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論文

職場 閱讀(9.43K)

[論文關鍵詞]傳統文化企業文化文化建設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論文

[論文摘要]任何一個企業,其生存和發展都與它自身的文化條件及所處的文化環境密不可分,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的基礎、行為的準則、成功的保證。文章著重闡述了傳統文化中儒、道二家思想對企業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同時也簡要分析了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消極影響。我國企業在建立組織文化中要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拋棄糟粕,使傳統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的經營理念、價值體系、歷史傳統和工作作風,表現為企業成員的整體精神,共同的價值標準、習慣的沉澱、職業的習慣,一定的道德規範與文化素質。它不僅可以對員工的思想和行為起導向和約束作用,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增強企業的凝聚力,而且還可以更加鮮明地將本企業同競爭對手區別開來,以便消費者對企業進行識別,進而產生認同感。t}唆業文化是企業存在的基礎、行為的準則、成功的保證。企業文化理論的形成始於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當時,整個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日本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裡,由一個戰敗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成為美國企業的主要競爭對手,這使得人們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刻反思。經過深人分析,在企業競爭過程中,是企業文化使日本迅速崛起,是企業文化對日本經濟發展起了主要作用。於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企業界掀起了一股建立企業文化的熱潮。當我們探索日本企業文化時,發現日本的企業文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因此,我國企業在建立企業文化,提高競爭力時,除了學習和引進東西方先進企業文化外,還有必要借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瑰寶。

  一、儒家思想的影響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思想常為企業所用。有‘舊本近代實業界之父”之稱的澀澤榮一,一生參與創辦、經營幾百家企業,如王子造紙、東洋紡織、石川島播磨等,這些企業創辦至今已逾百載,仍長盛不衰。他如何把企業辦得如此出色,澀澤自己解釋說,是“《論語》加算盤”,就是生產經營中儒家道德與利益追求互用,就是道德經濟合一說,或叫義利兩全說、義利統一說,講倫理道德時考慮利益因素,講利益追求時考慮倫理道德。澀澤對儒家的解釋一反傳統的解釋,使儒家思想獲得了新的力量。

《論語》、儒學、孔子的思想,可供我國企業文化建設借用的甚多,本文主要從“仁”、“信”、“義”、“和”幾個方面談儒家思想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

(一)“仁”的思想

“仁”,仁愛,“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精義所在。在((論語》中仁字出現了109次,有多種釋義,最常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種解釋是“愛人”。孔子本人再一次回答弟子樊遲提問時就作這樣的回答(見《論語·顏淵》)。許慎《說文解字》也作如此解釋:“仁,親也”。I2]我國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尊重自己的員工,理解支援他們,信任寬容他們,關心體貼他們,從而有效培育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和信任度,企業真心為員工著想,就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二)“信”的思想

“信”,言行相一,信用。《論語》中多處講信。《論語·為政》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顏淵》說“民無信不立”。信是一箇中性的概念,不含階級性,任何人待人處事都要講信用,無信不立,無信不知其可。《周易·繫辭上》說得好:“人之所助者,信也”。要使企業成功必須講信。“信”是儒家倫理中具有積極意義的思想,也是中國交換倫理的重要典範。很值得我們今天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學習和借鑑。因為,誠信,對外而言,首先,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業效率;其次,誠信可以為企業樹立良好的信譽,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從而獲得更大的利益。對內而言,只有在誠信的基礎上,企業內部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諧的人際關係,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內耗,充分發揮人的最大潛能。一個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應當明白:企業生存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長久的事業。某些企業實施違背誠信原則的短期行為後,很快就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淘汰出局。

(三)“義”的思想

“義”,道義、主義。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企業在文化建設中要樹立正確的道義作為自己的行動信條,併為之奮鬥。尤其在義利發生矛盾時,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價值觀。孔子說:“君子明德大義,小人只懂財利”(《論語·里仁》),“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還提出“見利思義”的思想。提倡人們要見義能為,捨生取義,做到重義輕利、見利思義,做什麼都不要忘義。要使個人的行為與仁義、道德、道義相符,而不計較功利或物質利益。在我國企業文化建設中,應該把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使員工自覺地意識到在講“義”時,要承認“利”的必要,追求“利”時,則要接受“義”的約束。這樣,就能實現“以義估利”,“舉義興利”,調節和規範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行為,使企業遵守法則,正當經營,把賺錢看作一種手段而非目的,自覺地把企業賺錢與國家興旺和民族利益聯絡到一起,捐助教育、辦慈善,將利益回饋社會,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取向。

(四)“和”的思想

儒文化中強調“和”,孔子有言“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和為貴”是中華幾千年歷史中處理人際關係、民族文化、社會關係的傳統原則。用求大同,存小異的辦法,協調各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達到整體的協調、和睦是中國社會長期穩定的重要文化支柱。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也正是得益於這一“和”的傳統。對於企業文化建設而言,目前比較流行的做法有“三和治企”,“三和”指“人和、物和、利和”即治理企業要將人員間的關係協調,企業生產與環境的協調,企業間競爭與合作的協調有機結合起來。

