6家江蘇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分站);落實2010年度獲批的省“企業博士集聚計劃”企業博士後類資助40萬元,建站資助130萬元、進站資助經費13萬元。

3.打造引才品牌,創新引才機制。以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為契機,精心組織相城分會活動,通過這一平臺,向國內外創新創業精英展示相城、推介相城。在今年分會場活動中,共有3家孵化機構、2家創業投資公司、6家研發機構、15家企業,及80名高層次人才就77個人才載體、人才創新創業專案進行了對接洽談,最終20專案落戶本區。同時借市政府在北美舉辦創業大賽之機,做好300餘個人才專案的對接工作,截至目前,共有5家企業7個對接意向正在洽談。

4.科學評估人才,推動職稱評定。通過前期大規模的宣傳,本年度職稱申報數量和質量都較往年有較大幅度提升。年度受理職稱申報材料1238份,其中高階職稱65人,中級職稱申報508人,初級職稱665人,共組織召開工程、圖文博檔、中國小教師、農業等系列(專業)職稱評審會4次,累計評審專業技術人員411名,辦理大中專畢業生職稱初定447人。同時,根據市局蘇職辦〔2010〕18號的檔案精神,積極開展部分國家、省職業資格比照認定為相應職稱資格工作,通過向有關單位寄送信件、釋出網路通知等手段進行宣傳。目前,已受理並辦結職業資格比照認定為職稱資格業務37人次。

(二)以就業惠民為目標,著力打造充分就業工程

1.完善政策措施,推動城鄉就業。為進一步鼓勵就業促創業,我局以當前現有條件為根本出發點,不斷完善就業再就業政策,著重拓寬就業再就業渠道。與區住建部門聯合發文,再次拓寬了我區公益性崗位的範圍;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制定了新的創業孵化基地認定管理辦法,規範了我區創業孵化基地的管理,充分發揮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在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方面的積極作用;根據省、市、區政府要求,著手製定我區家政服務行業規範。進一步落實失業人員保障政策,維持就業困難人員基本生活水平。本年度,我局再一次調整了失業金領取標準,逐步提高我區失業人員的生活保障水平即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明確了社會保障補貼的期限及計算方法。

2.狠抓市場就業,切實提高就業率。根據充分就業新三年工程的要求,切實做好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局在2011年先後舉辦了春夏兩屆‘相約相城樂業相城’大型人力資源交流暨畢業生就業洽談會,區內百餘企業提供近7000個就業崗位,吸引大批高校畢業生進場應聘,當場達成就業意向3000餘個,有效緩解了近年來出現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而且針對特殊人群,我局還專門召開了婦女就業專場及殘疾人專場招聘會,為女性及殘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3.積極加強引導,推進素質就業。根據新一輪充分就業三年工作的部署和以大培訓促進就業的總體思路,按照全年就業引導性培訓、專項技能培訓、企業崗位培訓38000人的目標任務,全力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共審批新獅、立信、元和成教、XX區公共實訓基地(相城中等專業學校)和XX市科高全創職業培訓學校等7家培訓機構開設家政員、保安員、會計從業資格、餐飲服務員、綠化養護員、水產養殖、果疏種植等65個培訓班,開展就業引導性培訓共17491人,專項技能培訓6064人,崗位培訓 16290人。舉辦XX區首屆汽車維修技能大賽和賓館飯店客房服務員技能競賽,並選送3名選手參加XX市客房服務員職業技能大賽,分別取得第3、5、7名的好成績,其中獲得第3名選手湯平偉榮獲“XX市技術能手”稱號,較好地營造了全區技術工人學技能、練本領的良好氛圍。

4.主動深入企業,解決招工難問題。協同各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和XX市新獅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在全區每個鄉鎮陸續舉辦“服務企業,關注用工”企業用工座談會,通過對“用工難”內因與外因的分析,引導企業樹立“友善用工”意識,加強人文關懷,增強員工歸屬感,以留人為主,招人為輔,降低離職率,從而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並且組織了羅普斯金、吳通通訊等12家區內用工緊缺的企業遠赴山西省參加了“2011迎春風、送崗位、省際勞務對接系列招聘活動”。鼓勵企業走出相城,赴外招聘簽訂勞務對接協議,切實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

