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致詞>

湖南省寧遠文廟導遊詞

致詞 閱讀(1.51W)

各位遊客,大家好!

湖南省寧遠文廟導遊詞

歡迎您來到風光秀麗的九疑山遊覽觀光!歡迎您來寧遠文廟這處景點遊覽!千年古城寧遠縣城西廓,有一組紅牆黃瓦、金碧輝泊的古建築群。這就是你們大家現在看到的、聞名遐邇的寧遠文廟。

寧遠文廟始建於中國北宋乾德三年(也就是公元965年),距今已有1030餘年的歷史。它是我國現存文廟類建築中(含孔廟、文宣王廟、夫子廟、先帝廟、學宮),始建年代最久遠的兩處孔廟之一。(另一處是山東曲阜孔廟,創始於公元前478年資料見《光明日報》1995年第二版“文廟”一文),同時,是湖南省和中南六省區儲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文廟。(資料見《中國文物報》1997年6月1日四版)清末民初編撰的《湖南通志》一書,稱寧遠文廟為“湖湘之最大”。

各位遊客,文廟是紀念和祭祀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堂,同時,又是中國古代社會裡唯一官辦的學校,是廟、學合一的教育場所,所以文廟又稱為學宮。它是中國儒文化的代表性建築,唐代時(距今1300多年)文廟就遍佈中國的州縣,到了近代,文化教育再也不受封建統治的壟斷,現代型,社會化的學校在中國不斷增多,文廟結束了它作為學校這種教育場所的歷史作用,陸續被移作它用,或者被拆除,儲存不太多了。今天,它成了我們瞭解中國建築,中國教育儒文化的活教材。

寧遠文廟座北朝南,南北長170.8米,東西寬60.2,佔地面積10282平方米,它採用前園後院式的建築佈局,為莘莘學子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前園是樹影婆娑、鳥語花香、蓮荷相映、游魚可數的優雅林園,後院是莊嚴肅穆、遠離市聲的`讀書之處。無怪乎古人用“兩耳不聞窗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來形容當時學子們的生活環境了。

因為寧遠文廟建在地勢平坦的地方,建築師們為了讓人們感到園林廟宇的深遠,沒有開中門,只在兩側開了邊門,邊門一稱登聖坊,一稱為步賢坊,外為磚砌門坊,內為角亭。進入文廟後,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半圓形的水池,叫泮池,它是文廟建築中的專用名詞。泮池象徵的是官辦學校。中國周朝的時候,周天子辦了一個四面環水的大學堂,稱“辟雍”,文廟則用泮池來象徵它。明、清時稱考入官學者為“入泮”,凡是新考入文廟後必須繞泮池而行方能登堂入室進入文廟,叫“入泮”。後人亦有把泮池稱為“學海”的,寓意學海無涯,苦讀成材。其實文廟的泮池是古建築師們為文廟設計的消防蓄水池,把它設計成半圓,既增加了園林的藝術美,又可超到蓄水的作用。你不能不歎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我們繞泮池而行來到池的北面,一座石質牌坊就聳立在我們面前。這座牌坊四柱三門,寬七米,高八米。四根沖天柱上蹲著四尊圓雕石獅,橫枋上用鏤孔高浮雕的手法鏤雕著“櫺星門”三個楷書大字。這座牌坊就叫櫺星門,相傳櫺星就是天上的天田星,櫺星門是文曲星進出的大門。宋代時,一位皇帝把櫺星門從郊外祭天的天壇移入文廟,意為“尊天必須尊孔”,同時也希望進入櫺星門以後的學子,多出人才,為國家所用。文廟內這座石質櫺星門,石條巨大,在沒有大型運輸車輛和起吊裝置的古代,人們是如何運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安裝上去的?大家可以去設想答案。櫺星門前有一對高1.8米的石獅,正在張嘴咆哮。石獅孔武有力,線條柔和,造型生動,與我國北方圓雕石獅有極大區別。從櫺星門背面雕刻的圖案看,你會發現龍在下而鳳在上,看到這種安排,你也許會想起電影《垂簾聽政》裡的一句臺詞,這石牌坊是慈禧太后時所造。不錯,可讓你說著了!文廟經宋、元、明、清十餘次重建、修葺,最後一次大修是在清同治十二年(1773年)至光緒八年(1882年),當時耗白銀六萬餘兩,前後歷時十年。現在建築為清代建築風格。大修時正是西太后當權的時候。

櫺星門兩邊是植滿鬆、梅、桔、樟、竹等象徵品格高潔的樹種。用以警示學子們要做品德高、節氣高的人。

過櫺星門行數十米,就來到園、院相分的大成門。大成門硬山單簷,三級馬頭封火山牆,上蓋黃色琉璃瓦。大成門為過廳式大門,三孔長方形大門,並排而立。門上嵌鑲著金色的門釘和威嚴的鋪首獸頭。門前後簷的簷下各安著兩根5米高的雲龍石柱。它是用整體灰色大理石採用鏤孔高浮雕的工藝製成,線條流暢,造型生動,動感和力感極強。像這樣的石雕龍鳳柱,寧遠文廟共有20根,它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正是因為它,寧遠文廟才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看,前簷的石柱上還裝飾著一對雄獅戲子的圓雕木襯。它玲瓏剔透、活潑可愛、雕琢精細,是木圓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正中大門上的門匾,邊框裝飾著木鏤孔“九龍護匾”圖案,那首尾纏繞的九條皎龍,翻雲播霧,雲彩中鳴叫的鳥,活潑可愛,多麼精美的工藝!

大成門兩側分別是“鄉賢祠”和“名宦祠”,它們分別是用來褒揚當地有德於民眾的社會名流和有政績的官員的建築物。為硬山單簷青瓦木結構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