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應聘求職須正確定位自己掌握相應技巧

職場 閱讀(8.07K)

每個求職者在求職時一定要掌握相應的技巧,提高求職成功率。因為一個理想的、心動的職業,是每個求職者的追求的,它不僅決定了你的未來,也決定了你未來的自己到底是怎樣的。當然每個人都會希望找一份好工作,但是一份好工作需要並沒有容易到來,每個求職者需要正確定位自己掌握好技巧從而提高自己的求職成功率。

應聘求職須正確定位自己掌握相應技巧

嚴格的說,在職場這個廣闊的領域,有適合每個人的職業。但是,有的人很快找到了它,有的人終生也找不到‥‥‥。找到了的,即便本領平平,也能盡其所長,成其所能成之才;找不到的,即便本領出眾,也可能落個駿馬犁田的境地,難以施展馳聘之長!

由此可見,一個人職業的定位是何等的重要!而選擇一項適合自己的職業又是何等的艱難!那麼,怎樣才能找到自己認為理想的職業呢?

瞭解需求,熟悉職業內容和性質

每個職業都是隨著社會發展變化而產生的。如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很多職業處於熱門:如電信行業、IT行業、汽車行業、金融行業、遊戲行業、建築房產行業、廣告傳媒行業、製造行業等。在人才需求上,如軟體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融資/資本運作、保險經理人等。

以上行業和崗位,都需要相應的專業人員才能運用和掌握,如果你不具備駕馭能力,工作條件再舒適,待遇再高、也不要去想它。但是,有沒有工作條件與之相當,操作比較簡單而適合你的工作呢?這就需要你對更多的職業,包括專業、工種的實質內容及工作環境的瞭解。

據調查,有相當一部分求職人員,對自己嚮往的職業的性質、工作環境根本不瞭解,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當身臨其境時,大為追悔莫及。如武漢某大學一位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女大學生,她很想做行政機關人事工作,經過公務員考試,命運使她實現了這一願望。開始覺得單位人員進出、提升、晉級等都在自己參與或掌控之中,引以自豪!後來經常遇到在提升、晉級等涉及職工個人利益沒有“擺平”而受指責的情形時,自己覺得經常加班加點、辛辛苦苦為大家辦事,還受一些冤枉氣,而拿的工資還趕不上在外企工作的同班同學的“零頭”,感到十分後悔。事例種種,不一列舉,都說明了擇業並非易事,是一種內涵十分豐富,且相當複雜的事物,擇業者務必事先在對職業的性質、內容、工作環境瞭解上下功夫。

認識自己,把握個性特徵及環境

每個人都具有自已的個性,同樣,每個人的天賦、能力、大小不一,興趣愛好多種多樣,性格、氣質千差萬別。可見,認識自己並非易事,但認識自己又是選擇職業很重要的一環。

那些獲得偉大成就者,並不見得比別人聰明或更能幹,只因為他們發現了自己的長處,並懂得了怎樣利用和發揮。陳景潤在數學研究上作出了驚人的貢獻,但他卻當不好中學數學老師。他能夠成功,在於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長處。遺憾的是,許多人連自己的長處是什麼都不知道,這是值得每個求職者注意的。

認識自己的另一個方面是能否把握自己的個性特徵。心理學家麥迪認為:個性是決定每個人心理和行為的普遍性和差異性的那些特徵和傾向的較穩定的有機組合。從這個概念可以看出,個性除了價值觀和態度外,還包括性格、氣質和能力。我們在選擇職業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特徵作出決定(內向型、外向型、孤僻型、順從型),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此外,氣質也是影響人們擇業的一個重要原因。所謂氣質,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脾氣、性情。具體地說,人的氣質可分為活潑些、安靜型、興奮性、抑制性四種。各其特徵及所適應的工作有所不同,比如活潑型的人活潑好動,敏感、放影速度、喜歡與人交往,注意力容易容易轉移,興趣容易變換。適合做外交工作,管理工作,駕駛員、運動員,新聞記者等。

氣質範疇中涉及到的人的能力,主要是根據從職人員的專業技術特長、興趣愛好、工作績效而表現出來的知識水平。只要求職人員掌握自己的個性、選擇到了自己認為理想的職業,均能體現自己的能力。