5.強化平臺建設,夯實工作基礎。為充分發揮政府服務職能,打破單一業務模式,增強市場生命力,今年,繼開發區、度假區建立人力資源分市場之後,我區十大板塊均已擁有各自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以區級人力資源市場為核心、鎮級人力資源市場為配套、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為補充的立體式、多層次的人力資源服務網路。區鎮兩級的人力資源市場和分市場以促進就業為目的,根據轄區內企業特點每週定期舉辦現場招聘會,對當地企業“招人難”的窘況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同時,本年度“新相城人才網”基本完成測試修改,成功實現相城人才網和相城就業網兩網合併,在原來人才網的基礎上增加就業創業服務相應模組,完成人才網的改版擴容並繼續拓展網上業務,增加網路招聘業務量,探索開發虛擬人才市場,實現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有機結合。除此之外積極開展人力資源市場供求調查活動。分別於今年二月份和十二月中旬開展了我區人力資源市場供求情況分析和預測,向社會提供了有效的用工需求資訊,有效引導了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

(三)以統籌城鄉為重點,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狠抓社保擴面,逐步提高覆蓋率。今年全區城鎮五項社會保險擴面任務為1.65萬人,目標在上年年末參保人數基礎上增長12%。通過區、鎮兩級任務指標層層落實,通過開展大規模、多樣化《社會保險法》宣傳,通過採取用工、合同、社保統一登記管理聯動、勞動監察執法、社保專項檢查、“退一補一”等有效措施,擴面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止12月,全區新增參保單位1172家,企業養老保險淨增18273人,完成指標的110.7%;醫療保險淨增20214人,完成指標的122.5%;工傷保險淨增 31145人,完成指標的188.8%;生育保險淨增19028人,完成指標的115.3%;失業保險淨增18388人,完成指標的111.4%。

2.著力富民增收,穩步提升保障待遇。一是及時調整養老金待遇。按期完成各類人群養老保險待遇上調工作。2011年度調整退休人員養老金24249人,人均每月增加養老金87元。其中,享受正常城保養老金人員調整11073人,人均每月增加養老金160元;享受徵地置換城保過渡期養老金人員調整13176人,人均每月增加養老金80元。2011 年1月,老年居民養老補貼標準由210元/月提高到240元/月。二是全面提高醫療保障待遇。在民生為先的理念下,新一輪醫保政策啟動實施,參保人員醫療保障水平再度得到提高。醫保年度職工住院費用醫保起付標準降低;居民(老居民、少兒)醫療保險住院4萬元以下醫保結付比例提至75%;重症精神病人門特醫保待遇由90%提高100%。基金結付率的“提升”與個人自負率的“下降”,一升一降,充分體現了我區醫療保險待遇處於較高水平。2011年,享受基本醫療待遇人數149061人,基金支出24946萬元,同比增加5984萬元,增長31.6%;享受居民(學生)醫保待遇人數為2萬人,基金支出977萬元,同比增長48%;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待遇人數16萬人,基金支出為11750萬元,同比增長51%。三是繼續完善生育保險政策。擴大生育基金支付範圍。為進一步提高女職工生育保障待遇水平,2011醫保年度擴大按診療服務專案付費的生育併發症病種範圍,在原來四個病種的基礎上增加到七個病種。女職工分娩時發生這七類疾病時發生超過定額標準且符合結付範圍的'醫療費用,有生育保險基金按規定結付,並且對實施計劃生育手術的女職工支付1-21天計生手術津貼。四是降低生育保險支付門檻。自2011年7月起,享受生育待遇的繳費年限為生育前正常連續繳費滿10個月調整為只要正常參保均可享受待遇。通過一系列生育保險新政的實施,2011年1-3季度,享受生育待遇的有1405人,共支付基金1005萬元,享受人次和支付基金比去年同期增長1倍。五是持續關注特殊人群保障。2011醫保年度困難群體在XX市內各定點醫療救助機構就醫,可按規定享受相應的社會醫療保險待遇,門診自負醫療費用在2000元範圍內享受的醫療救助金補助標準由70%提高至80%。