儒家思想從在不同方面對企業文化建設起著作用,是企業運轉的潤滑劑。因此,企業應該以超凡的卓識遠見,注意吸收借鑑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用於教育員工,培養員工愛崗敬業、團結合作、協調一致的精神,使企業的競爭力得以增強。

  二、道家思想的影響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莊子。分別著有《老子》、《莊子》。我國企業文化建設可以從中吸取合理營養。

(一)“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

“道”是道家的中心思想。老子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意思是事物發展有其規律性,人們應當按規律辦事,不可妄為。應用到企業文化建設中,首先,領導者行為應當順應自然發展規律,並按規律制定法律制度;其次,涉及企業改革改制時要對企業自身特點和周圍環境全盤考慮,切忌想當然為之;第三,對於管理者而言,要善於抓大事,將常規事務分權與下屬,這樣責權明確、各盡其力,管理者看似清閒,實際工作卻井井有條,正是“無為而無不為”}l0 (二)“辯證治事”的思想

辯證地看待一切事物,這是道家思想的又一精華之處。老子認為,一切現象都是相互對立的,如新與舊、盛與衰、高與低、長與短、福與禍等,而且這種對立關係也是可以轉化的。再來看今天的企業,商場如戰場,有勝亦有敗,面對激烈的競爭,企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當處在經營困難時期,企業不應該氣餒,通過不懈的努力,使困難局面得到改善並要向它的反方向發展,即獲得成功;當企業處在順境時,也應該認識到企業自身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是隱性的,同時,企業的競爭對手也在以難以覺察的速度迅速崛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為落後者甚至被淘汰。以辯證治事的思想來認識事物、治理企業,也是許多企業反敗為勝走向成功或者戒驕戒躁保持領先的法寶之一。

(三)“點滴為始”的思想

老子認為,天下的一切大事,皆從點滴小事做起。他說:“合柱之木。生於毫木;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對於企業文化建設具有很大啟發意義。每個企業都有同一個夢想,不斷髮展,日益壯大。要實現這個夢想,就需從零開始,然而很多企業卻沒有做到這一點,它們急於求成,一味地攀比,盲目擴大規模、引進外資,全然不顧自己的條件,也不顧事物發展的步驟性和規律性,結果出現了管理困難、資金浪費、負債增加等一系列不良現象。世界500強中的企業,哪個沒有明晰的發展史,那些有上百年曆史的企業,哪個又不是厚積薄發才有了今天的業績。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它教育今天的企業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成敗,以一個“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來順應規律治理企業,同時以一個“點滴為始”的思想看待企業成長,使企業得以持續發展。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消極影響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不存在絕對的好與絕對的壞,看到傳統文化優秀面的時候,也應看到它的消極面,下面就中國傳統文化的消極面作以簡單分析。

(一)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調和折中的維持之術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槍打出頭鳥”這些諺語奉勸中國人莫為天下先。[4]這些思想滲透到企業中,既會影響企業競爭一流的意識,也極大地影響到企業內部人才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加拿大華裔總督伍冰之的父親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想摘天上的星星,那麼你連地上的塵土也得不到”。現今全球化時代,商業競爭更加激烈,充滿風險,誰若過分小L}謹慎,事事不敢為天下先,或競爭意識淡薄,不求上進,以得過且過的心態辦實業,恐怕難以長存。通用電氣前總裁傑克·韋爾奇談起通用的企業文化時。有一句是“競爭、競爭、再競爭”。

(二)怎樣看待成敗.怎樣評價經常失敗的人

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永不失敗。現代教育科研成果表明,人就是在不斷犯錯誤中學習的,所以,某種程度上成功的人也是失敗比別人多的人。作為現代企業人,一定要不怕失敗,只有首先在心理上不懼怕失敗,才會認識失敗,才會分辨哪些是可能走向成功的失敗,哪些是永遠的失敗,從而避免在關鍵問題上失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評價一個人時往往不是看它做成了多少事,而更多的是看他犯了多少錯誤,得罪了多少人,失敗了多少次,在這種標準下,那種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對方方面面關係照顧較好的人常常佔優勢,而那些衝勁大、對關係顧及少、一頭扎進事務中的人往往吃虧多。長期以來,員工的積極性會受到打擊,對企業的危害不言而喻。

(三)重歷史、重經驗、重權威及官本位思想

“不識古,不成義”,“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大官說的話比小官頂用,上司彷彿在所有問題上比下屬聰明。過去的經驗,並不能完全地原封不動地用於指導今天的現實生活,許多經驗留給今天參考的往往只剩下核心的思想精義。以上思想作用於企業文化建設,只會使企業封建氣息濃厚,難有長足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作用於企業文化建設,今天的企業應該自勉自勵,兢兢業業,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對傳統文化的消極方面決不姑息,果斷地拋棄,即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度來對待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同任何一種文化一樣,企業文化建設也是開放型的,必須兼收幷蓄,企業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優秀遺產的同時,還應結合本企業狀況,充分吸收國內外優秀文化建設經驗,以便形成本企業獨有的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