排除因素,為職業選擇正確定位

從目前來看,影響選擇職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受社會經濟的影響。如人口素質、產業結構、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科學技術、勞動就業模式等。這些都給選擇職業帶來直接的影響。

二是受“職業錯亂症”的影響。一位網友對“職業錯亂症”進行了概括總結,這裡借鑑幾種供高校求職生對照:

1、錯把理想當目標。目標是我們可以實現的,是我們在實現職業理想過程中的階段劃分,只有把巨集大的職業理想轉化為無數的可實現目標,我們的職業理想才會最終得以實現;2、錯把行業當崗位。我們經常看到很多求職大學生簡歷上這樣寫道,求職意向:建築設計院,建築施工單位,市政工程公司等。難道他能做建築行業的所有工作?其實根本不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可以做什麼,自己最擅長做什麼。但務必要知道企業錄用的是能夠勝任具體崗位的員工;3、錯把知識當技能。任何一個崗位工作,除了要求必備的理論知識外,還必須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而只有當知識轉化為技能時我們才可以安身立命,才能夠謀求更大的發展。知識表現為你知道什麼?你理解了什麼?而技能則表現為你會做什麼?能做好什麼?有一技之長,我們就可以存活於世。但目前的許多大學生缺少崗位所要求的必要操作技能,而且他們也意識不到這個問題,所以當企業詢問他有何技能時,他就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回答上來,結果自然就被淘汰了。4、錯把經歷當能力。在職業發展問題上,經歷並不代表能力,它只能代表你的過去,是過去你所做事情的綜合。而能力則是在你的經歷中所形成的獨特的核心優勢。所以,沒有方向的盲目去做許多社會實踐並不能形成你的能力。等等……

由此可見,客觀上的社會經濟因素及主觀上的種種職業錯亂症,十分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擇業觀念。所以,在找工作之前,我們要綜合分析外部和內部因素,找準定位。

掌握技巧,提高求職擇業成功率

求職擇業,除了能力因素、社會因素和其他因素外,求職中還有許多技巧問題。

首先,求職擇業不能違背以下原則:一是社會需要的原則。人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職業的選擇總與一定的歷史條件、社會時代密切聯絡。因此,選擇就業崗位,要符合社會的需要,這是最根本的條件。二是個人特長的原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這樣才能把工作當成一件愉快的事去做。從中獲得樂趣。三是可行性原則。辦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可行性問題,擇業更是如此,由於受一定的內、外因作用的影響,有時不可能隨著自己的想象行得通,所以,擇業時要準備幾套方案,務必做到切實可行。

其次,要學會推銷自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一次部分高校生座談會上說,每個同學都要把發言當作今後找工作的一次面試。面試,一是要有主題,二要有時間限止。要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用非常精練的語言,清晰的表達你的意見,告訴別人,對某一件事情,你是怎麼考慮的,為什麼要這樣考慮,觀點要非常鮮明,邏輯層次要非常清楚。

其三,在推銷自己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要是表情、言語、姿態及服飾等。二是讓人相信你。為了增加可行度,事先作點準備也是必要的。求職前,儘可能把你成功例子或專長呈現出來。如發明獎、發表的作品、榮譽證書等。提供這些材料比空口無憑的自傳要可信得多。三是作好鋪墊,有所準備。在確定參加某一單位或某一就業崗應聘前,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就業方針以及應聘單位、崗位的基本情況應有所瞭解,如果錄取了,自己應從哪幾個方面開展工作等。

當今市場經濟時代,競爭十分激烈,資訊就是財富,求職更不能忽視資訊的作用。如公務員招考資訊、企業招工資訊、招聘資訊等。這些資訊有報紙上的、廣播裡的、電視上的,還有勞務市場提供的、父母掌握的、自己道聽途說的、親朋好友傳遞的等等。究竟哪些渠道提供的資訊對求職者有利?可以這樣說:報紙、電臺上的可信,但競爭力強;親朋好友傳遞、父母親掌握的可靠,但面小;勞務市場提供的具有真實可信,準確可靠的特點,求職者務必掌握時機,作好準備,在勞務市場找到理想的職業。