3.強化安全意識,做好基金監督工作。2011 年度,我局規劃財務和基金監督科,制訂了社保基金監督檢查工作方案,聯合局養老保險科、醫療生育工傷保險科、資訊中心等部門,對區社保經辦機構的基金徵收、待遇審批等業務操作流程和政策執行情況、業務檔案管理情況及2009-2010年全區社保基金財務收支管理情況等方面進行了專項檢查,完成了 2009-2010年企業養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基金五險徵繳收入、待遇支付等業務資料與財務資料的核對和差異原因的分析工作,並將專項檢查情況在局長辦公會議上作了專題彙報,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和建議,協調和督促各相關部門做好整改落實工作。

4.注重均等高效,提升業務經辦能力。一是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對於新出臺的政策法規及時予以更新,組織相關業務經辦人員深入學習《社會保險法》及新《工傷保險條例》夯實理論基礎;進一步引導廣大社保業務經辦人員深刻領會相關法律法規要點、重點和精神實質,將法律規定作為日常工作的基本要務和行動指南。二是做好作風效能建設考核,推行陽光經辦,擴大先進典型的示範帶頭效應,與此同時,加強對重點崗位及風險點的監控,保證經辦程式的公開公正。三是加強經辦平臺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基層平臺的業務經辦及服務能力,制訂了《關於社會保險實行屬地管理服務的工作意見》,將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工作納入屬地管理。明確了基層平臺工作內容、工作要求,並建立目標考核、定期分析和集中會商制度;不斷加快網上平臺建設,擴大網上服務範圍,今年有990家企業單位、287家機關事業通過網上平臺實現了年度繳費基數申報,開通網上申報服務的單位達2081家,在用917家。

5.加強理念創新,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在做好本職工作基礎上,加強“醫保-陽光健身卡”申領宣傳工作,引導參保人員樹立“疾病預防、健康保險”理念。參保人員持“陽光健身卡”可在全市34家定點健身場館使用,XX區藝體中心、王禾健身中心、海瀾游泳館等三家單位首次列入定點。

(四)以科學管理為核心,著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注重科學規範,踏實做好公務員管理工作。精心組織2011年度公務員招錄工作,從3月份的報名初審工作,到6月份市局組織的複審和麵試工作結束,長達三個月的公務員招錄工作,精準無誤地順利完成。同時做好2010年度公務員統計年報工作。達到了資料準確的基本目標,並及時將有關資料上報市局。

2.注重公平公正,認真組織事業單位招聘工作。赴清華大學參加英才招聘會,9個事業單位共推出12個崗位、13個名額,共有59名高層次人才報名應聘。聯合衛生局組織2011年度衛生系統公開招聘人員工作,共招聘280名工作人員,170人進入政審程式。同時,加強對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的簽訂、續簽、解聘的鑑證工作,認真審查必要材料,確保鑑證工作準確無誤。

3.注重政策落實,穩步推進軍轉安置工作。2011年度,共接收17名營以下軍隊轉業幹部,並積極組織進行積分選崗,嚴格按照XX市“一個意見、兩個辦法”進行操作,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獲得了軍轉幹部的認可。

4.認真做好工資,福利,離退休工作。及時完成日常工資、津補貼審批工作,認真做好正常增資及工資審批以及津補貼的與發放工作。同時,積極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工作,嚴格按照上級政策和標準對津貼及獎金進行按月發放,並對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增發“地方生活補貼”。落實“到齡即辦”退休政策,建立完善到齡催辦制度,規範撫卹金、喪葬費、遺屬補助的審批,認真做好離退休工作。

(五)以保障權益為主線,著力維護勞動關係和諧

1.注重宣傳引導,加強指導服務。始終將宣傳引導作為化解矛盾的根本,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以勞動關係協調部門為主,開展“進鎮、進村、進企”的“三進”和主動“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的“三送”活動,對鎮(街道)、社群(村)負責人、業務經辦人員和部分行業協會的企業負責人進行政策法規宣傳和業務培訓;對企業人事經理、勞動監察協理員、村協管員進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上崗資質的“千人培訓”。宣傳培訓面進一步擴大,為企業“依法用工、規範管理、化解糾紛”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2.注重效能提升,執法、服務並重。把一手抓嚴格執法、一手抓深入服務作為做好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的主線來抓,轉變思路與觀念,加強對企業的巡查與檢查。今年以來,在檢查過程中發現2家企業在加班時間上存在嚴重問題,對這2家企業做出了處罰,共處罰金14.56萬元;社會保險法實施後,按上級統一部署進行了專項檢查,旨在提高企業的法律意識,並向60多家單位發出了《勞動保障監察建議書》,要求這些單位按規定與員工參加社會保險,下步對未依照建議書執行的單位進行逐家檢查,堅決不改正的依法處罰。堅持為企業服務這一宗旨,要求各監察人員將規範企業的用工管理放在在巡視檢查內容之中,加強對企業用工管理的指導,解答企業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疑問與困惑,從現在檢查情況來看,很多企業在用工管理上已經引起了足夠的重視。

3.重視視窗建設,化解矛盾糾紛。勞動監察、仲裁綜合視窗統一接待、歸口辦理,對受理的問題及時與企業進行溝通,及時與各鎮(街道)勞動保障所聯絡,做到“舉報不推諉,查處不拖拉,事事有登記,件件有結果”,大大方便了職工群眾的維權,對有效及時處理勞資糾紛、化解矛盾糾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建立勞動保障與工會、司法的聯動,仲裁院與法院聯動,提前介入,化解矛盾糾紛。充分發揮基層調解的作用,提升勞動監察協理員在網格內調處簡單勞動爭議的能力,各鎮(街道、區)在各類勞動爭議案前調解量質同步提高。

4.完善協調機制,維護和諧穩定。當前,就業、保障、勞動關係矛盾複雜多變,勞資矛盾糾紛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針對區域性、群體性勞資糾紛急增的新情況,為維護好勞動關係穩定工作,及時成立勞資糾紛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及時組織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勞動保障所所長召開會議進行專門佈置,通過強化勞動監察網格化管理,紮實推進村級勞動保障矛盾糾紛全面排查工作,掌握本轄區內勞動關係矛盾糾紛情況,加強對重點企業、人群的進行實時監控和跟蹤,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強化資訊上報,各鎮(街道、區)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彙總、梳理,落實具體責任部門和責任人。重大矛盾糾紛資訊要及時報告,實行快報、日報和“零報告”制度。進一步完善群體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通過區、鎮、村聯動,部門互動,群體性的事件得到較快處置。暢通訊息渠道,對於典型案件通過《相城勞動監察快迅》及時釋出和通報,綜合提高預防預警能力。今年以來,區、鎮兩級勞動保障部門共處理群體性的事件42起、共為1197名員工追討工資、經濟補償金等743.5萬元,較好地維護了本地區的社會穩定。

(六)以提升服務為支點,著力打造公共服務品牌

1.強化宣傳培訓,積極提升服務能力。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新《工傷保險條例》,積極舉辦《社會保險法》培訓班,以各鎮(街道、區)為單位,請科室(部門)骨幹人員對全區企業法人代表、人事負責人進行專題培訓,全年共舉辦培訓班10期,有1500多人蔘加此次培訓。成功舉辦《社會保險法》知識競賽,共有350多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從業人員參加競賽活動。紮實開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政策宣傳月活動,對各基層勞動保障機構負責人、社保業務經辦人員、各村(社群)勞動保障工作分管主任及勞動保障協管員進行專題培訓,全面提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

2.完善平臺建設,不斷提升品牌內涵。一是深入開展“服務零距離·保障360”的服務品牌建設活動,規範各類視窗服務行為,簡化業務經辦流程,優化各項服務措施,為各類服務物件提供更為便捷、更加高效的服務。二是積極完善區、鎮(街道、區)、村(社群)三級勞動保障服務網路,進一步方便基層、企業、職工、群眾辦事。三是加強資訊一體化建設。經過各部門積極配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資訊一體化平臺於7月6日正式順利上線,業務操作得到進一步規範,經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